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孙燕姿”火遍全网!专家:音色不受法律保护,但涉嫌多项侵权

“AI孙燕姿”火遍全网!专家:音色不受法律保护,但涉嫌多项侵权

00:00
09:35

据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报道你听过人工智能歌手吗?AI狂潮正在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继绘画、文案之后,音乐领域也遭遇了“AI入侵”。

近两个月“华语乐坛文艺复兴”正在各大内容平台悄然进行。陈奕迅、周杰伦、孙燕姿等知名歌手的AI翻唱内容让80、90后惊喜不已。全网最火的“顶流”歌手中,孙燕姿作为“音色之王”,独特的音色与唱腔,搭配上与歌手本人风格或相似或迥异的歌曲,成为互联网新宠。

AI翻唱作品让歌迷“大饱耳福”

在B站搜索“AI孙燕姿”,从流行到摇滚,从周杰伦到伍佰,就没有AI孙燕姿掌控不了的曲风,粗略翻看已有几十首翻唱曲目,甚至还有网友正在为“AI孙燕姿”整理专辑。

虽然AI翻唱技术在唱腔、技巧上离原唱还有一定差距,但音色已经基本实现完全复刻。满足了歌迷的很多遐想。赵雷的《我记得》与“AI孙燕姿”适配度极高,B站观看量达69.3万,点赞量2.6万,1.9万人收藏。有一条评论形容十分贴切:那个青春中最清澈的女孩孙燕姿,捡到了赵雷的歌谱随口哼唱了起来,太治愈了。除此之外,网友还制作了“AI孙燕姿”与周杰伦合唱的《浪漫手机》,一些从未有过的梦幻联动,让网友直呼“简直是有生之年系列,希望能够看到真人合作!”

AI翻唱内容涉及版权问题吗?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国华表示,AI翻唱侵犯歌手的声音权利。同时,呈现这样的作品还需要歌、词、曲的配合,这种情况会涉及词曲者版权权利的侵犯。

翻唱是对歌手声音的再现,实际上与原歌手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相似。这种翻唱本身会涉及对原声音的模仿,影响原歌手对声音所享有的相应权利。如果是单纯的翻唱,并不涉及版权问题,它所涉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当中的声音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第一千零二十三条规定,对姓名等的许可使用,参照适用肖像许可使用的有关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免责声明能免责吗?

目前虽然各大平台上均有AI作品发布、传播,但并非所有平台均已出手规范这一领域。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AI应用现在是热点,但是面对侵权问题是一个巨大又繁琐的工程,各家目前都没有一个通用的做法。因此有的平台主要鼓励创作者自己做明确的声明。

5月9日,抖音也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其中提到,创作者、主播、用户、商家、广告主等平台生态参与者,在抖音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帮助其他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特别是易混淆场景;发布者需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的相应后果负责,无论内容是如何生成的;虚拟人需在平台进行注册,虚拟人技术使用者需实名认证;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发布侵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知识产权等。一经发现,平台将严格处罚。

标注AI作品、做免责声明,真的能免责吗?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袁春松律师分析称,“AI孙燕姿”是使用孙燕姿本人的音色翻唱歌曲,仅就版权问题而言,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使用孙燕姿本人音色是否侵犯著作权?答案是否定的。“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美术作品等,而声音不属于前述保护类型之一,音色本身并不构成作品,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不过,如不属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或者公共领域的歌曲都需要取得歌曲权利人授权。袁春松称,我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情形进行了有限列举,仅仅“不商用”难以判断是否侵权,只有具体情况符合《著作权法》列举的合理使用情形才可规避侵权风险。但实际上,由于流量常常和经济利益挂钩,通过上传“AI孙燕姿”翻唱的歌曲赚取流量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博主们,就很难称得上是不商用。

AI翻唱作品有没有著作权?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国华表示,通常来讲,翻唱本身并不是基于人的智力成果而创造的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对于受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当是基于人的智力活动所产生的知识成果。

此类AI参与的作品,往往是基于电脑软件代码和算法形成,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意义上应当保护的内容。

