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之功效。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等湿热瘀结证。
功用
泻热破结,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分类
泻下剂-寒下
出处
《金匮要略》
歌诀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组成
大黄、芒硝、桃仁、丹皮、冬瓜仁。
用量
大黄四两(12g)、牡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芒硝三合(9g)。
用法
水煎,芒硝溶服(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功用
泻热破结,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
本证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所致。治疗以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为主。湿热邪毒内结肠腑,气血凝滞,则右下腹疼痛拒按;热盛肉腐,脓液内蓄,故局部肿痞;病在肠,与膀胱气化无干,故小便仍能自调;正邪相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淤滞,俱为臣药。冬瓜仁清理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消痈;是为佐药。本方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
配伍特点
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湿热得清,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则痛止
运用
本方用于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小便自调,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
禁忌
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妇或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附注
附方 清肠饮
组成 金银花、当归、地榆、麦冬、元参、生甘草、薏苡仁、黄芩
功用 活血解毒滋阴泻火
主治 大肠痈。
化裁方鉴别
本方与大黄牡丹汤同具清热活血消痈之功,均用于肠痈。但大黄牡丹汤长于泻下破瘀,用于肠痛初起,少腹肿痞伴便秘或大便涩滞不畅者,而清肠饮长于解毒、滋阴,用于肠痈屡发,毒甚且伴口干、舌红少津等阴伤表现者。
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的比较
三方均是大黄牡丹汤的化裁方,均能治疗阑尾炎。阑尾化瘀汤以行气活血为主,用于瘀滞型阑尾炎初期,或阑尾炎症消散后;阑尾清化汤以清热解毒为主,用于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阑尾清解汤以清热解毒、攻下散结为主,用于急性阑尾炎热毒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