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意味着什么?
汪国真在《人到中年》中说:
到了这个岁数,你终于可以与整个世界和平相处了。因为你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有其明艳的正面,与粗糙的背面。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变得从容清澈起来。
像被河水冲刷的船,你仓促地到了中年,体态、面容、眼神、心境都被盖上了中年的印戳。回头望去,鸟飞蝉噤、红枯绿瘦,青春已溜得不见踪影;向前看去,鹤发鸡皮、枯萎蹒跚正在逼近。
中年和正午有些相似:凝重、深邃、空旷,是生命曲线上的一个极点。站在这儿,来路一览无余,去路上能搅出的动静也大致不出其右了。人生像魔术师抖开了他的包袱,不会再有太多的神秘可言了。
汪国真说:
相应的,有的东西却在不经意间被抽离了。不再想通过变换外形修改自己了,自己接纳了自己不就等于让世界接纳了自己吗?
你也能和自己的工作和平相处了,不像以前那样蚂蚱似的在各个行当里乱跳了。因为你明白了无论什么工作,都像一块布,各有其细致明艳的正面,也有粗糙暗淡的背面。花儿谢了不必欷,还有果实呢。
余秋雨在《中年人的魅力就在于此》中,是这样描述中年的:
中年,是树起的桅杆,扬起的白帆。
我一直认为,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
中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老年。
如今天天节衣缩食、不苟言笑、忍气吞声,都是在争取着一个有尊严、有资财、有自由的老年。
但是,我们无数次看到了,一个窝囊的中年抵达不到一个欢快的老年。这正像江河,一个浑浊的上段不可能带来一个清澈的下段。
习惯了郁闷的,只能延续郁闷;习惯了卑琐的,只能保持卑琐。而且,由于暮色苍茫间的体力不支、友朋散失,郁闷只能更加郁闷,卑琐只能更加卑琐。
只有在中年树起独立的桅杆,扬起高高的白帆,唱出响亮的歌声,才会有好风为你鼓劲,群鸥为你引路,找到一个个都在欢迎你的安静港湾,供你细细选择。
在陈平原在《生生死死》中,中年是这样的:
中年,是宽容与通达,是从容不迫。
中年,缺乏少年的朝气,也缺乏老人的智慧,可中年人的平淡,中年人的忧郁,中年人的宽容与通达,都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从容不迫。
说消极点,中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缓冲带,使生命的变化显得更为理智更可理解,免得情感上接受不了那突如其来的衰老。说积极点,则中年兼有青年与老年的长处,是人生最成熟的阶段。
与其硬着头皮为“中年”争分数,不如切实冷静地分析人到中年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理智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既能赏识其已经到来的成熟,也不掩盖其即将出现的衰老。若如是,对人生真义或许会有较为深入的领悟。
善待自己的中年,爱自己多一点,也爱身边的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友朋散失,怎么读成“左”了,当时还感觉这个词奇怪呢
苹果为你诵读 回复 @博涵悦读: 读一遍过的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