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3岁河南老农欠债不还,法院找上门发现是特等功臣

1994年,73岁河南老农欠债不还,法院找上门发现是特等功臣

00:00
11:55

1994年,73岁河南老农民卢文焕的家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西装革履,手握公文包,一副城里人的模样,自称是法院的人。

儿子瞬间白了脸色,喃喃道:“又不是不还钱,怎么还闹到法院去了。”

卢文焕也红了脸,连连推着儿子去开门,自己则藏进了里屋。

这几年家境贫苦,他借了不少钱度日,如今已经还不起了,经常有人上门催债,但把法院惊动了还是第一次。

他红着老脸,推着儿子出去应付。

但没想到,儿子硬着头皮开门,来人却彬彬有礼:“请问这是老英雄卢文焕的家吗?我们来探望一下特等功臣。”

爹成英雄了?

还是特等功臣?

儿子三丈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把人请进了屋里,73岁的卢文焕也颤颤巍巍走了出来,他流泪满面,手里还捧着一个落灰许久的黑色盒子。

这个黑色盒子里,有一张发黄破烂的纸张,上面清晰地写着:1950年3月3日,卢文焕同志被评定为特等功臣,特颁发证书,以示光荣。

纸张上盖着中国解放军河南军区的鲜红印章。

而随着卢文焕的讲述,这桩被尘封多年的往事才被他的后人知晓。

01.一桩民不聊生的人为灾难

抗战时期,河南出现了许多土匪,他们为非作歹,烧杀抢掠。其中,西部地区的李子奎最为猖獗。

他们烧杀抢掠,残害无辜,看中哪个漂亮姑娘,就直接抢过来,甚至当众进行特别运动。当时,很多家里有女儿的人家,一听土匪来了,就吓得魂飞魄散,连连躲避,生怕糟了无妄之灾。

李子奎原是函谷关镇马家寨村的人,原来的家庭是姓“马”的,但因为家庭贫困,孩子众多,养不起李子奎。所以,他的父母便把他送给了一家人户,改成了“李”姓。

李子奎从小就心思不正,喜欢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养父母对他很是失望,后来基本就不管了。长大后的李子奎,经常跟着一些狐朋狗友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名声彻底臭了,村民看见他恨不能丢臭鸡蛋。

15岁那年,李子奎当了土匪,变本加厉地做各种坏事。但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被国民党收编,编入了官府管辖,李子奎也因此被提拔为陕州保安团一营的营长。

1947年,可怕的一场阴谋在灵宝县展开,当地人被称为“灵宝惨案”。李子奎趁着灵宝县管理松懈,直接展开了屠戮。因为身后有保护伞,当地根本没有人能够治得了他。

后来,这个情况被解放军了解到,决定彻底李子奎这个毒瘤,直接派出了军队来镇压。

1947年7月21日,第一次清剿行动开始,他们派出小分队向李子奎发起猛攻,逐个攻破李子奎的窝点,仅仅一日一夜,就歼灭了李子奎500余名下属。

但李子奎为人狡猾,混战中,他改头换面,成功潜逃。

接下来的2个月里,解放军对土匪进行3次围剿,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但始终没抓到李子奎本人。

02. 卢文焕自告奋勇斗土匪

为了抓获李子奎,军方决定组建一支突击队,而来自陕州军分区的卢文焕,自告奋勇地加入了突击队。这一年,他才26岁。

经过几天的侦查,李子奎的藏身之处被发现。他藏身于老家函谷关镇的马家寨,具体地点是一位名叫建治安的地主家里后院的窑洞。

卢文焕当机立断,控制了建治安。而建治安看着这么多人拿着枪,不敢耍什么阴招,老老实实带着卢文焕等人来到后院的山洞里。

只是,窑洞环境复杂,藏1个人太简单了,更别李子奎的手中还有枪。

卢文焕决定将突击队分为两路,一路就带在院子里,另一路则进入窑洞的洞内。

进洞很危险,26岁的卢文焕主动揽下了任务。他只带了几个人,悄悄潜入窑洞。

洞中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卢文焕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人影,他的反应很快,冲了过去将枪口对准了那人——正是李子奎。

李子奎的手里也有枪,两人互相指着,但都不敢贸然动手。

但卢文焕敏锐发现李子奎眼中的退缩,开始劝说他放下武器,回头是岸。与此同时,他仔细观察李子奎的神色,发现他眼珠子乱动,明白他肯定又在想什么鬼主意,心中一直暗暗警惕。

果然,李子奎在向卢文焕投诚之后,准备出其不意反攻。但卢文焕先发制人,直接叫来两个同伴,将他五花大绑,押出了山洞。

隔天,灵宝县上下都沸腾了!

