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之美伴我诗意生活

让古诗之美伴我诗意生活

00:00
14:57

让古诗之美伴我诗意生活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对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我们就是要多诵读,让这类文化经典深入我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确,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本诗能让人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美的形象,美的情怀,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诵读的同时更要深入品味诗词。一旦深入品味,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可以变得明智,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领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是能冲破阻力,向前发展。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以感悟出诗人的豪气。为了能唤醒国人,谭嗣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们能逃脱虎口继续为变革而奋斗。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仰天大笑,他笑出凛然正气,他笑澈了这个腐朽的社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让人深深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我们懂得了,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但当的责任。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诗与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它凝练飘逸的语言正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诗词,以它卓越的思想性与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所以,多多品读,不光是传承经典,更是在美丽我们的生活。

苏州姑娘周立言把古诗词镶嵌进她设计制作的旗袍里,“把诗意带在身上”。这启发我们,可以让古诗词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试想一下,当你学累了,看见笔杆上的“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否会精神一振呢?当你困扰于和同学有了小矛盾,看见书签上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思绪是否就会豁然开朗了……所以社会应该大力开发古诗词文创产品,让古诗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我们再提到古诗词,就不只是记诵品味,还可以让它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陪伴我们,让它的美的光辉照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更精致,更有诗意。

新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却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却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

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激励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来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定会大放异彩。

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标杆性人物、标杆性品牌和标杆性企业实际上是工回匠精答神的外化,也是中国制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质。由于中国的工业文明姗姗来迟,因而现今我们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补中国在早期工业文明时的缺失。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重塑中,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就是营造社会氛围、累积心理沉淀、提升实业精髓,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实基础。

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青年择业,心系国家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的是《青年择业,心系国家》。

马克思说:“职业选择应该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诚如斯言。我们青年人在择业时,不仅要考虑自我更要关注“大我”,关注国家需要,这样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自我价值。

诚然,择业时需要考虑自我的需求,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视野未免太过狭隘。有些人可能愿意做“墙角的花”,喜欢孤芳自赏,虽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可是,就像冰心说的那样,他们的“天地便小了”。

何塞·马蒂有言:“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这种“以祖国需求为重”的择业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誓言犹如洪钟大吕,依然响彻耳边。民国时期的鲁迅,看到“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国家面貌后,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诺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海外华人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投身到祖国轰轰烈烈的建设大业中!“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于敏说:“青年人选择职业和专业方向,首先要选择国家急需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放弃了原来的基础研究,为了国家需要而转向氢弹研究。和他同时期的钱学森、邓稼先……无不秉持“以祖国需求为重”的择业观,也使得他们更好地实现了自身价值。这一系列闪光的名字,永远在史册中熠熠生辉,照亮后人择业之路。

“以祖国需求为重”的择业观,也是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追求。放眼当下,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秦玥飞,没有流连于都市的繁华,而是扑身于湖南的贫困山村,因为那里是国家需要的地方;被总书记在新年献词里点赞过的黄文秀,是北师大硕士,却躬耕于扶贫一线,让青春在朴实的大地上散发出闪亮的光芒,因为那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心系国家的择业观,才让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我辈应以此为榜样,为实现国家的复兴梦添砖加瓦!

然而,现实中也不乏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在择业时,拈轻怕重,一心想着什么轻松就干什么,什么赚钱就选什么。为了追求一己之私,甚至挑战底线,更遑论对国家需求的关注。这样的择业观,注定要栽跟头。

因此,我们青年人在择业时,一定要关注国家需求。例如近年高考开始实行的“强基计划”,我们一定是把自身兴趣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才报考,而不能仅仅把它当做考大学的门路。青年人欣逢盛世,择业时心系国家,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长江后浪推前浪,负起你的责任,尽情“奔涌吧,后浪!”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二者本身就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

工匠精神是创新发展的立足之本,“工匠”的作用和价值,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被轻视,认为“工匠”从事的是简单与重复的劳作,是低价值的可以被随时替代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没有工匠精神的踏实,就没有创新精神的飞扬。因为灵感更会光顾踏踏实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只有孜孜不倦探索的人,才会比别人更早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突破难题的钥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依靠空想的所谓创新,往往就是实质上的避实就虚,经不起硬碰硬的考验。我们崇尚的科学精神,本质也是一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断地试验、总结、验证、归纳,直至发现事物的规律。

工匠精神是创新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几乎每一次变革性的创新与创造,其实都是对基础层面的突破,都离不开匠人精神。无论是爱迪发明电灯,还是乔布斯创造苹果,都是匠人一样的对工艺、技术与科技的陶醉、痴迷与精益求精。无论是日本科技的腾飞还是美国技术的领先,都是匠人一样对基础和基本层面经年累月的关注执着,拓下了丰腴的沃土,开出的绚烂之花。没有匠人精神,买来的东西一样还是人家的,永远没有制造的主动权。

那么,在高举创新大旗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什么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呢?其中培育“工匠精神”才是我们不可忽缺的必练内功。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精神追求。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个人发展才有未来。

总之,我们时代青年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密不可分。既要孜孜不倦地坚守工匠精神,又要有推动进步的创新精神。如果说工匠精神就像一具壮硕的躯干,而创新的精神就像一副具有生机的灵魂,两者的配合才能发挥人的真正潜力。

因此每个人都要秉承工匠精神,充分调动个人潜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守匠人之心,铸国之重器

历史滂沱,几千年匠造从未中断;大国泱泱,数不尽匠人一笔一刀。古来匠心多传承,而今更待我辈接过这历史的重担。在这不断加速发展的时代,若要崛起,自当传承工匠精神:守匠人之心,铸国之重器。

工匠精神是在长期磨炼中沉淀而成的制胜法宝,它适用于器物的制造,更适用于做好每一件事情。传承工匠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

大至护国御敌,小至便利国民,器之制造,精妙无双。

国之重器,重于千钧。从留名青史的鲁班锁、浑天仪等精巧发明,到当今火爆的章丘铁锅,我国重器榜上群英荟萃,造福各方百姓、古今世人。器,不在于大、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杜甫曾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我国辉煌的制造历史是由一件件重器堆出来的,而这背后,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如今我们追求更便利的生活、更强大的国力、更光明的未来,便离不开器的制造,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传承工匠精神,乃制器之关键。

上至名人殿堂,下至市井常人,国之匠人,项背相望。

李宗盛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我们欣赏过大国工匠徐立平“炸药上雕花”的超神绝技,我们为樊锦诗坚守敦煌半个多世纪感到佩服,我们为阿木爷爷这样的民间高手感到惊奇又敬仰。当我们在为他们喝彩欢呼的时候,不妨也思考一个问题:我国令人钦佩的匠人数之不尽,他们又是如何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答案很简单,他们生为常人,却凭借工匠精神造就着不平凡的人生。若没有工匠精神的滋润和引导,我国万不可能涌现如此之多的大国工匠,更不可能依靠他们的辉煌成果阔步向前。工匠精神,是匠人的培养皿,培养人才的坚韧意志。

古来匠心相承,而今我辈自强,传承匠心,我辈当先。

你我新时代青年,欲担当时代大任,万不可空喊口号而无所行动,必须脚踏实地传承工匠精神。从一点一滴开始,从最基本做起,让自己的内心真真正正地安静下来,去钻研,去磨炼,去思考,精益求精,不慕虚浮,就像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的那样:“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当下,粗制滥造泛滥,商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这便是工匠精神缺失的严重后果。要解决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当担任主力军的角色。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打造更加完美的阶梯!

守我匠人之心,铸我国之重器;承我工匠精神,扬我华夏之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