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

谢灵运

00:00
20:11
第四节 谢灵运和颜延之
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信仰佛教而又在创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的,当推晋、朱之际的谢灵运为第一人。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县)。谢氏和王氏一样是东晋以来的高门士族。
灵运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以担任晋军前军都督,指挥著名的秦晋
“淝水之战”名垂史册。灵运出生“旬日,而谢玄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②。钱塘杜氏是天师道世家,“治”是天师道养炼静修的处所,可知他的家庭和南北朝许多世家一样,本是信奉天师道的◎。但后来他却成为虔诚的佛教信仰者。
谢灵运早年受到良好教养,与从兄弟谢瞻、谢晦等同为谢氏一门之秀,袭封康乐公。义熙元年(405)二十一岁,被琅琊王司马德文(即后来东晋的最后一个皇帝恭帝)辟为大司马行参军。次年,刘毅为都督豫州扬州之淮南历阳庐江安丰堂邑五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驻节姑執(今安徽当涂县),他被辟为记室参军。后来刘毅以
讨伐卢循叛乱丧师失利,转为江州都督。应是在这个时候,谢灵运有机会见到正在庐山的慧远。他写《庐山慧远法师诛》,说“子志学之年,希门人之末”①;慧远传里也说“陈郡谢灵运负才傲俗,少所推崇,及一相见,肃然心服”②。薏远当时已是七十余岁的高僧,后来请谢灵运作庐山《佛影铭》,可见二人相契之深厚。
刘毅和刘裕都是东晋军事主力北府军将领,二人争权不谐;渐成水火。谢灵运的权父谢泥支持刘毅;刘毅叉“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③,谢灵运多年为他幕下士。义熙八年,刘毅移镇荆州,阴有图裕之志。裕诏书罪状毅与谢混等图谋不轨,起兵讨伐,混赐死。当年谢玄是北府军创建者,刘裕对其后人谢灵运表示优容,置于幕下为太尉参车。义熙十二年,谢灵运为骠骑将军刘道邻的咨议参军,曾两次至彭城慰劳北伐的刘裕。但后来终以擅杀门人罪名免官,实则是因为他与权势正隆的刘裕有嫌隙。至刘裕代晋立宋,灵运降爵为侯,后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灵运负才自傲,自以为宜参权要,既不见重,心怀愤忿。加以遭到猜忌,终以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市)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周,称疾去职。”④在永嘉,他与僧法勖、僧维等人游,写下佛学史上的名著《辦宗论》。后来他回到父、祖所居、也是出生之地的会稽始宁,修营别业,纵放为娱。这一时期,他又与昙隆、法沆等诸道人游,是他信佛;重加精进的时候。他作《山居赋》,描写卧疾山项,顺
适性情,得山居之乐,中有云:68
数衣圣造,笨宛 前经,山野昭旷,聚落腔腥。故大慈之弘哲,拯群物之伦倾,岂寓地而空言,必有贷以善成。钦鹿野之华苑,美灵鳌之名山,企坚固之贞林,希庵罗之芳园。虽
粹容之缅遊,谓哀音之恒存,建招提于幽峰,冀振锡之息肩。
底铅王之赠 席,想香积之惠餐,事在微西 思通,理匪绝而可
温……谢丽塔于郊廓,殊世间于城旁,钦见素以抱朴,果甘露手道场。苦节之僧,明发怀抱,事绍人徒,心通世表,是游是憩,倚石构草,寒暑有移,至业莫矫。观三世以其梦,抚六度以取道,乘恬知以寂泊,含和理之窈窕。指东山以冥期,实西方之潜兆,虽一日以千載,犹恨相遇之不早⋯⋯安居二时,冬夏三月,远僧有来,近众无阅。法鼓即响,领偈清发,散花霏莱,流香飞越。析旷劫之微言,说象法之遗旨,乘此心于一豪,济彼生之万理。启善趣手南倡,归清肠于北机,非独愜于予情,谅佥感于君子⋯•①
这里认山林为修道场所,抒写山居求道乐趣,把山水、隐逸、求道三
者统一起来。这在文学表现上是有开拓意义的。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的元嘉三年(426),谢灵运被召为秘书