卢文焕带领的突击队活捉了匪徒李子奎!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百姓们全都出来敲锣打鼓,那场景真叫人一个痛快啊,而到了1950年,李子奎被押上了刑场,行刑处死。

卢文焕也因为这次特别行动而声名鹊起,得到了上级的嘉奖,获得了“特等功臣”的殊荣。

03.特等功臣的低调一生

卢文焕是个很苦命的农民。

他出生于1921年的灵宝县阳平镇九营村。父亲为地主做牛做马,家里贫寒,根本养不起刚出生的儿子,而母亲为了节约粮食,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去了田里干活,结果落下了一场大病,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当时,家里已经没有多少钱了,棺材根本买不起,家里人只能将母亲的尸体用一张草席包裹了起来,埋在了离他们家不远的一棵树下。

母亲的离世后,父亲也变得浑浑噩噩,最终在卢文焕十岁那年,因病去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双亡的孩子更是如此。

后来的卢文焕,在亲戚的帮助下长大,并在富户家里做起了长工。

他的运气很好,主家人心地善良,对待卢文焕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不会把卢文焕当成随意使唤的下人。卢文焕见此,干活越发卖力,东家见卢文焕老实肯干,很是满意。东家有个儿子和卢文焕年纪差不多,东家便让卢文焕陪着自家儿子读书。

在卢文焕的努力下,他不仅成为了地主家的好帮手,而且还学会了许多技能,比如打算盘、认字、识字。在那个年代,卢文焕这种识字的能力在地主家里是非常少见的,所以他能够很快的适应地主家里的生活。

1948年,卢文焕辞去了地主家的工作,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加入了陕州军分区三团。

他在部队里学习了很多知识,思想觉悟也在不断提高,不久之后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还因为英勇作战被授予“特等功臣”的称号。

但30岁这年,卢文焕选择退伍离开,回到家乡,继续当农民。

他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队长,日子过的非常拘谨,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而谋私,因此,日子依然过得很艰难,甚至算得上拮据。

他绝口不提自己的往事,家人只知道他参过军,但具体得过什么荣誉,谁也没说过。

晚年的卢文焕,日子过得格外艰难,甚至到需要跟别人借钱的地步。随着借款越来越多,卢文焕更加还不起债务。

因为欠债不还,所以经常会有人上门催债,这天又有几个人上门,卢文焕以为又是来催债的,便让儿子出去迎接。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法院来的人,名叫赵江波,他是河南省灵宝市法院办公室副主任,在整理编撰《灵宝市法院志》的时候,意外得知英雄人物卢文焕的事迹,专门打听到了住所,想要来探望。

但走进门时,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给“震”到了。

这是一座非常简陋的茅草屋,到处漏水,而英雄的家人身上穿的,居然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有些还露出了棉絮。

赵江波怎么也没想到,这位曾经的英雄,竟然会住在如此简陋的房子里,过着如此贫困的生活。

而卢文焕也很激动。

他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居然还有人知道自己当年的事迹。想起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同甘共苦的日子,一想到那些死去的战友,卢文焕的泪水就止不住。

最后,老人忽然转身,走到床前,缓缓弯腰,从床下取出一个被他视若珍宝的黑盒子。

这个黑盒子里,放着一张已经发黄破烂的纸张,缓缓展开,上面清晰地写着:1950年3月3日,卢文焕同志被评定为特等功臣,特颁发证书,以示光荣。最后,还盖上了中国解放军河南军区的鲜红印章。

赵江波接过证书,非常兴奋,连连和身边人介绍:“这是真正的特等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家人也目瞪口呆,他们只听说过父亲当兵,听父亲说过自己上过战场,却从未听父亲说过什么特等功臣。

赵江波临走之前,塞给卢文焕200块钱,想要改善他的生活。但是卢文焕说什么都不肯收,赵江波软磨硬泡地劝卢文焕把钱收起来,卢文焕才勉强收下这次捐赠。

从那以后,每逢节日,或者是卢文焕生日,赵江波都会带些水果等礼物上门看望他。

而这次交谈后的半个月,赵江波联系本地记者,一起报道了卢文焕的事迹,并发表了名为《特等功臣解甲归田之后》的文章。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灵宝市引起轰动,卢文焕的事迹也终于公诸于众,让这位隐姓埋名50多年的特等功臣,重新进入大家的目光,获得大家的感激和敬仰。

-

后来,卢文焕的后人们长大后,靠着工作赚钱,帮着家人还清了以前的债务,他们的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

儿子卢春旺对父亲的教诲念念不忘:“父亲从不提他立功的事,但他总和我们讲,要爱国护国,即使不曾当兵,也要对国家报以敬畏之心。”

或许,这就是老一辈的军人对国家最深沉的爱。

不愿用来谋取私利,担行好事,不问前程。

2011年,有着90岁高龄的卢文焕,安详离世了。

我想,在九泉之下,他肯定遇见了往日的战友,并在别的世界继续并肩作战。

卢文焕的家人们在整理老人家的东西时,却只有破床单,破被褥,还有一些带着补丁的衣服,堆积如山,占据了大半个院落。

柜子里的那个黑盒子,也被卢文焕的家人们珍藏起来。

在这个黑盒子里,有张发黄的信笺,信笺的左侧隐约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国人民军队。而借着阳光,上面依然可以看到“卢文焕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特等功臣’”几个大字。

这是老人家一辈子的骄傲。

有这个认可,他就可以甘于贫困,隐姓埋名,在国家不需要他之后,心甘情愿地功成身退。

而我们的国家,能够有如今的强盛,也离不开这些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他们用信仰与行为撑起了国家的中流砥柱,我们后人不该遗忘他们,也不该遗忘历史。

向英雄先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里的故事讲给你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