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集|来自乡村《八月的阳光》| 陈玉龙

021集|来自乡村《八月的阳光》| 陈玉龙

00:00
08:44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的小小说题目叫《八月的阳光》,我们都知道八月的阳光很耀眼,但是也很灼热。这篇作品的作者是来自江西的作家,陈玉龙,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迄今已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发表作品约200万字。这篇小说《八月的阳光》2005年入选新加坡《中学华文课本》,100多家出版物转载。另外就是这篇文章多次入选中学语文试卷,还曾经被拍摄过电视剧。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全文!

 【全文如下】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日日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俩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

兄弟俩遂suì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齐用欢笑发泄出。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了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

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的乡村,最富裕的是阳光,而最贫穷的是金钱。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人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读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班主任和校长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当地政府给想想办法。

当父亲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仰面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

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齐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阉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像两个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

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跪在地上:"哥!" 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八月的阳光压在18岁少年小夏那瘦小的身上,很沉很沉。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看着那泡沫似的尘土上一行行深深的脚印出神。

【全文结束】


       通篇我最喜欢的一句,也是让我红了眼睛的一句“八月的乡村,最富裕的是阳光,而最贫穷的是金钱。”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来自乡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好的大学,但却因为学费愁坏了一家人,可更愁的是需要抉择。这一次的抉择会让两个孩子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当然我们不能说去读大学的那个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外出打工的那个孩子就一定会活在尘埃里,但是两个孩子势必要经历常人不曾经历的苦痛。一个在大学里每每想到自己兄弟时都会感觉痛苦,压力会非常大,一个在工厂里打工时也会感觉痛苦,甚至也会哀叹命运,这两种痛苦要经历多少年,经历多少事才能抚平。更何况他们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这篇小小说的选材也是别具一格的,也是颇有戏剧性,转折、递进、推进,感觉整件事都令人非常揪心,一直到最后兄弟两人分开达到了情绪的顶点,而且画面感非常强。

我们知道这样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我还记得郭晓冬和刘若英演过一个电视剧,名字叫《新结婚时代》,就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就是兄弟两个谁能够继续读书也进行了抓阄。那么郭晓冬饰演的男主大学毕业留在城市,因为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兄长的愧疚所以一直在供养原生家庭,最后使得自己的小家庭也分崩离析,很扎心也很现实的题材。

       但现在好的是,如果读大学费用不够是有助学贷款的,很方便。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们能够读得起书。

好了,本期释读结束,感谢您的订阅收听,如果喜欢记得点赞评论投放月票哦,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