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人生修饰】佛系青年?别陷入“丧”的怪圈

93. 【人生修饰】佛系青年?别陷入“丧”的怪圈

00:00
08:37

最近佛系青年话题有点热,这源自新世相发了一篇文章,讲“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文中列举了很多“佛系”生活法则,像是“佛系恋爱”“佛系购物”“佛系打工”…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


虽然青年人的佛系价值观可能本质上更多指的是,面对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时,自我开导的状态,但一不小心,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混日子了。


我知道有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明明知道有事情要做,要努力,要上进,但就是打不起精神,就是动不起来


每天日复一日重复着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生活,不知道要怎么打破这个状态


你可能因为许多理由想要改变自己,但却因为做不到而感到苦恼,因为“理想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之间的差距而感到痛苦,实际上所有人都存在这个问题


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关键就是——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今天就和大家一下分享Taka老师给出的几个小建议。


一 摆脱误区


1不需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做


当我们想摆脱无聊生活的时候,比如想要开始运动的时候,内心不自觉地会想


啊,我没有运动的装备和服装啊,我要不要先去买双鞋和裤子

我要不要去请个私教 

听说楼下健身房在打折要不要体验下 

对了,有人说运动容易受伤,我还要查下系统训练的方法,可不要伤膝盖了 

还有运动就要配合饮食,健身应该要吃些什么呢 

......


最后,你依然什么都没做,继续在家里躺着。事实上,你可能永远都准备不好。过度思考会导致行动瘫痪,难以前进


2不要等到充满干劲和动力再开始 


相信要有动力才能行动,是一个毁灭性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在状态的时候,甚至比状态饱满更加常见。精力不足,疲倦了,生病了,或者跟别人吵架了心情不好,这时候很难激发动力去做困难的事情。过去生活的惯性和大脑偷懒的“最小阻力原则”,会让你什么都不想干


那些一流的作家都提到同一件事:


不要等到有灵感的时候才开始写作,不要总在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写作。


职业作家都是把写作当成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无论状态好还是不好,无论此时此刻有没有灵感,比如村上春树每天不写完4000字之前什么事都不会干。


人类是行动和意志不协调的麻烦动物,我们往往会受到感情和意志的影响作出非理性的错误行为。


在你出现一个想达成想法和目标的时候,直接去做,先屏蔽掉你的情绪和感受扔掉那些纠结,恐惧,忧虑和自我否定,你脑子里那些七七八八的想法,行动会变得更加简单。


二 用“最小行动”来开始


为了实现改变,把自己从无所事事的混沌状态中拖出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开始行动。用行动打败焦虑,用行动把自己拉回现实和当下。


而开始行动的关键有这两点: 


1、降低行动难度 

2、创造好的结果


如果你给自己设置:每天要运动一个小时,大脑立马会觉得好花时间啊,而且要累死人了,想想就很痛苦,于是永远也不会去做。


但是如果说每天只需要站起来活动5分钟,是不是就轻松多了,而且马上就能够完成?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就是用这种方法完成了拖延了好多年的运动计划。


他把最小行动推进到最极致的地步,方法也特别简单: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让自己每天实施1到3个小得不可思议的行动。


比如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为“每天挑战1个俯卧撑”的目标。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为“每天写50字”的任务。


就是这么简单到听起来好像在侮辱智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你大脑对改变的抵触情绪,迈出最困难的第一步。


因为这些行动目标小到几乎不会失败,你才不会因为各种特殊情况而放弃,产生正面反馈的积极效果,激励你继续完成,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


不管你给自己设置什么目标,从最小行动开始去做,去执行这些频繁重复细小任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薇拉小姐Vera

    ELLA老师,谢谢你,你讲的很多道理都给我很大的激励和引导

  • 马迟也有人用了啊

    我觉得还可能是因为身体太差,湿气太重,就萎靡不振了。我去年就这样,后来调理了身体,精神气都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