监,并受命撰《晋书》。但仍不见任遇,意有不平,多称疾不朝,游行无度,送被讽令自解,乞假东归。元嘉五年回始宁,与弟谢惠连、何常瑜等畅游山水,吟咏唱和。他率领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没湖,寻峰陟岭,在深山幽谷间寻幽探胜。会稽太守孟顗为灵运所轻,遂构嫌隙,诬以有异志。灵运诣网上表,虽未被治罪,但不使东归,任命为临川(今江西抚州市)内史。他在郡游放,不异永嘉时,为有司所纠。又屡遭排谴,遂有逆志,被送廷尉治罪,徙送广州。元嘉十年,在广州被杀。原有集二十卷(或作十五卷),久佚。
谢灵运晚年曾参与《大涅樂经》的修订工作。义熙十三年(417) 法显等已译出《大般泥洹经》六卷,内容相当于《大涅樂经五品;后有县无谶于北凉玄始十年(421)在姑臧译出全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后经补订成四十卷,是为北本《涅樂»。按硕法师《三论游意义》,此经于元嘉七年(430)传人建业,名僧慧严、慧观等以其文言质朴、品数疏简而加以“改治”,谢灵运参与的就是这项工作,遂成三十六卷南本《涅槃》。然而元嘉五年以后谢灵运没有在建业长期居住的机会,硕法师记载年代或许有误。唐元康《肇论
疏»上说“谢灵运文章秀发,超迈古今”①,特别赞扬他修饰经文的贡献。谢灵运能够与一代名僧一起从事重要经本的改订,可见他的佛学水平是被公认的。又释慧睿曾西行求法至南天必界,“音义诰
训,殊方异义,无不必晓”,“陈郡谢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咨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列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宇有据焉”②。由此可知谢灵运学习过并熟悉梵文。这在古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南本《涅樂经》文字精美,得到广泛弘传,谢灵运参与修订是有功绩的。例如北本里有一句说
“手把足蹈,得到彼岸”,谢改为“运手动足,截流而渡”③,即是著名一例。
谢灵运好佛,按受江南士族的信仰传统,又和自身处境有关。
他身处两朝交替之际,谢氏家族和刘氏王朝本有嫌隙,他心怀旧主而勉仕新朝,受到猜忌、排挤是必然的。奇情山水和吟咏之外,能给他精神慰藉的就是佛说。他特别有取于佛教的心性理论。他说:“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真奥,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①当时佛性理论正出现重要的新发展。以公道生为代表的“新论道士”,提出闸提有性、顿悟成佛等新说。现存资料虽不见谢灵运与竺道生 直按交往的记载,但从他的友人范泰、颜延之、僧
慧琳均和空道生密切往还①,可以推测二人间会有往来。谢灵运鄉同必道生对于佛性理论的新的发挥,在《辦宗论»里,他折中儒、释
之言来闸扬些道生的观点,其论旨大体是:
释氏之论,圣道虽远,积学能至,累尽鉴生,方应渐悟。孔氏之论,圣道既妙,虽颜殆庶,体无鉴周,理归一极。有新论道士,以为寂鉴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白绝?今去释氏之渐悟而取其能至,去孔氏之殆底而取其一极。一极异渐悟,能至非殆庶。故理之所去,虽合各取,然其离孔、释矣。余谓二谈,救物之言,道家之唱,得意之说,敢以折中自许,窃谓新
论为然••②
这里所谓“新论道士”,就是指公道生和持的道生观点的人。这是说,按佛教传统观念,圣道虽然遥远,但可以达到,不过要经过渐修始得;儒家承认宗极的圣道存在,但如孔子所说,就是颜渊也不能达到目标的极致;而“新论道士”否定传统佛教的渐悟之说而取其
普遍的佛性说,扬弃儒家的只有少数人能够超凡成圣的等级人性
论而取其宗极之悟,从而提出“不容阶级,积学无限”的顿悟成佛新说。谢灵运认为这是折中儒、释两大传统而超越之的新观念。从中国思想史发展看,竺道生的佛性新说乃是佛教“中国化”潮流中
吸取儒家心性理论对佛性理论的改造和发挥。汤用彤评论说:
康乐承生公之说作《辦宗论》,提示当时学说二大传统之不同,而指明新论乃二说之调和。其作用不窗在宣告圣人之可至,而为伊川“学”乃以至圣人学说之先河。则此论在历史上有甚重要之意义盖可知矣。①
这表明,谢灵运所肯定的“新论道士”的佛性新说又是唐代禅宗和末儒性理学说的滥觞。他本人的佛学思想则是代表佛教发展的先进潮流的。
谢灵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