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感谢您听到我,我是晓书童,本节目由喜马拉雅出品。我正在为您转述《战略与路径》,作者黄奇帆。这是第三章的第四部分碳达峰与碳中和情景下我国生态结构调整以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路径与方向,
四、生态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
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一)制定生态系统碳汇规划
2030年我国碳达峰峰值估计为144亿吨。到2060年碳中和,这些吨碳排放一部分被自行减掉,一部分则要被生态系统碳汇“中和”掉。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增加40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的林木,也就是说分别增加73.2亿吨和18.3亿吨碳汇。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止境的,是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的。为此,要科学合理制定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增长规划。
(二)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重点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国土绿化总体水平,助推大幅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鼓励私营部门加大参与力度,以碳排放权配额市场和碳中和自愿市场并行原则,鼓励高碳排放企业购买碳汇。要把碳汇补偿与巩固扶贫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完善造林、森林抚育、生态保护等林业补贴政策,加大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修复力度,探索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三)规范发展碳交易、碳金融
推动生态结构调整,同样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这就需要有一套规范的碳交易市场体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由碳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金融工具三部分组成。
目前这一交易体系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项目申报方式主要依靠“企业自主申报+第三方监测核查”,这类方式是“主观数据+主观判断”的叠加,造成可交易标的物的真实性、量化的标准性存在较大漏洞和风险,导致各方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极低。
二是核证流程烦琐低效,审核周期长;同时,各方聚焦于交易模式建立,而非核证流程优化,导致整体效率低下,无形中推高了企业交易成本,金融机构也无法对碳资产进行复杂的金融化操作。
三是现有标准难以统一,目前各试点针对交易标的物的核证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碳标的价格地区差异明显。对此,建议引入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碳排放项目核证平台,从底层逻辑上解决现存问题。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排放权质押、碳期货、碳期权以及挂钩排放权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碳金融体系。
五、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路径和方向
目前世界各国的高压输变电装备,无论是3.5万伏、11万伏还是22万伏,每一千公里的电能损耗高达20%左右,而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每一千公里的电能损耗仅仅是1.5%,但只适用于几千公里、上万公里的远距离输送。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其中,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解决清洁能源消纳的必由之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根本之道在于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而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资源富集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需要远距离输电;而且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具有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储能成本极高,因此必须构建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网络,实现全球清洁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基地的互联互通。
二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新增投资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获得巨大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
三是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清洁能源资源尚未开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地区差异,减少国际争端。
四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化石能源具有稀缺性、地域性,开发利用涉及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政治外交问题,争夺化石能源资源是导致地区局势紧张、引发战乱冲突的重要原因。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使清洁能源开发国、途经国、消费国成为利益共同体,各方面都有积极性,能够缓解因争夺化石能源而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
(二)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条件正日益成熟
一是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全球太阳能、风能、水能是大自然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能源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万分之五就能满足世界能源需求。
二是技术上没有障碍。特高压技术先进成熟,电网智能控制、大规模储能在不断突破,能够适应各类清洁电源接入和消纳。
三是清洁能源具有竞争力。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快速进步,将大幅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
目前,中国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火力发电,清洁能源的综合竞争力有望在2025年前全面超过化石能源。
四是大电网互联加快推进。世界上已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3个特大型互联电网,以及南部非洲、海湾地区、南美洲等地区的跨国互联电网。中国已经实现全国联网。这些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我国电网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我国不仅全面突破了特高压技术,构建了完善的试验和研究体系,还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自主研制成功了全套特高压设备。
(三) 加强国际协调,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规则,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两个阶段。从现在到2030年,重点推动各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在未来,要形成这样的格局:在全球不同时区选择清洁能源富集的地方建设超大型光伏、风电基地,通过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将之与各负荷中心连接起来,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随着地球24小时自转,这些光伏、风电基地轮流为全球输出电力。这不仅省去了储能的麻烦,还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但这一伟大愿景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
201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这是第一个由我国发起成立的能源国际组织。要发挥这一组织的作用,将之定位为服务于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国际机构,努力促进国际能源合作格局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加速演进。
总之,能源网、交通网、通信(信息)网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基础网络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是必然选择。目前,全球交通网、通信(信息)网已经互联,能源网也必然朝着全球互联的方向快速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就像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信息互联网就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已经互联,“血液循环系统”也一定能够互联。而这些一旦联通、共享起来,一定将出现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新世界!
好了,以上便是《战略与路径》第三章的内容。“双碳”目标的伟大意义,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和生态结构调整的路径与方向,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到这里就分享完了。
我是晓书童,我在晓书童频道与您不见不散。
有点听不懂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