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具到“黄爷”
撰文 | 陈丽媛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在近期热映的中国版《忠犬八公》电影海报上,一只狗的名字,排在了主演冯小刚和陈冲前面。
电影结尾的演员名单中,它的名字依旧占据着一番。光是它17个“替身”的姓名,就挤满了电影院整整一块银幕。
这位排场极大的“巨星”叫大黄,一只中华田园犬,乡间别称“土狗”。从土狗成长为巨星,大黄用了10年。自2012年首次“触电”到成为《忠犬八公》主角,大黄先后出演了《流浪33天》《监狱犬计划》《民警攻略》《日常幻想指南》4部院线电影,期间还客串了不少影视作品和广告片,在圈内被称为中国影史上演过戏最多的中华田园犬。
《忠犬八公》是它的收官之作。年逾12岁,大黄的生命时钟与七八十岁的人类相似。能在息影时拥有这样的“江湖地位”,它的主人郝帅,想都不敢想。
“以前小动物在影视剧里,通常都算道具,它们跟其它所有没有生命的东西排列在一起。”过去十余年,郝帅看着大黄的身份从道具变成演员,再从演员成为主演,他所主张的“动物演员”理念,正逐渐变成现实。
而大黄又比其他动物演员更特殊一些,它是没有品种犬光环的流浪土狗,在狗的最底层。2012年,郝帅在深圳一个流浪狗收留站遇到它。如果没有被收留,大黄很可能和它的同类一样,在菜市场附近被宰杀,成了人类的盘中餐。
郝帅与好帅的大黄。
“大黄改变了很多人和狗的一生。”郝帅因为大黄,开启了动物演员导演的职业生涯;《忠犬八公》剧组从菜市场挑选出来的17名中华田园犬演员,因为长得像大黄,侥幸逃过了被吃掉的命运。
大黄息影了,迎来了它安适的晚年。这只犬界“老戏骨”的逆天改命,全在人类的一念之间。
救命的颜值
大黄在《忠犬八公》中又“死”了一次。
电影讲述了一只中华田园犬“八筒”被大学教授陈敬修收留,而后融入他的家庭,并在主人离世后苦等一生的故事。人与狗的亲密情感,总会让观众动容落泪。
看着大黄饰演的老年“八筒”躺在拆迁屋的瓦砾上慢慢闭上了眼睛,影院中抽泣声此起彼伏。
其实当时大黄只是睡着了。拍摄结束后,它呲着牙笑了。
装死,是大黄从影多年来掌握的熟练技能。郝帅也不明白为什么,影视里的狗似乎总是不得善终,大黄这么些年接的片约,80%都免不了一死。郝帅曾有一年,就靠大黄装死过活。
“大黄躺个一两分钟就结束了,一次也有一两千块钱,我们数了钱就回家了。”
大黄天生适合吃这碗饭。2012年,从事广告片导演工作的郝帅,被深圳流浪狗驿站的热情感染,主动提出要为他们拍摄一个公益短片。在一个流浪狗收留站,郝帅看到了大黄,只一眼,就被它帅气的外表迷住,它长了一张可以代言中华田园犬的标志脸庞,眸子很亮,耳朵厚嘟嘟的。大黄当即被定为短片的主角。没想到这一短片越拍越长,最终成为大黄“触电”之作《流浪33天》。
在训练中,大黄更是展露出动物演员的优秀品质——贪吃。为了食物,它什么都愿意做。没想到大黄的智商还很高,很多动作驯犬师只教了两三遍,它就能学会。握手、躺倒、来回奔跑和假死,都不在话下。
动物演员从来不演戏,它们只是完成一个个动作。工作人员用蒙太奇式的剪辑方法,把独立的动作连成了情节。拍摄小孩和动物,是影视圈的两大著名难题。如何让动物更精准地完成规定动作,是郝帅团队的工作内容之一。
2021年3月,《忠犬八公》电影开拍。但选角和训练工作,早在2019年底就已经开始。大黄以出众的魅力,赢得了导演徐昂的喜爱。定下大黄后,郝帅团队前后找来了17只与它相似的中华田园犬,一是因为片中“八筒”成长跨度较大,经历了幼年、青年、成年、老年等时期,需要不同年纪的动物演员呈现,二是因为每一只狗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补台才能完成电影要求的所有戏份。
这17只动物演员主要来自菜市场。曾独自面对生存的压力,它们对人类充满警觉和恐惧,这也让训练变得尤其困难。导演徐昂透露,在片中承担游泳戏份的成年“八筒”替身演员“黄妹”,起初见到人类靠近就会失禁。郝帅团队花了很久时间为它做脱敏训练,让它逐渐能接受人手中的食物。几乎用了整整一年时间,黄妹才成为一条正常的狗。
耗时过长,剧组最后已经放弃了让黄妹演戏的念头,但也没因此停下对它的救助。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一场成本不小的雨戏,需要一只愿意淋雨、追手电筒光斑的小狗。可几乎所有的狗演员都不喜欢水,也不爱追光斑,除了黄妹。它在替补名单的最后,拯救了这场戏,还为剧组省了一笔不小的特效费。
“这就像是一种相互的馈赠。”导演徐昂在他影评文章《给毛茸茸的主演讲戏》里写道。
从“狗”到“黄爷”
1
每只驻组动物演员每天的连续休息时间
不得少于12小时。
2
每只驻组动物演员的休息空间,
中型犬不少于1平方米,大型犬不少于2平方米。
3
驻组动物演员住宿区需配备300平方米以上的封闭自由活动空间,并配备可供2名值班人员居住的居住条件。
4
化妆区、溜放区……”
带着大黄参与了多年动物表演,郝帅逐步总结出一份两页纸的《动物演员拍摄制度》,里面详细写明了动物演员的休息要求、拍摄现场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以及剧组工作人员与动物演员日常相处的规范。被聘为《忠犬八公》动物演员组导演后,他把这份制度贴在拍摄现场一些醒目的地方,同时也传达给剧组每一个人。
大黄在做妆造。
