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9岁的核武器研制专家魏世杰退休,带着妻儿返回老家,没想到,妻子和女儿竟接连要自杀,背后原因令人动容。
23岁那年,魏世杰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便进入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领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对中国开展了核技术封锁,中央提出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号召。
于是魏世杰和其他满怀热血的爱国青年一同,踏上了开往青藏高原的列车,奔赴戈壁黄滩,隐姓埋名,在国防科研战线上整整奋斗了25个年代,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魏世杰还撰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并出版了反映核武器研制过程的长篇纪实小说。
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他更是一刻也停不下来,不仅将科普科学知识视为己任,还要照顾妻子、儿子和女儿。
在2018年,魏世杰做客《朗读者》,他的故事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命运对魏世杰而言是残酷的,但即使这样,他总是微笑面对。
他的儿子是先天性的弱智,智力跟六七岁孩子差不多,女儿是精神分裂症,伴有幻听,幻视,抑郁、躁狂,总是在自言自语。
面对这样的境况,魏世杰的妻子精神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家四口人,三个重病号,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了魏世杰一个人身上。
家庭的不幸有时也让魏世杰感到茫然,但一想到戈壁滩恶劣的自然条件,想到那些曾经并肩奋斗过的战友,他就会重新生发出力量,他说,作为一名“老沙漠”,就要有正视困难、直面人生的勇气和豪情。
在讲台上,他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艰苦历程和光辉成就,进而激发年轻人的爱国情怀和卫国增光的雄心壮志的师者。
而到了家里,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丈夫、父亲,由于妻子和儿女经常住院,所以他经常是晚上备课,白天陪床,然后再挤时间去上课。
虽然因为家人身体不好,他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从来不以为意,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总是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比如无偿捐助贫困学生。
而让魏世杰最为崩溃的,当属妻子和女儿的接连自杀,一次,趁着他外出,妻子竟然割腕自杀,等到他回来后,发现厨房里淌得满地都是血,他赶紧把妻子送到了医院,这才抢救了回来。
而妻子之所以自杀,是因为看到魏世杰太辛苦了,不想再连累他,后来女儿也发生了自杀的行为,初衷也同母亲一样,那就是不想连累父亲。
妻子和女儿接连自杀,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而在魏世杰看来,不管自己再苦再累,只要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那就是幸福的,要是她们真的离开了,那无疑是要了自己的命。
在魏世杰的家中,药品如小山般堆积,足足有三个塑料袋,但这仅是妻子和女儿半个月的用量,妻女每天要吃什么药,每次吃多少,魏世杰都像医院的护士一样了然于胸,直到监督她们服下才安心。
每天的上午,头天半夜吃过安眠药的女儿还在昏睡,如果妻子身体恰好没有不适,便是魏老一天最安逸的时光,这时,他可以靠在床上看看书,上上网,或是写他最爱的小说。
在此之前,他的长篇小说《禁地青春》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青海花儿》搬上了大荧幕,此外他还写过《原子小演义》、《飞行传奇》、《兵器知识》等科普著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的奥秘。
一天,已经连续两天不肯吃饭的女儿终于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她茫然四顾,沙哑着嗓子喊了声爸爸。
听见女儿的呼唤,魏世杰喜出望外,他放下手里的书,紧着步子从厨房里拿出一只碗,眉眼间是抑制不住的开心:我女儿要吃饭了,她要喝牛奶。
女儿喝过牛奶后,继续回自己的房间自言自语了,在客厅的隔断窗台上,摆放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大大的眼睛,明亮的微笑,恍若天使一般。
在准备午饭时,患有三高的魏世杰想要吃得清淡些,但妻子是湖南人,口味偏重,如何将两人的口味折中,不惹妻子生气,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因为对精神病人,哪怕一丁点的冒犯和刺激,都可能成为发病的导火索,他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
儿子魏钢从上小学起就被发现有先天性智障,智力还不如七八岁小孩,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不讲卫生,不倒垃圾,不洗澡也不洗衣服,每天去超市带回一堆腐烂的水果,或者去鱼市捡回一些腐烂的鱼放在家里。
照顾儿子的衣食起居,是魏世杰每天的工作,但即使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他年迈的身影还是经常会出现在各个义务演讲的场所,他自己的孩子身体不健康,但他愿世上其他的孩子早日成才。
女儿总是只在晚上吃一顿饭,于是魏世杰便会去农贸市场买菜,想着法子给女儿做可口的饭菜,为了让妻子也能活动活动,他拉着妻子的手,一起去市场,夕阳下的依偎,风雨中的搀扶,这便是他用心守护的家园。
一半为国,一半为家,魏世杰的一生都沉浸在危险与操劳中,但他从不抱怨,人的生命,或许不是因为财富优渥而绚烂,而是因为傲视苦难而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你当下正处于人生低谷,如果你人生逆境重重,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魏世杰老人的《禁地青春》,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