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发文取消!就业报到证退出历史舞台!

五部门发文取消!就业报到证退出历史舞台!

00:00
06: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很多东西都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五部门的《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是就业报到证?就业报到证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之前,就业报到证是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必须材料。沈阳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剑锋解释说,“就业报到证”是由国家教委直接印刷,省级高校毕业就业管理部门签发的,曾经是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包括转接等手续必需的一个材料。

以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自己携带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不仅是证明自己具备了就业的资格,而且是工作年限的开始证明。同时,就业报到证也是毕业生办理落户、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徙等手续的依据。由于就业报到证上面的日期是工龄的开始年限,因此毕业生后续的转正定级、职称评审、计算工龄和养老金,也都需要就业报到证。

“相关的部门就业单位可以凭借学生的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有的是帮助毕业生落户,包括转接组织关系。另外,有了报到证就有了工作开始的时间年限,也就证明了工作年限。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它也是一个必备的证明资料。”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岩说:“所以,如果从过去的那种毕业分配就业状况来说,它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既然就业报到证如此重要,为何还要取消就业报到证?

取消就业报到证,是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选择。从就业报到证的诞生不难看出,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日益增多,由派遣证转化而来的就业报到证,在当下就业中的实际使用范围正不断缩小。

而更为重要的是,取消就业报到证能够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让就业更加市场化。新经济业态拓宽了当下年轻人的灵活就业渠道,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已达到2亿多人,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不仅解了社会民生的燃眉之急,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造力。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要想运用市场化手段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压力,取消就业报到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此之前,就业报到证对每位毕业生都是一个重要的文件,一旦丢失就需要经过繁琐的手续进行补办。为了一个证件多方联系、多次“跑腿”早已被历届毕业生诟病。取消就业报到证,减少的不仅是一道繁杂的手续,减少的是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限制,减少的是毕业生就业的流程。极大方便毕业生就业创业,正是简政放权让群众少“跑腿”最有力的证明。

取消就业报到证后,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又做了什么样的改动呢?

《通知》明确,2023年起,组织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审核和管理人事档案时,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应继续保存,缺失的无需补办。报到入职流程上,用人单位可凭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的证明材料,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入职手续。同时建立“去向登记制度。”

同时,《通知》要求完善信息查询渠道。用人单位、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办理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业务时,可通过查看学历证书、劳动合同等,或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查询离校时相应毕业去向信息。高校毕业生和有关单位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和验证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信息。

《通知》还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高校要认真梳理调整原涉及就业报到证的办事规则流程并及时公告,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切实做好取消就业报到证有关工作衔接。

取消就业报到证后,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限制减少,流程减少,最终还是方便了学生的就业创业应聘工作,另外也促进了学生可能有更灵活的方式,包括创新创业,在这个过程之中去除一切繁文缛节,促进社会的更好的就业状况。

不可否认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就业报到证发挥了特定的作用。现在应时代的需求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向更高效率转变的标志。取消就业报到证,减少行政部门对学生就业的过度干预,不一定会对就业带来多少明显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规范市场必不可少的一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