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开战?25家军火商窜台后,美国下令台军演练“撤离美国侨民”

准备开战?25家军火商窜台后,美国下令台军演练“撤离美国侨民”

00:00
05:18

一旦台海战争开打,各国是否会立即开展撤侨行动呢?在台海局势日渐焦灼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在互联网上的热度不断升温。不久之前,印尼媒体对外宣称,印尼政府密切关注台海局势,并着手制定涉及在台35万印尼劳工的“撤侨计划”,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在去年围台军演之后,菲律宾也传出制定撤出15万名在台公民的消息。

相较于印尼与菲律宾,美国的态度更加引起外界的关注。原因很简单,台海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频繁打“台湾牌”,试图通过与台当局的阴谋勾结来达成遏制、打压中国的目的。作为台海局势恶化的罪魁祸首,美国需要为近年来的台海乱局买单。

经过提前预热,5月2日,总计25家美国军火企业窜台,参加美台防务产业合作论坛,计划将美国武器装备倾销给台当局,利用台海危机同时收割岛内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据悉,这25家美国军火商中,不乏许多排名前列的知名企业,例如洛马公司、雷神公司等。此前,中国大陆依照相关法律要求,对这两家在对台军售中表现恶劣的美国军工巨头进行全方位制裁,不仅禁止其高管进入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同时禁止其继续与中国大陆企业产生任何经济往来,这也就意味着二者无法再从中国获得质优价廉的稀土。

在彻底得罪中国大陆之后,洛马和雷神仍计划对台出售武器装备,表明其已决心一条道走到黑,既然如此,那么也别怪今后中方“拉清单”,对二者采取强硬措施。

在全面“脱实向虚”之后,军工业成为美国为数不多还占据明显优势的制造业门类,同其它常规产业相比,军工业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与美国国家机器的完美嵌套。自二战结束后,美国依托军事霸权在世界各地挑起一场场局部战争,上演一场场“颜色革命”,这背后都有军工复合体的政治影响。

历届总统候选人只有获得军火商的强力支持,才有胜选的资本。成功上台之后,不是通过采购新一代武器装备作为回报,就是对外挑起一场范围可控的局部战争,消耗大量战争资源,让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美国军火商赚取的财富是特朗普四年任期的数倍之多。现如今,伴随着拜登执政地位的稳固,美国军火商们和白宫政客们,当然希望复制俄乌冲突的“成功经验”,在美军不直接下场参战的背景下,继续源源不断地攫取经济利益。至于岛内民众的生命安危,则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据台媒报道称,下个月台军将举行例行“汉光军演”,同往年不一样的是,遵照美方的相关指示,台军将就“撤离在台美籍人士”进行演练。对此,有人批评称这是白宫在故意渲染战争氛围,制造台海紧止紧张局面。不过考虑到之前菲律宾、印尼传出的“撤侨计划”,美方此举也不算太让人意外。

事实上,就在2月10日,“美国在台协会”就以“地震”为代号,向在台美国公民发出撤侨通告,直到3月初这则消息才被曝光。事后,美方解释称,是在土叙大地震的背景下,提醒美国公民防范地震灾害,“没有特殊含义”。不过这种苍白的解释,显然很难打消外界的疑虑。

相较于菲印等国家,美国可以凭借在台当局头上“作威作福”的架势,在开战迹象出现后,优先安排本国公民撤离,甚至能够命令台当局各部门配合,为美国撤侨行动提供便利。这样一来,美方就能够在不直接介入台海战争的情况下,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绝大多数的岛内民众,则将完全处于战火之下。

此前,台当局不止一次鼓吹称,台海与俄乌的情形完全不同,“美国不会抛下台湾不管”,但现实情况却一次次打脸蔡英文。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距美国本土太过遥远,而在历史文化上彼此之间又有着重大区别,美国又怎会大发善心地向台湾人打开国门呢?

而在不久前苏丹爆发内战时,面对滞留在当地的上万名美国公民,华盛顿都未上演好莱坞电影里表现得“神兵天降”,那么面对台湾人,美方又怎会散发自己屈指可数的“善意”呢?

台湾民众想要摆脱掉入战争旋涡的命运,只有和平统一这一条路可选。21世纪的今天,大陆有足够的底气、实力和信心,让台湾地区在统一之后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消除一切安全领域的负面因素,让台海沐浴在和平的曙光之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暖阳果果儿

    喜马拉雅这样乱插内容,是想倒闭吗?

    发条橙_ov 回复 @发条橙_ov: 我大胆猜测的,瞎猜的

  • 河言

    非常讨厌~( ´•︵•` )~

  • 小魔女可真丑

    我想给差评,我要睡了,还蹦出来,气死我了,我要给喜马拉雅五星差评还出来!你们不烦吗

  • 听友83596708

    不想听,还跳出来,太讨厌啦

  • 暖阳果果儿

    怎样才能正常收听

  • 听友445939439

  • 听友234732876

    没想听啊

  • 听友232991398

    直接清单拍死美企业

  • 听友83596708

    太讨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