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报道,“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津4月21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俄总统普京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的大儿子尼古拉·佩斯科夫曾作为“瓦格纳”某军事连队的普通炮兵,参加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随后,尼古拉·佩斯科夫4月22日向俄媒证实了此事,并表示“这是我主动提出来的,是我自己的决定”。首次出面接受采访的尼古拉也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二等炮兵”在乌克兰战场的经历。
↑俄总统普京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与大儿子尼古拉·佩斯科夫
“隐姓埋名”上前线成为一名普通炮兵
因“战斗壮举”被授予“英勇勋章”
现年33岁的尼古拉·佩斯科夫是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与第一任妻子阿纳斯塔西娅·布琼妮娅的儿子,也是著名苏联元帅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的曾孙。
据报道,在父母离婚后,尼古拉从小随母亲生活在英国,2019年之前他一直随英国继父姓科勒思,后来改回了父亲的姓氏佩斯科夫。据悉,尼古拉长大后就回到了俄罗斯,并在2010年至2012年应征加入俄罗斯核火箭部队,随后在“今日俄罗斯”担任体育记者。
普里戈津在4月21日的采访中称,当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主动向他提出“把我的儿子带走,让他当个普通的炮兵”时,他“很意外”但还是同意了对方的要求。
↑普里戈津4月21日接受采访
4月22日,普里戈津再次披露了更多关于尼古拉加入“瓦格纳”上前线的细节。据他讲述,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在2022年夏天向他寻求“建议”,称他的儿子准备上战场。“我并没有建议他去国防部,而是把他带到我身边,让他改了姓名,只有我和人事负责人知道这件事,他所在的部队没人知道他父亲是个大人物。”普里戈津说道。
尼古拉也在4月22日的采访中透露,自己加入“瓦格纳”时改了名字,所以没人知道他是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的儿子。“我们在那里交流也不是通过名字和姓氏,而是通过呼号。”他说道。不过,他仍拒绝透露自己的化名,表示“也许我还需要那个姓”。
据报道,尼古拉并没有立刻被派到前线去,而是像其他“瓦格纳”成员一样,先接受了3周的培训。因为“他想成为一名领航员”,之后就被派去了卢甘斯克。当前线部队进行扩大合并时,他加入了“飓风”多管火箭炮部队,成为一名“装弹手”。
普里戈津称,尼古拉和其他普通炮兵一样,每天在没膝深的泥潭中操作一辆Uragan不停歇地战斗,“表现出勇气和英雄主义”。他表示,尼古拉与其他人的唯一区别是他英语很好,“飓风”战斗队员中没有人知道总统新闻秘书的儿子一直在与他们并肩作战。
2023年新年后,尼古拉和3名战友一起获得一枚“英勇勋章”,以表彰他们完成的“一次战斗壮举”。
在“瓦格纳”部队战斗了6个月后,根据合同协议,尼古拉从前线返回“度假”直到现在。在此期间,“没人打电话给我们。我打电话给妻子和父亲,说一切都很好,还活着,状况很好。就是这样。”他说道。
曾陷“逃兵”风波 首度出面回应
看见朋友陆续上前线 尼古拉再也坐不住
2022年9月,尼古拉·佩斯科夫曾因一则电话陷入“逃避征兵”的风波之中。
当时,YouTube频道“大众政治”的主持人冒充征兵办公室官员给尼古拉·佩斯科夫打了一通电话,告知对方在第二天早上10点前去报到。尼古拉在电话中称,他不打算这样做,并表示将“以另一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不过他随后补充道,“如果我必须保卫祖国,别担心,我会和你们站在一起。”
4月22日,尼古拉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回应了这一问题,称“当他们打电话来时,我实际上已经开始为上前线做准备了”。他表示,那一刻他很紧张,“跟他们说了很多。”
尼古拉解释道,决定上前线是因为觉得他有义务参与,以帮助那里的每个人。而当看到朋友们陆续都去了前线后,他便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请父亲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帮忙与“瓦格纳”联系。
他称,当他告知父亲和全家人自己的想法后,他们并没有劝阻,只是问他“是否明白自己要去的是什么地方”。在得到他肯定的回答后,他们只说了一句话:“那你去吧。”
尼古拉表示,他的战友来自俄罗斯各地,都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团队但氛围很友好,大家都做着相同的事情。不过他拒绝透露战队执行任务的地点和内容,“只能说我们经常工作,经常出去,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前线的尼古拉·佩斯科夫
他坦言,与所有上前线的士兵一样,他也会有恐惧感。“没有人会说他在那里不害怕。但你必须面对它。”他说道,“我为在前线的每一个人感到骄傲,所有人都做得非常出色。我认为所有的任务都会完成,我对此深信不疑。”
当被问及父亲如何评价自己,尼古拉表示:“我想他为我感到骄傲。我父亲告诉我,我做了正确的决定。”
机器读的真枯燥
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英雄儿好汉…………
声音好听
听新闻
略略略
第几线?
个
机器读的真枯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