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公路运输碳排放占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的80%以上,同时交通领域的污染物也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提出要通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双碳”目标的语境下,如何加快推进交通低碳转型,加大清洁能源应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探索更清洁、更智慧、更高效的可持续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是中国各城市都需要回答的命题。
4月26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分论坛3: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结构”现场,聚焦绿色低碳城市交通结构,来自国内外知名城市、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的专家代表齐聚,分享交流绿色低碳交通的城市实践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共话城市交通转型路径。
城镇化率超65%下如何实现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专家建议:应强化系统性思维
当我们在探讨绿色低碳城市交通结构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中国的城镇化率进程。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迁移,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城市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加大,也对城市交通转型提出挑战。
与国际相比,中国城市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挑战?又有哪些可行的转型路径?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中国传播部门主任刘岱宗指出,城镇化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陆路交通占比的快速增长,中国的陆路交通碳排放量约占中国的10%左右。从这个数据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交通的碳排放量整体处于偏高区间。“从全球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碳排放占比也将越来越高。但随着技术的突破、城市结构性调整,也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曙光。”
“要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目标,我们需要强化系统性思维。”在他看来,当下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但仅仅看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里程数、速度或客运量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缩短汽车的里程数,即让市民真正愿意选择轨道交通等绿色出行的方式。因此,城市需要积极倡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此外,货运体系也是一大难点。他指出,中国的货运体系中,铁路占比低于世界平均值。“与氢能货车或电动化货车相比,公转铁尽管很难,但这是成本最低且最简单的方法。”因此,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仅是关注技术本身,还应注重各方协调。
系统性,也是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土交通部副主任潘昭宇给出的关键词。在他看来,推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包括了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产业结构、用地结构及交通与其他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这不仅仅是行业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系统协调解决的问题。
除了从系统性角度提供建议,刘岱宗认为还需要发挥企业优势,设计出更多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他表示,未来可能不需要依赖于技术革命,只需要大规模推广成熟技术,背后不仅涉及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还需要市场主体来发挥作用,让交通领域的减排兼顾技术可行和成本可行。
“总而言之,通过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优化客货运结构以及协调各方等,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刘岱宗表示。
成都路径
“1+2+4+9”模式助推绿色交通转型
作为常住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如何推进交通绿色转型?专题研讨环节,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总经理陆辉分享了成都的“1+2+4+9”模式。
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人均碳排放在全国十大城市中最低,在2021年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成都正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1年,在不断探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过程中,为满足公园城市建设需要,成都市委、市政府采取设计类企业横向整合模式,将成都市属7家设计咨询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成城市发展综合性专业智库——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建设解决方案。以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下属的成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研究为基础,陆辉指出,目前,交通是成都市城市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平均占比超过30%。从成都交通碳排放清单来看,成都交通的主要源头为私家车出行、公路货运,占比分别达到40%,27%。
围绕交通绿色低碳出行,近年来,成都市亦在积极践行“双碳”行动,从政策文件指引、方案研究深化、到具体实践落地,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城市与交通高质量发展。
陆辉表示,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成都围绕城市出行及货物运输两大领域,在促进绿色出行、优化货运结构、推广新能源车、推进绿色智慧交通设施建设4个方面,开展了铁路公交化、站城一体化、公交品质化、慢行精细化、货物联运化、车辆电动化、排放高质化、管理智慧化、碳惠生活化9项工作,颇具亮点和成效。
展望成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未来发展,陆辉也提出了思考。在政策体系方面,他建议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交通碳排放检测系统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出行结构,深化研究出台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议推进“轨道+公交+慢行”深度融合,注重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及信息体系建设。此外,他还建议进一步优化公路货运结构,研究通过激励、管控、信息化等手段,提升货运车辆运输效率。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