还没输,中芯国际还能卷

还没输,中芯国际还能卷

00:00
14:04

芯片寒意,终于传递到中芯国际身上。

5月11日晚,中芯国际发布2023年一季报,归母净利润跌超四成,扣非净利润跌超六成;产能利用率由去年四季度的79.5%下滑至68.1%。

业绩恶化背后,是芯片下游需求低迷。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和PC出货量分别同比下跌14%和28%。

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和产能利用率都大幅下滑情况下,中芯国际依然大幅扩建产能,产能过剩风险严峻,在中低端市场与台积电等老牌企业的激烈竞争无可避免。

同时,在先进芯片上遭遇荷兰、日本等国的出口限制,意味着在高端市场的“卡脖子’问题短期内无解,导致中芯国际要遭遇高端市场与中低端市场的双重挤压。

一时间,“中芯国际认输论”的说法甚嚣尘上。对于净利润腰斩的中芯国际来说,在芯片寒冬之中安稳着陆并非易事。

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一片萧瑟中,中芯国际放榜一季报。

根据相关财报数据显示,中芯国际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02.09亿元,同比下跌13.9%,环比下跌13.1%;归母净利润为15.91亿元,同比下跌44%,环比下跌42%;扣非净利润为8.76亿元,同比下跌66.3%,环比下跌51.2%。

此外,当季经营现金流净流入53亿元,同比下跌49.1%;ROE更是直接腰斩,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至1.2%。

业绩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芯片代工业务低迷。

以应用分类看,中芯国际当季晶圆收入中,“智能手机”收入占比进一步下探至23.5%,同比减少5.2个百分点,环比减少5.1个百分点;

由这比例推算可得,中芯国际今年一季度手机业务收入为23.99亿元,相比2022年一季度和四季度的34.02亿元、33.61亿元,单季度同比和环比分别下跌29.5%和28.6%。

事实上,手机和PC两大芯片需求,包揽全球晶圆代工行业过半产能,但目前都处于不景气阶段。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年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至2.802亿部;

同期全球PC出货量为5670万台,同比下降28%,成为过去10年来,除2020年第一季度因新冠疫情爆发中断制造和生产外,出货量最低的季度。

尽管汽车芯片行情较好,但整体占比不足一成,难以抵消手机和PC下行的负面影响。

“在芯片应用侧,手机市场稍微动一动,就能抵消汽车市场。手机、PC对整个半导体景气度有决定性影响。”有半导体分析师称。

据相关媒体披露,2022年以来,智能手机行业至少对上游芯片厂商“砍”了三轮订单。甚至有手机行业资深人士称,目前手机芯片整体行情几乎是“全在砍单、没人提货”。

下游需求低迷,也导致中芯国际面临较大去库存压力。2022年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存货跌价准备由2.76亿元提高至7.48亿元,增幅171%。

踏入2023年,情况并没有改善。一季报显示,中芯国际存货进一步攀升,由去年末的133.13亿元增加至145.73亿元。

此外,受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影响的“资产减值损失”也达到2.37亿元,相比2022年一季度的0.92亿元,同比大增157.6%。

“面板类驱动芯片库存非常高,估计库存超过3个季度,个别可能是整年库存;还有大宗产品如CIS和ISP这类芯片,以及通用产品,像存储器、专用存储器,存量超过半年。”中芯国际此前在2月中的业绩会称。

“这一次景气度转向太快了,芯片设计公司2021年还在抢产能,2022年发现产品卖不出去。”芯谋研究分析师谢瑞峰称,设计公司现金流正逐步变为库存,带来较高风险,因此宁愿赔付违约金,也不愿履行与晶圆代工厂的合同。

与此同时,下游需求低迷也导致了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下滑。

一季报显示,中芯国际当季产能利用率则进一步下降到至68.1%;与之相较,2022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为79.5%,去年一季度则为100.4%。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5月12日的财报电话会上称,中芯国际并没有采用低价策略挽留底部价格敏感的产品代工订单,因此产能利用率才出现较大的跌幅。

他补充,尽管目前工业、新能源汽车类的芯片产能仍供不应求,但这类产品型号多,单一型号量并不大,因此产能利用率提升还得依赖消费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的订单;目前包括手机在内的消费电子订单并未回升,智能家居订单已经开始复苏。

面对下游需求低迷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中芯国际依旧选择逆势扩张。

“晶圆代工企业必须具备可持续的人才和资金投入,不断通过加强研发和拓展规模来强化技术壁垒,提升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产业适配能力,从而保持、巩固并提升市场地位。”中芯国际称。

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资本开支为86.6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5.24亿元,同比大增56.8%;截至一季度末,折合8英寸计,中芯国际月产能由上季度末的71.4万片提升至73.2万片。

中芯国际称,将按照扩产计划推进相应的资本开支。中芯国际近年推进的4条新12英寸产线中,中芯深圳已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中芯东方预计年底通线,中芯西青还在建设中。

