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中国品牌故事
友谊兴:包子就是这个味
——创始于嘉庆二十二年古港
你知道包子是什么味吗?
“馅香,皮儿嚼着还有点甜。”叶家兴弱弱地答道。
“伸出手来。”父亲拿出教尺在叶家兴手上重重打了两下,接着说:“教过你多少回了!包子,馅儿之鲜香,饱满而纯正,随着热气扑鼻,能让人心悦,入口能激发口舌之贪欲,皮儿软而韧,闻之浅有五谷之清香,嚼之有岁月之余味,皮馅之混合犹如五味混合让人口爽,食后令人满足,谓之正宗。记住了吗?”
叶家兴将双手背在身后不迭点头:“我记住了,父亲。”
父亲愠色略减,点了点头,微微闭上眼睛:“好了,你去吧。”
家兴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寄寓着父亲希望家族能从家兴这一代兴旺起来,改变贫困的命运。其实不只家兴,村里许多孩子,连同隔壁村许多孩子的名字都是父亲取的,大都有着兴旺发达的寓意。
为什么父亲有这么大的能耐呢,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父亲是镇上唯一的读书人,还是个秀才。听说原本祖上行商留了些钱,父亲得以念过几年书,由于父亲聪明好学,十四岁就中了秀才,整个家族都将希望寄托在了父亲身上。
谁知此后父亲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寒窗苦读十几年依然是个秀才,家里的钱也被他读没了,父亲无奈放弃科考,整日悲叹自己怀才不遇,带着满面愁容度日。
浏阳是个山城,耕种的地分散在山旁小地界,粮食产量不高,靠种地根本养不活一家人,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由于浏阳河支流流经古港镇,常有往返过路的商船经此停留,于是这里成了客商云集的商埠港口,这样的地理优势,加之母亲有一手好的面点手艺,所以如今的叶家,全靠母亲每天挽着篮子去港口卖包点维持家计。
有一天,父亲见叶家兴带着弟弟给母亲帮忙和面,切馅忙得手忙脚乱,不可开交。父亲忽然一反常态笑说:“也好也好,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日能做成包点状元也算是出息了。”
父亲去过京城考试,见过大世面,听他说还吃过京城的各种包点,于是父亲每日都会来说几句指导他们做包点。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昨天与今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唯一不同的日子就是在叶家兴近及冠之年,父亲染恶疾忽然离世,没多久母亲也跟着父亲去了。从此家庭重担就落到了叶家兴的身上。
叶家兴与父亲不同,虽然父亲也教过他几年,也背得四书五经,但他对考取功名无甚兴趣,对做包点却格外喜欢,做得格外用心,做出的包点也格外美味,颇受欢迎,邻近的几个村家里有大事办宴席,都会从他家定做包点,路过的客商有的会特地停留此处,只为从他家买些包点做干粮。许多时候,全家人都上阵,连夜赶工都赶不出来,叶家兴只能招工。
有一天叶家兴去给一位过路的客商送货,客商给了他两个建议,一呢在港口旁开个铺面,二呢创个字号,熟客们也方便采购。叶家兴一听果然是好主意,于是在他24岁那年,也就是嘉庆二十二年,在港口开了第一家铺面,取名“友谊兴”。
“你可知何谓‘友谊兴’?”叶家兴问儿子。
儿子答:“谓之友谊兴,一是因乡邻友人而兴旺之意;二是唯有惠及乡邻友人,令他们欢喜,才能长久兴旺之意。”
叶家兴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你可知,欲做出包点正宗之味,有何讲究?”
儿子毫不犹豫地作答:“中华美食之所以享誉世界,乃因神形味合一,中华儒释道文化乃其神,儒家崇尚‘民以食为天’,教我们做饮食须能饱腹,口爽,营养;释家崇尚‘浑然天成’,教我们包点之成形一半尽人事,一半听天命;道家崇尚‘自然之道’,教我们顺应食材的自然规律而为之。
最后‘味’则在于技艺。包点之技艺有三个字‘熟’‘好’‘合’。熟,讲究发面不能操之过急,须以老面为引,让它在所处的自然温度下慢慢熟,其次就是以温火令之慢慢熟,口感最佳;好,讲究馅儿大小要刚刚好,甜馅颗粒要能嚼却不塞牙,肉馅肥廋要一比一,其中以半勺猪油合之;合,讲究皮和馅之间能够相互衬托,一口下去皮馅皆有之,合二为一,似浑然天成,顿感口舌之欲得以满足,馅儿爽口满足,皮儿回味悠长。”
叶家兴又点了点头三问:“你可知浏阳人为何喜蒸食?”
儿子答:“浏阳乃山中之城,城由群山环绕,人出门劳作皆有路程,皆须时间,女子多半在家相夫教子,为了让丈夫随时归家皆能吃热乎饭食又不流失营养,习将饭食蒸于锅中。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丈夫早晨出门常常匆忙,包点都以小火蒸之,不能太烫,一口下去烫着舌口,不能太凉,否则馅儿失味,其熟后盖炉口,令其刚刚好八成热。”
这就是叶氏包点世家传承十代著名的包点三问。
叶氏包点传承至今,其第十代传人叶春雷在“友谊兴”老址浏阳古港镇农业园,建立了现代化透明绿色工厂,线上线下供应链,连锁加盟,冷链运输为一体,总占地80亩,成为了日产量高达50万个各式包点的综合性面点示范企业。
叶春雷在“友谊兴”的基础上创建了网络专供子品牌“久浏香”与“乡到家”,让传承百年的浏阳古港叶氏包点世家的包点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周君君
责编|李思源
编辑|刘雨涵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