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要聊的书是《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这本书的作者是桦泽紫苑,他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每年大概出书3本,同时,他还利用网络媒体为40万人提供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讲解,其中,Facebook页面有14万人点赞, Twitter上面有12万人关注,电子邮件杂志发行15万份等。他可以做到每天发行2500字左右的电子邮件杂志,在YouTube上更新3分钟左右的视频,在Facebook上面也是每天发表文章。
说到这儿,相信你一定会有疑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天天输出的知识又是哪儿来的?天天写会不会哪天感觉没东西可写啊?为什么我平时看书都是看完就忘,他却好像有种过目不忘的本事?
其实不仅仅你有这些疑问,他的所有粉丝都有这些疑问,正因为收到了太多这样的疑问,让他觉得有必要写一本书来给大家答疑解惑,于是就有了这本《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心中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出口成章?举止得体?做事靠谱?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你的答案是哪个,似乎你都承认,读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紧接着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读书就没有这么大的改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从现在我们的阅读方式开始说起。
其实说到阅读,如果较宽泛地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其实都在阅读,但是效果却千差万别,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人阅读的东西其实顶多只能算一些信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而且读完就忘,可有少部分人却能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并受到启发,最终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那我们不禁要问,“信息”和“知识”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一年之后就过时的是“信息”,十年也不过时的才是“知识”。
大家有没有一种感受,就是每天我们要在自己的手机上浏览大量的东西,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什么?是信息。因为按照作者的定义,我们会发现自己每天浏览的这些东西确实过时得很快,别说一年了,可能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之后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但非常奇怪的是,我们似乎又忍不住不停地去刷它,否则总感觉自己错过了什么似的。
没错,我们从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途径获得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信息”,从系统的书本上得到的才是“知识”。
“信息”是一种事实、一种结果、一种现象。
“知识”是从这些累积的事实、结果和现象中汲取的精华。
当然,你可能会说,那我从一些博客中也能得到知识,有一些书本上面记载的也完全是“信息”,这当然没错,但大致总结起来可以说:网络上的大多是“信息”,书本上的大多是“知识”。事实上,从书本上面我们得到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知识的结晶”,不是单纯罗列的文字信息,而是可用于实践和应用、十年之后也不会过时的“知识的结晶”。
“信息”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它需要经过收集、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系统化和完善之后,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产生帮助,才能被称为“知识的结晶”。
反观我们自己呢,我们每天似乎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各种信息,反倒对知识视而不见,又怎么能指望自己通过阅读收获什么呢?
我在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作者的高产,但是在他高产的背后,是他大量的输入,当然,他输入的可不是信息,而是知识,据作者自己说,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每天输出20~30页的内容,是因为他每天给自己输入了比这些更多的知识,他每个月会阅读20~30本书,并且把这一习惯持续了三十多年。
我们在上周介绍《阅读的方法》的时候,主要想告诉大家读书的乐趣,这周聊到了《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读书的好处是非常多的,通过作者的经历,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它会使我们的大脑更加灵活,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从而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这个表达能力包含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两项能力,几乎在各行各业都有用武之地,不是吗?很多时候,恰恰是这两项能力,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读书的另一个好处,让我十分赞同,那就是读书可以缓解压力。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这是胡说八道,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读书本身就是压力,没办法,因为我们小时候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当书变成了教材,为了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强力研读,这其中的压力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考试,它会带给我们什么?
英国的萨塞克斯大学曾经就缓解压力方面做过研究,以心跳数来测定读书、听音乐、喝咖啡、电视游戏、散步等的效果。结果表明,读书可以缓解68%的压力、听音乐可以缓解61%的压力、咖啡可以缓解54%的压力、散步可以缓解42%的压力、电视游戏可以缓解21%的压力,其中读书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另外,在安静的地方读书,只需要6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也就是说,在安静的地方读书6分钟的话,就可以降低2/3以上的压力。
我读到这些数据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自己上大学时的经历。大家知道,大学生临近期末的时候,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科目都要考试,而很多人平时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学业上,所以期末考试前一周,我们就会发现,每天早上图书馆开门前,门口早已排了很长的队伍,就是为了在开门后能够在里面抢到一个座位,当时我们戏称这种现象叫“一天一门课,一周一学期”,就是一天复习,啊不是,预习一门课,一周把一学期的课都预习完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为了不挂科,不管平时多么自由散漫,这时大家的学习都非常高效,当然不可避免地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当所有的考试都结束的那一天,每个人都需要去做一些事情来释放这些压力,有的人选择出去逛街散心,有的人选择去网吧通宵打游戏,有的人选择去吃一次大餐,有的人去KTV和同学一起K歌,有的人选择回宿舍睡一大觉,有的人选择在宿舍追剧,但是我的选择是,去图书馆,在那里待几个小时,看完一本书。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大跌眼镜,看书?没错,我当时不知怎的,就觉得这才是对于我而言最好的解压方法,当然,我看的书是我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再确切一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因为她的小说,首先是篇幅不长,基本上4个小时以内我肯定能看完一本,其次,她的写作水准比较稳定,没有特别大的起伏,所以我不会担心读到一本烂书,最后,她的小说都是本格推理,注重解谜,而且情节跌宕起伏,很快就会将我完全吸引进去,让我忘掉一切烦恼,专注于故事本身。当时的我,觉得自己是个异类,选择了这么一种和别人完全不同的解压方式,虽然自己感觉效果非常好,但是别人却根本不理解,直到我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读到了这项研究,我才明白,原来我用的这个解压方法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对,我们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读书有什么用?很多人所理解的这个用处,就是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这么理解就肤浅了,就把书籍本身的价值大大弱化了,至少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感受到,通过读书来解压,效果是绝对会超过今天大多数人所采用的打游戏、刷短视频等方法的,你不想尝试一下吗?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又会产生新的疑问,现代出版业如此发达,书籍浩如烟海,如何从中挑选出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书,并且从中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呢?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讨论的话题。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听了以后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1.《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桦泽紫苑著;
2.《阅读的方法》,罗振宇著;
3.《尼罗河上的惨案》,阿加莎·克里斯蒂著.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那么这个专辑是否算“信息”,而原作才是“知识”
小谦_9j 回复 @枕流_企承: 当然是信息,所以我才经常在聊完一本书之后推荐大家去读原书😂
非常赞成您介绍的关于读书的诸多好处!
小谦_9j 回复 @玉花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