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两场以苏东坡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成都东周社艺文美空间举行:三苏文化分享会和苏词百印篆刻展,这两场活动共同组成“品锦江”系列读书会第四场——“三苏家风水润成”,吸引了近百名文化爱好者参与。
成都作家蒋蓝、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姚东伯、成都知名编剧钱滨也来到现场,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和朗诵等活动。观众们在不同风格的艺术氛围中,与丰富多彩的苏东坡“撞个满怀”。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很多人只看到三苏伟大的文学成就,但却较少思考,这些成就是怎么来的?其实,除了他们本人的天赋、聪明、刻苦和外在环境之外,还有程夫人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巨大辛劳。但这些往往被遮蔽掉了。”在活动现场,作家蒋蓝给大家讲了两个广为传诵的苏母教子的典故。
蒋蓝
一个是苏轼所写《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透露的“一口水缸的故事”:程夫人在眉山纱縠行做绢时,婢女发现脚下石砖塌陷,石块落下似有缸瓦之声,“土中有物”,当大家都想探究是何宝贝时,程夫人却立即让人填土埋石、恢复砖瓦,说“非己之物勿看勿取”。
后来,苏东坡出任官场首站岐下时,在漫天大雪中见一地片雪未染,知道可能地下有丹药欲探查,夫人王弗在一旁说:“若是母亲在,会怎么做呢?”一语点醒了苏东坡。
蒋蓝提到,女性在中国传统历史中,是一个普遍不被重视的群体。“事实上,她们的作用,尤其是在家风家训形成方面,往往要比男性大得多。”苏东坡的传世名篇《赤壁赋》中,那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理念,或许也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不无关联。
苏词百印篆刻展同步举行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姚东伯朗诵了《苏东坡突围》《苏母传》后表示,自己最为感念的是苏东坡的“人民性”——其诗词文章接地气、有生活、心态达观,“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心中有平等观念,与普通人悲欢相通,这也成为大家热爱苏东坡的理由。
姚东伯
据说,苏轼每至成都,首先必游大慈寺,其二便是塔子山公园。2003年,在锦江区塔子山公园还相继出土了“三苏”残碑三通,即苏洵《提举监臣帖》、苏辙《雪甚帖》和苏轼《中山松醪赋》,也在这一年,塔子山公园与眉山三苏祠在成都共同举办了首届“东坡文化节”。
钱滨篆刻作品
与本次文化分享会同时举行的还有苏词百印篆刻展:在原木相框的包装下,一枚枚极富意趣的印章跃然纸上,它们出自成都知名编剧钱滨之手。不同于传统篆刻固有的方法,钱滨在其治印里倾注了他个人对苏词的理解与解读。如呈现出水中倒影效果的“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蝴蝶形状的“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巧将字体拆开两字共用的“灯火乱”,不规则且趣味性十足的“似花还似非花”等,都让人眼前一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