导演徐昂为了动物演员戒烟、整个剧组耐心等待动物演员完成表演、为动物演员准备消暑冰垫、与每一位动物演员领养人签订协议……对动物演员的尊重和保护,也成为影片除了故事内容以外最大的宣传亮点。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为动物演员权益护航的,是郝帅带领的12人团队,团队里又细分为导演组、训练组、化妆组和医护组。但并不是每一次,他们都能遇到愿意合作的片方。
早年带着大黄跑剧组时,郝帅团队并没有得体的工作称谓,常常被剧组统称为“放狗的”,与身为“道具”的大黄一起住在仓库里。
既然定位是道具,剧组对动物的“使用”便十分消耗。
动物的死去,甚至成为不少影视作品的卖点——1993年上映的抗日题材电影《犬王》,导演为追求真实的电影效果,炸死了一只退役军犬,他对这一生命的最大同情,只是“为了减轻狗的痛苦,务必要一次性把它炸死”;2009年,电视剧《三国》杀青后,导演高希希为说明影片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在采访中透露:“我们的马在拍戏中一共牺牲了六匹,疯了八匹,连马都受不住了,你想想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战争场面吧。”
得知动物死去后,不少观众自发抵制影片。《犬王》在豆瓣只有2.1分,打一星的短评里,几乎都是对影片炸死军犬的谴责。2021年,电视剧《当家主母》的豆瓣评分直线下降至2.8分,原因也与动物保护有关,网友们质疑片方在拍摄过程中伤害了一只白猫。
随着大众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叠加宠物经济蓬勃发展,动物在影视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和时长都大大增长,这让动物逐渐摆脱“道具”的身份,被认可为“演员”。
投入“演戏”的大黄
资深动物导演罗雪荣介绍,从2008年开始,他陆续接触到一些动物参演影视作品的项目,但那时尚未形成固定业务,直到2014年,他才正式被部分项目称为“动物导演”。据郝帅观察,国内影视行业承认“动物演员”这一职业,大概在2015年至2017年之间。在那期间,电视剧《神犬小七》和电影《一条狗的使命》都以动物为主角,获得较好市场反响,为“动物演员”这一职业打下了基础。
剧组对大黄的称呼,也慢慢从“狗”,变成了“黄爷”。在片场,也有了“大黄老师,请走位”的声音。
明星?盘中餐?
不仅在影视中,近两年,动物演员的身影还频繁出现在综艺、广告中。
宠物训导师何佳伟认识的不少同行,近几年开始专门做动物演员训练。对家庭宠物训导师而言,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纠正宠物的不良行为,比如训导狗不要扑人。但对动物演员训导师来说,他们的任务是根据剧本要求引导动物完成特定动作,比如引导狗热情地扑向“主人”。动物行为训练的方法基本一致,根本差别在于人的目的。
动物演员的出场费不低。据何佳伟了解,就广告拍摄而言,一天费用在2000元至5000元左右。杭州有3家知名的宠物经纪公司,他们逐步建立了一个宠物演员库,几乎涵盖了杭州能拍片的所有宠物。拍完广告后,宠物主人可以分到几百元的费用,剩下的大头都归宠物经纪公司。
但面对这个“来钱快”的新兴行业,何佳伟有些迟疑,没有贸然投身其中。新兴行业往往没有明确的规范,何佳伟担心很多动物会在这一产业中受到伤害。毕竟拍摄片场节奏快,设备、人员投入成本高,当动物配合度不可控时,一些强制性措施就会施加在它们身上,比如用绳子捆住动物。
这些问题的确存在。尽管电影《忠犬八公》拍摄过程中对动物演员的尊重和保护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并非所有剧组都能为动物演员尽心尽力。放眼国内动物演员总体现状,尊重和保护还远不够。郝帅陪大黄走过不少片场,现场临时改变拍摄计划、突然提出新动作要求,在国内动物拍摄中都是常见的事。在追求动物演员更多权益和完成工作任务之间,郝帅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只能一步步慢慢走。
大黄在做妆造。
这一矛盾的过程,就像郝帅三年前挑选“八筒”演员时一样。他不得不在菜市场寻找合适的演员,因为 “我们也没有别的地方去找它们”。
郝帅在广东一个养殖基地找到了三只和大黄相似的中华田园犬,他叮嘱老板千万别卖这三只。半个月后,片方同意这三只入选,郝帅回到养殖基地买狗,发现初来时共有七八十只狗的笼舍里,只剩下了这三只。
选角后期,任务基本完成,郝帅抱着两只选中的狗去打疫苗,路过了一个专门杀狗卖肉的店铺。店铺笼子里有一只黄狗瑟瑟发抖,样子十分像大黄。郝帅心里难受。选中的狗已经足够多了,这只笼子里的狗一看就错过了最佳训练年纪,郝帅没有理由买下它。他在店铺附近转了好多圈,最终走过去问老板:“这狗多少钱?我买。”
“这是别人订的狗,马上就要杀了。”
郝帅只能离开了。选角这个工作很残酷。
“我觉得太难受了。我有什么资格,有什么权利,去选择一只狗的生和死?”
保护动物!↓↓↓
0
可怜的狗狗,永远生活在最底层,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流浪狗,关注中华田园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