《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概念有望成为现实

除了“AI孙燕姿”“AI周杰伦”“AI陈奕迅”等知名当红歌手之外,还有网友自行训练了邓丽君、黄家驹、姚贝娜等已故歌手的声音模型,通过AI合成语音让歌迷再次听到久违的声音。甚至还有网友将元宇宙概念与AI合成语音相结合,制作了马三立单口相声。据创作者介绍,视频由马三立先生的一张照片AI生成,音频是由马三立先生相声表演《训话》《医风问题》两段录音,经AI修音生成。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口头禅、这停顿,已经完全是本人了,听着听着就流泪,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再听到老先生的新活。”

这段网络作品让不少网友想到了《流浪地球2》中提到的“数字生命”概念,“郭帆诚不欺我,科幻有望成为现实”。有网友评论表示,自己也要训练一个AI,自己故去之后,家人想自己了就可以找AI聊聊天。据了解,2022年末,韩国公司DeepBrainAI开始提供一项名为Re;memory的服务,让人们与已故的亲人交谈。

Re;memory的名称含义是“记忆重现”,它提供基于人工智能(AI)的虚拟人,模仿已经离世的人的面孔、声音和表情,让人们与他们交谈,就像在进行视频通话一样。随着AI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或许真的能够实现“数字重生”,让人拭目以待。

AI声音技术还可以做什么?

除了训练明星声音唱歌,AI声音技术的发展也引发诸多想象。

虽然法律边界还不明晰,但也有歌手正在拥抱这一变化。美国歌手黎安·莱姆斯就公开表示“很乐意大家使用她的声音”,但她要求分50%版税。

也有网友质疑,如果声音可以二次生产、使用,未来类似声纹锁等以声音为主进行识别的产品是否将被淘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这种疑虑是客观存在的。这是AIGC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新威胁:深度伪造。通过深度伪造技术,不仅仅使声纹锁面临破解,还会引发电信诈骗、操纵新闻舆论、破坏政治人物形象,以及带来更多社会问题。

眼见为虚耳听更为虚,AI或带来更多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本来以为AI最不能替代的是艺术类,结果AI就往艺术上发展。画手和设计师作为第一批AI受害者让各行各业都十分警醒。AI孙燕姿的火爆也让网友开始担忧:AI是否会毁掉华语乐坛?

早在今年的3月14日,歌手陈珊妮上线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其实就是由“AI模型”演唱,就连单曲封面也是由AIGC生成而来。但陈珊妮表示在歌曲制作过程中,她为调教AI演唱做了充足的工作,这些工作量不低于乃至远高于亲自演唱。尽管如此,不少网友还是对未来音乐市场的发展产生担忧。

陈珊妮曾在3月推出“AI陈珊妮”演唱的歌曲(图源:陈珊妮微博)

目前,大量的AI翻唱作品都是通过So-vits-svc制作而成。So-vits在训练声学特征时,需要的训练数据也相对较少,最短只需要一段十几分钟的原始音频,就可以拟合成你想要的人的音色模型了。部分网友质疑,随着“AI模型”的应用,打造“歌星”的门槛大大降低,“流量明星”的音乐作品甚至不再需要百万修音师,通过“AI模型”就能实现。

随着人们的版权意识越来越强,AI的加速发展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流媒体UGC创作、翻唱侵权等都需要确立新的规则。

此外,AI可以大批量地生产作品,在工作效率和时间成本上AI要远超音乐人,未来的华语乐坛又能否再创辉煌呢?

AI不仅会冲击艺术领域,甚至也会带来部分社会问题。利用AI换脸技术和AI合成语音进行网络电信诈骗正在发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逼真,对话效果越来越好。目前已经出现了多起使用AI合成语音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例,很多受害者都是老年人。如今,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更可能为虚,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加以道德的约束才能更长远。感谢收听羊城晚报广东头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央视网 新黄河客户端 扬子晚报 极目新闻 澎湃新闻等
编审 | 梁泽铭 郑宗敏 刘俊豪(实习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