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介绍柯尔特公司早年的一款手枪,这款手枪粗看像是转轮手枪,但它不是,它的“弹巢”变成了一个扁平的方块,甚至那压根就不是弹巢。这枪叫柯尔特“佩里营”,是一种.22LR口径单发竞赛手枪。
“佩里营”这个名字源自美国俄亥俄州佩里营,这是一处美军基地,也是美国国家精确射击比赛的举办地。“佩里营”在美国军方和民间射击圈中影响很大,美军精确射击的诸多理论和实践均来自佩里营举行的射击比赛。所以,给这款手枪取“佩里营”这个名字,人们一听就知道这是一款竞赛用靶枪。
在“佩里营”单发手枪之前,柯尔特公司已经生产过.22LR口径的比赛用转轮手枪,但转轮手枪的转轮与枪管之间有缝隙,会有部分火药燃气泄露,还涉及转轮与枪管的“正时”,即六个弹巢与枪管是否在待击时都能保证精确对准,如果是校调好的新枪这没有问题,但枪用久了势必会磨损,转轮与枪管的“正时”就会出现偏差,就会影响精度。
因此柯尔特公司认为,应当研制一种简单、坚固、精确的单发手枪,用于装一发打一发的手枪慢射比赛,但尽可能保留转轮手枪的握持手感和操作方式,让那些用惯了转轮手枪的射手能很快上手,这就是柯尔特“佩里营”诞生的基本背景。
“佩里营”单发手枪的框架和“军官型”竞赛用转轮手枪其实是一样的,框架中的“弹巢”似乎是被压扁了,其实这个部件早已不是弹巢,它和枪管是连为一体的,装填时像普通转轮手枪一样后拉解脱钮就能和枪管一起向左侧翻转90°,露出弹膛;射手装弹后将其重新合拢,就可举枪射击。由于这个扁平的“弹巢”与枪管彻底连为一体,不存在漏气和“正时”问题,所以精度更能保证。
作为一款竞赛用靶枪,“佩里营”的照门和准星自然是可调的。其照门用螺钉固定在框架顶端,缺口为方形,且前大后小,从顶部看为外八字,这能在兼顾小缺口精确瞄准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进光量,让射手更清晰地平整与准星之间的关系。照门可左右调整偏差,缺口中央前方有一条刻线与框架上的数条刻线对正,提示射手目前照门调整的幅度。
其准星采用“帕特里特”准星,这是一种在比赛用转轮手枪上常见的可调准星,拧松侧面一个螺丝后,准星片可绕前方轴销在准星座里上下翻转,用翻转动作调整准星高度使之归零。
也因为是一款竞赛用靶枪,“佩里营”的加工质量非常高,许多细节处理得相当好,金属零件表面有漂亮的发蓝,打磨细致;握把片为胡桃木制造,表面有菱形网格防滑纹,握把截面为椭圆形,握持手感舒适;为避免打滑,握把后背金属框架和扳机前缘都刻上了菱形防滑纹。该枪是竞赛用枪,单发射击,所以没有双动模式,只能单动发射,扳机又轻又脆,非常灵敏。
“佩里营”单发竞赛手枪从1926年开始生产,最初生产的是10英寸枪管型,1933年起柯尔特公司对“佩里营”做了一些改进,改用8英寸枪管,据说稍短的枪管刚度更好,射击精度还更高一些。除此之外新款“佩里营”的击锤也做了一定改进,击锤待击时压倒的行程缩短了,因为.22LR边缘发火弹不需要多大的击锤力就能击发,缩短行程后扣扳机到击发的延迟时间压缩得更短,对射击精度也更有利。
在此之后,“佩里营”的生产一直维持到1941年,当年美国正式参加二战,柯尔特公司要全力生产军用枪支,“佩里营”这样的民用靶枪就停产让路了。
从1926-1941年,“佩里营”单发竞赛手枪的生产总量约2500把,对一支手枪来说这个数量很可怜,究其原因是因为该枪应用面非常狭窄,仅作为手枪慢射比赛用枪,在这一领域相对其他产品又没有显著优势,价格还不便宜,所以没有获得很广泛的认可。
二战结束后柯尔特公司重新生产民用枪,恢复了一些战时停产的型号,但这个“佩里营”单发竞赛手枪不在恢复之列,因为他战前的产量都很低,订单稀少,战后恢复这样一个冷门的型号实在不划算。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