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吴健雄【科学家】

014 吴健雄【科学家】

00:00
05:09

吴健雄(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女,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浏河镇 ,原籍江苏太仓,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健雄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

1936年赴美国留学;

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2年夏任教于美国史密斯学院

1944年3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原子弹研究重点实验室,参加了美国“曼哈顿计划”;

195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85岁。

吴健雄长期从事实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人物生平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浏河镇。

1923年,考取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1927年,任小学教员。

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

1931年,转入中央大学物理系。

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36年,入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4年3月,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参与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4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8年,晋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1年,和其丈夫袁家骝归国省亲,并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1972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并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80年,退休。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在纽约病逝,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健雄1957年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1962年用实验证明了“向量流不灭原理”。

1963年用实验证明了核的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理论,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定实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证实了β谱形状的源效应,澄清了早期β衰变理论中的一些错误,支持了费米理论。对β衰变的各种跃迁,特别是禁戒跃迁的全部级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β衰变的理论。

吴健雄较早期所涉足的实验工作有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慢中子速度谱仪研究(多种材料),中子在正氢和仲氢中的散射以及核力范围的探讨,在气体中形成电子偶素时电场影响的研究,延迟符合技术用于测42Ca和47Sc的激发态的寿命,中子与3He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高能级发出的内转换谱线的观察、对正电子谱及正电子湮没的研究等。

吴健雄在美国“曼哈顿计划”中参与浓缩铀的制造工作,以及负责辐射检测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负责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难题。


学术著作

吴健雄曾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理论物理学家莫兹考斯基合著《β衰变》。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吴健雄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培养了大批物理人才。1982年,吴健雄从哥伦比亚大学正式退休后,仍在指导培养青年学者、博士研究生向科学进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