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包玉刚当面交给邓小平一封信和一张支票,说:希望保密

1981年,包玉刚当面交给邓小平一封信和一张支票,说:希望保密

00:00
06:04

1981年,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领导人正在积极探索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道路。然而就在这一年,一位来自香港的特殊客人到访北京,受到了邓公的亲自接见。

这位特殊客人便是有着“船王”之称的包玉刚,包玉刚此番造访北京,主要是想考察一下大陆的投资环境,他虽然是港商中的佼佼者,但却心系大陆,始终想要为内地做点事情。然而,包玉刚在受到邓公的接见时,却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这是怎么回事呢?

包玉刚出生在宁波,这里地处东海,是一处港口城市。鸦片战争后,宁波被划为通商口岸,也因而诞生了大批的商人,形成了浓厚的经商气氛。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包玉刚中学毕业后却没有子承父业,而是进入了上海的一家商船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又从事银行业,曾做过上海银行的副总经理。

1949年初,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包兆龙父子决定带着全部身家,远赴香港发展。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包玉刚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来到香港后,包氏父子最初从事的是进出口业务,但后来由于内地的政策发生变化,他们的生意无法继续进行,不得不考虑改行。

包玉刚经过长期调查,认为可以从事海运业,但这种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香港的海运业已接近饱和,如果贸然进入,能不能保住本钱还很难说,更别说盈利了。然而包玉刚却非常自信,最终包玉刚说服了父亲,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加上一部分借款,买回了一艘旧船。

为了能长期稳定的盈利,包玉刚采取了长期租赁的方式,将船出租给了另一家航运公司,租期为十年,而且只收取极为低廉的租金。而当时很多船东采取的都是短期租赁,收取高额租金的方式,与他们相比,包玉刚的方式显得格格不入。但包玉刚靠着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了世界船王,坐拥百亿身家。

尽管取得了一番成就,但让包玉刚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大陆,毕竟他的根在那里。1978年,我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这让包玉刚看到了一丝曙光,他立刻与时任国家旅游总局局长卢绪章取得联系,希望能到内地进行考察。

卢绪章也是宁波人,和包玉刚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在接到包玉刚的请求后,立刻将此事上报了中央,并很快获得了批准。

包玉刚的第一站就是首都北京,抵达北京后,他发现这里的宾馆数量特别稀少,比较上档次的宾馆也只有北京饭店一家。考虑到卢绪章是旅游总局的局长,为了支持老朋友的工作,包玉刚决定为北京建一座现代化的宾馆。

由于当时港商捐资还没有先例,卢绪章也是左右为难,因此,包玉刚的这个想法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实现。1980年,包玉刚再度来到北京,与上次不同的是,他受到了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会谈过程中,包玉刚再度提出了想要捐资建饭店的想法,并表示饭店建成后,所有收益均归国家所有,但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这座饭店能以他父亲的名字进行命名。

用人名来命名一座建筑物这在今天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当时,却让很多人接受不了。最后还是邓公一锤定音,明确表示支持,并亲自为饭店题写了名字。包玉刚得知此事后,极为感动。

1981年7月,包玉刚再度来到北京,邓亲自接见了他。在会谈中,包玉刚拿出一张面额为一千万美元的支票和一封信,亲手交给了邓公。

包玉刚表示,这张支票是用于建设“兆龙饭店”的资金,至于这封信,其实里面也是一张支票,他想用这笔钱为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一个图书馆,并希望能够保密,不要对外透露具体的捐献金额。

兆龙饭店建成后,邓公亲自出席了开业典礼,并对饭店的设施和服务进行了高度评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兆龙饭店也逐渐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旅游业的标杆。

作为一名港商,包玉刚始终将爱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为内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历史将会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