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上厕所都在“刷积分”,冗余的政务App当弃则弃

快评丨上厕所都在“刷积分”,冗余的政务App当弃则弃

00:00
04:22

防止政务App沦为形式主义的新载体,让“互联网+政务”加出实效、加出好评、加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动能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互联网政务”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增加好评,反而走样跑偏,空耗行政资源,徒增基层负担,沦为又一种形式主义。

记者走访发现,当前一些地方政务App泛滥,成为干部新负担。“河长、林长、田长、路长App各一个,禁毒、科普学习打卡忙不赢,还有应急、人社、环保、自建房排查都要求安装……”中部某县一名村书记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满屏的政务App,“几乎每个部门、每项职能都在推App,手机内存都快不够用了。”有的村干部上厕所都在“刷积分”、填数据。

数字化赋能,在一些基层干部这里变成“负能”;政务App,让一些决策者背后“挨批”。这种哭笑不得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究其根本,还是打着互联网“旗号”的懒政思维、披着数字“外衣”的形式主义在作怪。

这种局面,并非某些基层干部个人的烦恼,而是背离了智慧政府建设的初衷,也会阻碍数字化改革的进程。长此以往,误事、误人是一方面,如果造成“数据至上”的糊弄作派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会打击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给群众生活带来影响。地方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对此要有充分的警觉。

怎么办?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反思对照。

一是给予“用不用”的选择空间。总体上看,数字政务确实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基层干部工作更高效。然而凡事无绝对,一些暂时还不便数字化、数字化条件不成熟的领域和地区,不妨给予时间和空间,培养数字化的基础。还有一些“为有而有、为办而办”的App,当减则减、当并则并,进一步提升政务的集成化程度和数据共享水平——能用一个App解决的,就不开发两个;能填报一次的数据,就不要求填报两次。总之要吃透数字化改革的真义,对不必用的App进行舍弃。

二是从技术支撑上解决“不好用”的问题。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多多少少都遇到过政务App操作繁琐、后台臃肿、界面卡顿等问题。对着手机屏幕“一顿操作猛如虎”,系统一崩溃,啥也没录上、啥也没办成。或者App设计不够科学、不够人性化,界面复杂、层级巨多,数据互通互联程度不够,线上处理比线下处理还要费功夫,这样的政务App意义何在?不如把它做得精简、科学、符合人性,让工具为人服务,而不是将人异化为工具的奴隶。

三是机制体制上破解“用不好”的问题。把政务App简单视作督促干部工作的工具,在评价考核上唯数据论,看上去让事情变简单了,实际上可能后患无穷。比如可能会把“量化工作”变成“僵化工作”,从“忙在点子上”到变成“绑在手机上”,消磨了基层干部干事热情,打击了实干的劲头。还是要从体制机制上入手,让政务App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把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考核评价重点,挤压作秀的空间。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描绘了数字中国建设到2025年和到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其中就提到,要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数字政务本身是好事、要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各级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有责任加强自查、有力监管,防止政务App沦为形式主义的新载体,让“互联网+政务”加出实效、加出好评、加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动能。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