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苦不入心,心便不苦

王阳明:苦不入心,心便不苦

00:00
06:53

王阳明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贪恋过去,忧心未来,只会让自己失去本心,徒增烦恼,甚至造成悲剧。


 王阳明认为:苦不入心,心便不苦,生活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失去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


 他在龙场谪居期间,写下了千年传诵的《瘗旅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正德年间,有一个小官带着儿子和仆人,从龙场路过去上任,阴雨天黑,投宿于一苗民家。没想到,第二天这个小官死了,下午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三天连仆人也死在山坡之下。


 王阳明命两名童子去把三具尸体埋了,悲伤感慨:如果你实在贪恋这五斗米的俸禄,就应该开心上任,为什么要这么忧郁呢?路途遥远,餐风宿露,哀愁积心,内外夹攻,岂有不死之理?我离家来此已有两年了,同样也经历了这些,但却能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我始终保持着豁达愉悦之心,从不像你这样悲悲切切。


 完全没有情绪,不是活人。但能不能克制,就是愚者与智者的区别。心不安定,则一事无成,拥有积极的心态才是生活的开始。


《黄帝内经》有言:“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的各种情绪,直接对应着身体的五脏六腑,需心神安稳,方能修得身心健康。


04、  “柔”处事


 老子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水,能够穿透天下最坚硬的金石。无形的力量能贯穿无缝隙之物。因此,我便知道至柔的功用。不言说的教育,无为而功自成的益处,世人是很少能明白此等道理的。


 王阳明在平定了“宁王之乱”后,反被诬陷与宁王勾结。武宗半信半疑,就派人围住了王阳明在江西的官署。不明就里的士兵们在官署门前辱骂他与宁王勾结,还贪污了宁王府的大部分家产。


 面对寻衅,王阳明不急不恼。反之,他始终态度温和,对将士嘘寒问暖。当时已入冬,他就动员城里的居民回乡,将房屋腾出来给士兵住,以免其受冻;同时遍贴告示,希望当地居民多加照顾背井离乡的士兵。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将士们又羞愧又感动,开始认可王阳明,进而停止了滋事扰乱行为。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说:“在修心时需要以柔克刚,在为人处世时,同样需要以柔克刚的智慧”。“柔”,表现在举止上,更多是一种沉稳。


 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句箴言:“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只要我们能沉得住气,不管我们的处境多么恶劣,不管对方的态度多么蛮横,我们也能冷静应对,化险为夷。


 想要保持良好的身体,会有戒烟戒酒戒油腻等诸多忌口;想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当然少不了诸多人生“忌口”。


 而在王阳明“打怪升级”的一生中,以下五种“忌口”是他反复与弟子、友人和后辈等多次提及的。



 不成熟的人,像一艘没有帆的船,风往哪里吹,他就往哪里走。走走停停,一生蹉跎,终究无法到岸。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论是做什么,都需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方向。没有目标只能随波逐流,人生变成一盘散沙。


 王阳明从小立志成圣,立下志向之后便努力去实践,从未动摇,最终立地成圣。他后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你想要做到什么事情,得到什么东西,立志都是第一步,是大基础和真关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11690719

    声音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