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档,电影《长空之王》热度最高,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五一档影片18日开启预售,截至4月26日13点,《长空之王》预售破8500万,并登顶近五年来五一档预售票房榜。
《长空之王》由刘晓世导演,桂冠、刘晓世编剧,王一博、胡军等主演,首次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揭秘最新型战机的诞生幕后。除了惊心动魄的试飞过程,还有歼-20、歼-16等新型战机首登大银幕,引起观众广泛关注。
从技术封锁的年代一路奋力追赶,如今中国制造的战斗机已成为大国强军的重要名片。一款战斗机的正式列装,背后不仅有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也需要试飞员们一次次对飞机的安全边界和极限状态进行测试。
电影《长空之王》正是聚焦最先进战机诞生背后的故事,将镜头对准空军试飞员这一鲜少出现在聚光灯前的群体。
影片中,雷宇等优秀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正式成为试飞员,他们在队长张挺的带领下,参与到最新型战机的试飞,这是非常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特别是在高空之中,当发动机测试出现危险,试飞员依旧不肯放弃,一次次与死神过招,只为获取最极限的数据。
“感谢电影让我了解到伟大的试飞员。”此前首映礼上,很多观众都感慨表示第一次知道试飞员这个职业,真是既让人叹为观止,又忍不住为他们捏一把汗,真正是“刀尖起舞”。
“够硬、够燃、够有型”,也是不少观众的感受。他们表示,能在大银幕上近距离看到歼-20、歼-16等尖端战机,真的太激动了。
【导演说】“长空之王”有两层含义
对观众来说,航空题材片一直都很稀缺。关于《长空之王》的创作拍摄,刘晓世导演从创作、拍摄等方面做了一些揭秘。他表示,航空题材片不仅仅关乎电影工业水准,更指向了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硬实力,“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的进阶,能把隐姓埋名者干的惊天动地事拍成电影,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问:为什么会想到拍试飞员?电影创作契机是什么?
导演: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就一直在航空工业上班,对造飞机的人、试飞机的人都非常熟悉,包括舰载机试飞员、直升机试飞员、轰炸机试飞员。而且跟一些试飞员也是朋友,对他们的工作、情感、生活都比较了解,加上自己又非常喜欢军事,特别喜欢飞机。
试飞员们一次次突破身心极限,去挑战旁人眼里触目惊心的试飞科目,飞出成熟的战机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天空。但是我发现现实中,这个群体并没有被很多人知道,于是便产生了拍摄一部影片让更多人走近试飞员这一神秘而伟大群体的想法。
问:为这部电影做了哪些准备?电影里的人物有真实原型吗?
导演:影片筹备前期,我们从学员阶段的飞行员开始采访,也采访了很多试飞员及各类工程师、设计师,采访超过300人。
在剧本阶段,就有退役试飞员介入了。拍摄的时候,因为操作这部分是非常专业的,现场每天都有退役试飞员指导,他们不但要教演员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还要跟演员讲感受,帮助演员去理解,这样才能很好地呈现到表演上。
电影中,几乎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真实人物、真实经历的影子。比方说主角雷宇,他就有中国年轻90后试飞员身上的一些典型特点,青春、热血,更加理想主义,他们把飞行当成一种热爱,当成一种爱好去践行。
问:这次《长空之王》中主要出现了哪些机型?
导演:参与拍摄的主要是三个型号的飞机:歼-10c、歼-16、歼-20。在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大力支持下,很荣幸影片能将这些新型战机呈现在大银幕上。
过去10多年,我拍过不少飞机,我觉得飞机是有生命的,有时候它像一个很酷、很安静的武士,但有时候又像一个很暴躁、很勇猛的猛兽。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歼-20、歼-16、歼-10c都是非常有魅力的。
问:电影中设置的试飞院和烈士陵园,其选址一个在戈壁滩,一个在雪山上,这样设定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导演:试飞,是一个与工程师、设计师等多方配合完成的工作,但对试飞员来讲,这个工作本身还是很孤独的。他不像前线的战斗员可以大机群或者有长机和僚机之分,往往就是一个人,我就想在电影中表现他们的这种孤独、勇敢、无畏。
第一次在飞机上俯瞰西部那些地表时,我很震撼,那些沙漠、戈壁、山川、河流一下被抽象化了,就像人的血管和经脉一样,自由延伸,很酷,像一幅画。一架小小的飞机在上空飞行,很美很孤独,也很浪漫。
问:关于片名《长空之王》,如何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尤其是这个“王”?
导演:“王”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讲我们的歼-20。歼-20全世界都为数不多,现在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能够开发最新一代的隐身战斗机。歼-20这款飞机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是中国人一个特别了不起的突破。
另一层含义,就是歼-20这些尖端战机背后的航空人们。中国战斗机的发展背后,离不开一代代科研人员、试飞员等航空人的前赴后继和无悔坚持。
【试飞英雄说】感同身受“看到曾经的自己”
电影《长空之王》浓缩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试飞故事,而现实中每一个试飞员都是电影“真正的主角”。此前首映礼上,多位现实中的试飞英雄也到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歼-8首席试飞员王昂表示,电影反映了我国航空发展历程和试飞员的真实生活,在他从事试飞事业的20年里,电影中出现的很多险情他都遇到过。他还动情分享了在试飞歼-8时遭遇的生死瞬间,“当时绑的安全带都被扯断了,脑袋被重重撞在座舱盖上,瞬间血从脸颊滑落。”更可怕的是,他的眼睛随之出现“黑视”,视线模糊,严重时甚至什么都看不见。但他那一刻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将战机开回地面。最终王昂凭借他仅存的意识坚持将飞机降落在跑道上。“首先你要热爱,因为热爱才心无杂念”,这是支撑他屡次遭遇险情仍在天空翱翔的动力。
歼-20首飞试飞员李刚称,观影结束后仍沉浸在电影的震撼和感动中,他说电影不仅真实地向大家展示了试飞员和当代军人的风采,更展示了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一瞬间将我拉回了与战友并肩试飞的日子,回想起了那些充满激情的岁月”。片中有一场戏,张挺邀请试飞院的同事们来自己家吃饺子,这勾起了李刚的回忆。有一年的冬至,他和战友约定任务结束就回家包饺子吃,可直到天黑他也没能等到战友平安归来。后来,他也像影片中的角色那样,要再飞一次战友出事的航线,验证事故的原因,而这意味着加倍的风险,但他说“再大的悲伤已经无济于事,能做的就是替战友完成他最后的任务”。
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则直呼“热血沸腾”,他表示影片中对险情的还原度极高,真实传递出了我国试飞员的精神和气魄。
试飞英雄们用一次次同死神的过招,换来我们的万里晴空。试飞英雄、我国首批“功勋试飞员”黄炳新将牺牲的试飞英雄比作一座座丰碑,“他们永远激励着新的试飞员继续前进”。
电影是不是真好不知道,反正幽灵场是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