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的最大地理特点就是四面环水,而且一般情况下本岛资源不会丰富而且必需品体系会是残缺的,所以极度需要岛外的支持来维系生活与生产。在人类没有发明可以瞬间转移物质的技术前,岛屿本身的弱点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这种作战方式最初是由西欧在大航海时代所开启。最有名的就有英国在英西战争和英荷战争期间的民船私掠证,主要目标也是敌对方的普通商船。以便起到打击敌方金融与物资贸易削弱敌方战争潜力的目的,德雷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现代海战中,一开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主要目的就是封锁英伦三岛,逼迫英国退出战争。而从德国的战例引出了岛屿封锁作战第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主要是依靠海空军,而且必须在双方实力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才能有效达到作战目的。
当时的的德国北海以及主要海上交通线被英国大舰队所封锁,以战列舰为依托,轻型战舰四处搜索海面船只拦截并且登船检查只要是与德国有关的船只就被扣押并至英国港口卸载。德国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贸易中断物资不流通,国内陷入饥荒军备生产近乎停摆最终不得不乞和投降。德国不甘心这种困局想打破封锁,在日德兰海战失败后寄托于潜艇部队的努力,结果开启“无限制潜艇战”后不但未能打破局面反而将美国引入战争,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单纯依靠潜艇部队,孤掌难鸣在英国加强护航制度后就已经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海军的实力对比一战时还要弱小,水面舰只海上破交战略在一开始就已失败。只有继续依赖潜艇,初期的辉煌并不是潜艇可以独当一面了,而是邓尼茨的新式战术尽可能集合力量避免单打独斗,让美英盟军很不习惯而已。
只要调整过来尤其是护航航母大量服役后很快就能扭转形势,潜艇就成了靶子,投入产出处于大大劣势。这证明单纯某一兵种是无法完成封锁作战任务,封锁方必须要拥有压倒性优势才行。
二战期间最成功的岛屿封锁战一定是美军1945年开始对日本的“饥饿战役”,从1945年3月开始直至日本战败为止,由美第20航空队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在对日宣战后美海军潜艇部队就开始对日交通线进行打击,在莱特湾海战后日本本土与南洋占领区的交通基本就中断。在南洋的日本占领军掌握着大量的原油和橡胶之类的战略物资,但严重缺乏弹药等基本物资,原因就是海上交通被截断。
但是由朝鲜半岛港口至濑户内海的航路因为受到近海水雷、防潜网和岸上防御工事的综合保护,美军潜艇和水面舰艇活动大大受限从而繁忙异常,被称为“天皇的洗澡盆”。这些交通线维持着日本本土的粮食、铁矿石和煤炭的基本需求,也是日本敢于叫嚣“一亿总玉碎”的底气所在。
1945年后美军决心彻底封锁,主要手段就是在港口和主要航道上布雷。水雷一般不大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容易认为它们是防御性武器,其实水雷也可以进行主动进攻作战就是要看他们部署在什么地方。3月27日行动开始,以陆航的B-29为主海航飞机与潜艇也部分参与,至日本投降时共计布雷10000余枚,彻底封锁了日本周边的海上交通。
1945年8月比1945年3月,下关海峡运输量下降98%,几乎完全中断,而濑户内海也只能通行机帆船之类的小型船只。在这四个半月中进口物资下降90%,维持战争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粮食等战略物资供应近乎中断;军工企业由于原料断绝,纷纷停产或关闭;日军大批飞机、舰艇由于燃料极度缺乏而被迫停飞、停航,直接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由于航运中断,而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却极其困难,因为要优先保证军队需要,广大平民粮食配给降至最低限度,食不果腹,终日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据当时估计如果封锁延续至1945年年底最起码七百万日本人会因饥饿致死,几千万人会挣扎在死亡线上,美海军认为依靠封锁就可以将日本逼降。
这个战例恰好证明了封锁作战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时效性,这种作战模式不会在短时间内奏效,必须有长时间的作用期而且在作用期内不能被打断破坏,最怕的就是有强力外援打破封锁线强行介入,最终必将功亏一篑。
经过这次作战,特别是吴港封锁期间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学员们感触深刻。在战后甘愿带上链子当狗,组建的“第七舰队反潜扫雷独立大队,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是公认的世界第一的反潜扫雷力量。
