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8日,“第二届吉狄马加诗歌及当代彝族作家作品研讨会”在昭通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
研讨会现场
吉狄马加是我国著名彝族诗人,也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诗人。在研讨会上,邱华栋、晓雪、王家新、雷平阳、耿占春、李骞等多位诗人、作家、评论家围绕“吉狄马加诗歌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吉狄马加最近十年以来创作的长诗,成为大家研讨分析的重点作品。大家认为,这些长诗显示出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值得重点关注。
吉狄马加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家邱华栋通过视频发言。他提到,吉狄马加的很多长诗,以宏大的气魄,呈现了当代世界的一些状况以及面向未来的展望,深入思考了人类的命运。“吉狄马加的作品根植于彝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又融汇到当代文学的大潮中,发出了独特的自己的诗歌之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诗人、评论家王家新认为,吉狄马加近些年的长诗写作进一步显示了驾驭宏大题材的能力,形成了纯熟自如的语感和语调。王家新尤其提到吉狄马加的长诗《迟到的挽歌》写得“浑厚而不空泛,饱满而又丰盈”。河南大学教授、评论家耿占春认为,长诗《迟到的挽歌》“是一部英雄式的人类学诗篇”。
参加研讨会的与会者合影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昭通学院人文学院学术院长李骞重点分析了吉狄马加的长诗《裂开的星球——献给全人类和所有的生命》,他认为该诗是“近年来中国诗坛上一首哲学意涵厚重的宏篇杰作”。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评论家纳张元谈到,吉狄马加的诗歌中常常出现“群山”与“河流”,“‘群山’代表源于生命本真的爱与力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文化、精神,他以生命烙印着群山,他的诗歌深度则来自河流不息的奔流,情意贯透生命与诗意的人类长河,成为其中随水东进的潜流抑或跃然浮动的浪花”。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雷平阳说,自己的故乡昭通与吉狄马加的老家凉山仅一江之隔。所以在阅读吉狄马加诗歌的过程中,他说自己明显存在两个身份:第一个身份是聆听者,第二个身份是探险者,“在两个身份中,我更喜欢第一个身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