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场景60艺术化与生活化

心灵场景60艺术化与生活化

00:00
07:42

艺术化与生活化

文学作品不尽人意,人们谈论得很久了,人们已从各个方面探讨文学尴尬境地的原因。这固然与时代与人们的欣赏口味、各种新生艺术形式有关,但是最终的问题,还是文学本身的问题。我们可否设想,假如其他新生艺术形式不存在,或者其它艺术形式不对文学产生冲击,文学的现状就好呢?或者文学作品的质量就能达到人们满意的高度呢?这确实未必。没有其他艺术形式的存在,可能人们对文学的要求会更高。当然,这只是假设,现实不会像我们假设的那样,也不可以否认其他艺术形式的存在或新生艺术形式会分化文学欣赏人群的趋势,但是整个欣赏群体还是扩大了,以往文学欣赏只能是有文化的人,而有文化的人相对总体国民来说总是少数,现在就不同了,几乎人人成了有文化的人,文学欣赏的人应该是不少的。这样看来文学欣赏人数的减少就显得很可怜。实际说来,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是有人看的,中外名著照样有人买有人看。说到底,现在的文学还是精品少,真正的精品绝对有人看。

那么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是不是可以说出现在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上。

实际上,我们许多优秀作品,都是通俗作品,只是它越放越久,经过时间不断筛选,而成为精品,成为经典,而它的产生并不一定要受某种创作理论的指导。实际上,许多文学理论的产生,正是从许多文学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我们的前人,经过许多辈的努力,不管是作品还是理论才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是经过漫长时间的。现在我们借助理论的指导,很快就能达到某一理论高度,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意义,如何应用理论指导创作则有更大的学问。

文学作品创作不能不受理论的指导,但它最不受理论的束缚,理论总是会发展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更应受生活的启示,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真正创作的时候,必须把握两点,一是我们研究生活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生活艺术化,当我们应用理论指导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艺术生活化。当然,实际的状态必不是本文说的那样要分一二三,优秀作品的创作总是浑然一体的。现在我们的许多作品离生活太远,离老百姓太远。这就是我们的文学作品在如此多的艺术形式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的原因。

实际上,许多艺术形式是很通俗的,而我们的文学却越来越精致,这就像塑料花雕造得很精致,但缺少一种生机,我们要粗糙一些的野花,还是要很精致的塑料花呢?最理想的是野花要艺术化一些,但不能淹没它原来的生机,塑料花要生活化一些,我们要为它注入生机的韵致。

生活的艺术化,它有一个境界,如果把生活的艺术化推向极致,作品就失去了生活的气息,艺术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艺术的生活化也有一个境界,如果把艺术生活化推向极致,它就成了媚俗的东西,那么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作品达到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的统一,才能产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文学作品才能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大读者群。

文学发展到今天,文学已不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由于文学形式本身和其它艺术形式比较起来已离老百姓远了些,我们的文学再不注意对生活的距离,对读者的距离,文学的读者群会更小,我们不能只顾制作阳春白雪,我们必须把它从艺术的殿堂上请下来,让她走向民众,走进老百姓的心中,那时她的生命力才更强,更绚丽。

文学是单兵作战,而其它艺术形式是大兵团作战,它们反映生活之迅速、之广泛,对文学产生前所未有的压力,文学必须独辟蹊径向生活的广度、深度进军,才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