“以一座工厂5万片12寸月产能来计算,产能增加相当于一年有一座工厂开始建设,一座工厂开始量产。”赵海军称,增量产能中,中芯深圳主打高压驱动、摄像头、功率电子芯片;中芯西青主打模拟和电源管理芯片;中芯京城和中芯东方产品更为多元化,填补市场空缺。

不过,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总监盖欣山认为,即使完成这一波清货,短时间内手机厂商也不太可能恢复至2021年的采购水平,预计2023年芯片需求仍不乐观。

他认为,受苹果等高端品牌厂商带动,应用最新先进制程的高端芯片需求尚可保持稳定,主要是低端领域持续性低迷,将继续拖累芯片出货。

回顾芯片行业的周期变换,台积电等巨头称王称霸的秘密就是“选对方向,在低谷时疯狂扩张”。

因此,中芯国际将在成熟制程领域面对同行们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产能过剩。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今年公开表示:“尽管成熟工艺产能供过于求,但台积电依然会扩充产能。”

台积电表示,2022年在成熟领域的投资达到了40亿美元,2023年将继续投入40亿美元,到2025年成熟工艺产能将提升50%。

目前,台积电已经在日本熊本县建设22纳米和28纳米的半导体生产线,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该产线月产能为5.5万片12英寸晶圆,用于汽车用和家电用芯片产品的生产;

台积电还将在德国德累斯顿建设针对汽车芯片的12英寸晶圆厂,制程将从28/22纳米开始;

此外,台积电在中国台湾地区扩产包括,计划2024年量产的高雄Fab 22厂区中的二期,以及南科Fab 14厂区P8厂,均面向特殊成熟制程。

据第三方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晶圆代工厂年增产能约14%,其中12英寸新增产能当中约有65%为成熟制程。

三星在今年也不乏与成熟制程有关的新闻,该公司在日本东京都召开的晶圆代工业务说明会上表示,将加强自身成熟制程业务,计划在2027年之前将成熟制程产能提高至目前的2.5倍。

故彭博行业研究认为,晶圆厂过去数年较激进地扩产,将自2022年未开始逐步释放产能,尤其在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上,恐怕带来供应过剩的风险;该机构判断,未来两年中,全球晶圆产能利用率将承受压力,并降至80%以下。

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面临下游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等内卷情况的同时,在先进芯片难逃“卡脖子”的困境,短期难有突破。

中芯国际近期在官网直接下架14纳米代工信息,引发市场关注,网上更出现中芯国际先进制程“认输论”说法。

这也意味着,中芯国际依旧没有绕过老生常谈的“卡脖子”。

早在2023年1月,美国总统拜登分别会见日本、荷兰首相,建议联手加强对先进科技出口管制,白宫官员还组织三方会议谈判管制细节。

据财新报道,美、日、荷政府彼时就达成一项侧重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技术的协议有进展,其中将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制程的光刻系统。

3月8日,荷兰外贸和发展合作部部长给荷兰众议院主席写信,称有必要扩大对特定半导体生产设备的现有出口管制。

对已受美国芯片和制造设备严格管制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荷兰此举无疑雪上加霜。

若要生产先进芯片,必须使用光刻机。以光源波长划分,光刻机分为UV(紫外线)、DUV(深紫外线)、EUV(极紫外线),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量产条件下,7纳米及以下的先进芯片制程工艺只能通过EUV实现。

荷兰阿斯麦(ASML)是世界上惟一一家能生产EUV的公司。

2018年,阿斯麦收到来自中国的第一个EUV订单,美国就此开始对荷兰政府游说,最终成功阻止阿斯麦向中芯国际出货。

在荷兰禁售EUV后,中国产业界寄望于部分较先进的DUV产品——即浸润式光刻机(ArFi)——通过工艺研发实现14纳米甚至更先进制程。

目前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两家公司能提供DUV,一家是阿斯麦,另一家为日本尼康。前者在DUV同样处于垄断地位,以2021年数据为例,ArFi产品出货量为81台,尼康仅占3台。

但荷兰升级出口管制,连部分高端DUV也将纳入管制名单。

3月31日,日本方面进行了补刀,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宣布,对中国在内的160个国家,限制出口先进半导体生产设备。受限产品分23种,包括光刻机。

对于出口管制是否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问题,西村康稔回应称,出口管制出台前,日本与美国和荷兰等同盟国和志同道合的国家交换了意见,但本次出口管制并不以特定的国家为目标。

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统计,2021年度,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约299亿美元,其中对中国出口同比增加57%,约占整体的三成,在各贸易国中居首位。

在半导体生态中,日本企业在全球掌握诸多生产环节的绝对话语权,比如在光刻胶涂布设备、热处理设备、单晶圆清洗设备和批量清洗设备领域,日本企业全球市占率超过70%。

倘若日本跟随美国步伐,后续进一步加大出口管制,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中国芯片产业公司将更加举步维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