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造纸
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甲骨文,那是人们用锋利的工具把字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甲骨文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的一大飞跃,一些大事由口口相传变为有了记载,并将这些记载留传后世。不过,这样书写很费事,因而只能记载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占卜。
春秋时毛笔字出现了,刀笔并用。人们用刀把字刻在简(竹片)、牍(木片)上,或用毛笔蘸漆写在简牍上。这种书写方法虽然进步多了,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据说秦始皇每天要批阅120斤重的公文,听来真是吓人,其实,120斤竹简上的字并不是很多很多。
秦朝大将蒙恬将毛笔作了改进,它的样子和现在的毛笔差不多,用这样的毛笔写起来是方便多了,就是简牍太笨重。再说一片竹片、木片上也写不了多少字,因此使用简牍仍然记不了多少事。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把字写在绢帛上。绢帛虽然轻便,但是价格昂贵。到了西汉,出现了一种用麻制造的纸,这种纸很粗糙,还不适宜写字。到了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在用麻造纸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试验,终于造出了价廉物美便于书写的纸。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它是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
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里做太监,和帝时提升为中常侍,掌管宫内杂事。后又兼任尚方令,负责监造皇帝使用的刀、剑和其他器物。他所监造的刀剑,精工坚密,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
当时宫中的书写材料,或用简牍,或用组帛。简牍太笨重,绢帛太昂贵,蔡伦心里打起了算盘:能不能用纸来替代简牍和绢帛?如果能行,既轻便又便宜,书写起来也方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