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细节扎人,从殷红到李巧云,边缘人的真实生存方式

《漫长的季节》细节扎人,从殷红到李巧云,边缘人的真实生存方式

00:00
04:38

这里是马庆云聊影视,为您提供最新的影视资讯,欢迎添加关注。

4月27日晚间,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更新出第8集的内容,和第9集的剧情预告片。该剧播出至此,我已经对犯罪悬疑内容本身之外的事情,产生了更浓郁的兴趣——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出现了不少以往影视剧作品当中所很少出现的角色人物。这些角色人物,在文学作品和文艺批评上,被称为“边缘人”。

在严肃文学作品和文艺批评领域当中,将文学意向当中处于边缘位置上的人群称之为边缘人,这些人,并非是英雄,甚至于也并非是整部文学作品的主人公,生活当中,他们处于边缘的位置当中,文学作品当中,他们也处于边缘上。而就是这些边缘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刺痛读者和观众。

曾在央视一套首播的电视剧《装台》,之所以被很多剧迷认为是顶级质量的作品,便是因为,在该剧当中,成功塑造了很多被漠视,被看不到的边缘人。这一次,在《漫长的季节》当中,这种边缘人的现象再次出现。可以说,有这样的边缘人角色塑造和故事塑造,让《漫长的季节》对得起已经取得了9.2分的观众至高好评成绩。

《漫长的季节》第8集的内容当中,殷红和李巧云这两个角色,都属于典型的边缘人。在剧情主线当中,她们都并非主角,甚至于连配角都算不上。而在生活场景当中,她们也无法成为主角,无法站在聚光灯下,只能成为被漠视、被“看不到”的那批人。而正是殷红和李巧云这样的角色,无意间刺痛我们。

剧情当中,殷红是歌舞厅场所当中的陪酒女性从业人员。而李巧云,钢厂的出纳职工,也是这个场所当中的兼职陪酒人员。第8集的剧情当中,两位角色有一场对手戏。李巧云大姐陪酒的时候,把喝进去的酒悄悄吐在白毛巾了。这个举动,被夜总会的男性消费人员发现,借此,故意为难李巧云大姐。殷红,便是此刻出来以帮着喝酒的方式解围的。

在第8集的剧情内容当中,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巧妙地交代了两个人的身世背景问题。李巧云大姐是工厂的职工,负责门卫出纳登记工作,但厂里边眼看着就发不出钱来了,而孩子等着用钱。所以,她只能去歌舞厅场所,在里边用陪酒的方式赚钱。也是这一集的内容当中,这位大姐给孩子打电话,哼唱小星星的歌曲,估计可以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李巧云大姐,会让不少观众获得情感共鸣。

而殷红,则有着相似的经历。她曾经是天真的学生,放学之后,帮着母亲一起卖炒饭。可谁知,劣质液化气罐爆炸,母亲被炸的全身没有一块好肉了。因为高昂的住院治疗费用,母亲不得不选择了喝农药。这件事情,让殷红看到了金钱的“万能”。所以,才会有后续的这些故事。在后续的故事当中,我期待的依旧是人性至善,而不是殷红要害沈墨。

李巧云大姐和殷红,出现在《漫长的季节》当中,让整部电视剧具备了现实主义的质感。这样的角色,为什么要出现于文学和影视作品当中呢?这其实就回归到了文艺理论的一个老话题上。文艺理论认为,影视的影视文学作品,只有关心边缘人,才能通过边缘人的故事,引发疗救的注意,并且由疗救的注意本身引发出一种时代的、社会的普遍悲悯感,继而,激发整个时代的至纯至善。

比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等经典文学作品,关怀的便是边缘人,而这种关怀背后,最终要升起的,便是所有阅读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共鸣。文学艺术带来的悲悯,一定是教人向善的。我想,没有任何一位读者看完了《悲惨世界》或者《巴黎圣母院》之后,会表示,自己要做里边的恶人。

影视剧作品,也有同样的作用。现实主义的电视剧作品,正是通过这种悲悯感的升起,来实现对于社会发展的正向价值。同时,现实主义的作品也具备非常不错的精神感召力,尤其是观众们在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这类作品,提供了大家直面困难的力量。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价值升华,往往可以通过边缘人和悲悯感实现。

如是,《漫长的季节》对得起9.2的高分。它的观众评分,依旧有上涨的空间。(文/马庆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机械2008

    上头其实是生活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