战后最成功的一次岛屿封锁战就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初在赫鲁晓夫的首肯与大力支持下。以苏联战略火箭军为主,海空军配合下将中程弹道导弹偷偷运进古巴。并在年中将部分导弹投入战备状态。但因为行动准备不足,实施过程中掩护与伪装不到位被美军侦察机发现,肯尼迪总统决心封锁古巴逼迫苏联撤出中程导弹。
1962年10月22日晚七点美国所有电视台的节目被打断,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封锁命令。24日10时起美国海军出动183艘舰船,包括8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118艘驱逐舰和13艘潜艇,配合68个空军中队组成了一个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的环形封锁线。
同时美三军进入三级戒备状态,24日进入二级戒备状态,战略空军的1436架战略轰炸机,145枚洲际导弹进入警戒状态,2艘携带32枚潜射导弹的潜艇进入北大西洋,形成对苏联的全面压制状态。而与此同时的苏联的洲际核导弹与美国的对比为16:100,而战略轰炸机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苏联就没有多少。
一开始苏联也很强硬以核战争威胁,可是苏联海军只有潜艇可以护航运送导弹的货船,根本不敢露出水面,最终或者被逼出水面或者折返,还是第一个问题的又一次证明。最危险的时候美国防部长都说“不知道是否还能看到下个星期的太阳”。美苏经过斡旋沟通,经过紧张的13天对峙后终于达成协议,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危机终于得以解决。苏联撤出已经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导弹而美国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
这就是封锁作战的第三个特点要有很大的的战略决心与态度,绝对不能示弱乃至中途退缩。要有“舍得落得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的信念,才能在这种瞪眼游戏中最终胜出。
1982年马岛海战中英国同样对马岛海域进行了封锁作战。英国宣布4月30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起对马岛海域周边200海里海面与空中进行全面封锁,5月7日进一步扩大,扩大至阿根廷大陆12海里以外海域(已经封到阿根廷的家门口了)。
5月2日英国核潜艇“征服者号”在禁区外40-50海里外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5月9日“海鹞”舰载机在斯坦利港东南66海里处击沉一艘用渔船改装的侦察船,5月11日击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运输船从而彻底封锁了马岛。最终马岛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封锁作战的最终结果。
这也是封锁作战第四个特点,执行过程中要机动灵活,不能默守陈规。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演变实施扩大封锁区域或者对象。
东南孤岛和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武统呼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封锁作战可能会成为在两者之间的一种折中方法。因为无论从政治考虑重大的伤亡与平民伤害是极为不利的影响,而这怎么都是一个民族之间的同室操戈当然希望伤亡越小越好。而从战后恢复与迅速实施管理的角度考虑,对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伤害越小越好。这样封锁作战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样一来首先就要求封锁尽可能足够长的时间,最起码要让岛内电力供应和公用设施服务基本中断才能起到震撼人心,软化防御能力的作用。而拥有世界最强海上力量的强敌是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起码会以维护地区和平甚至于保护通航自由为理由介入。
我们的区域拒止战略必须要起到作用,击沉或者击伤强敌的航母编队使它知难而退可以说是最理想的。只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封锁再进行两栖登陆作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可供登陆的地形就那么多,七十年来孤岛残敌不断强化防御工事怎么样也是一个硬壳子,要打碎它不是那么容易。
笔者一直反对那种上来就对第一第二岛链内敌方海空军基地进行打击,然后马上就进行两栖登陆,用最短时间结束作战行动的方案。那样我们首先陷入政治上孤立,道义上无理的地位,与现在俄乌战争俄罗斯的处境类此的情况。在这种赌国运赌命运的时刻,手里的牌决不能一把梭哈出去,要始终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
厉害
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