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光模块-CPO-华工科技交流20230411

光通信-光模块-CPO-华工科技交流20230411

00:00
09:43

光通信-光模块-CPO-华工科技交流20230411


400G相干光模块是全球第一个通过,产品性质、用途和市场空间? 
相干模块已经发展20年,最早是设备在中长距离、超远传输系统 中经过集成化和部件变小的部件模块。在产线中,属于金字塔塔尖 的产品,挑战度、技术难度、门槛最高。相干模块最早是与运营商 捆绑,没有做互联互通解耦,所以原来行业的封闭性比较强,之前 主要是设备商和运营商自己去做、整合售后产能。随着解耦程度越 来越快,客户对集成度的诉求越来越高。去年相干光模块几个场景 增长很大,去年相干光模块达到10亿美金、今年预计22亿美金、 未来2-3年可以达到45-50亿美金。公司今年3月7日是全球第 一个发布400G ZR+Pro的公司,在3个关键指标,发射光功率、 接受灵敏度、光的信噪比方面公司都是远优于业界平均水平。相干 现在不是在概念阶段,它现在需求真正打开了;公司硅光里的一些 关键部件,也可以为公司后来这个下一代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提供 很好的一个支撑。


问:公司光模块上游产品光芯片是否能够自产?
华工科技参股公司云岭光电,虽然华工科技是云岭的二股东,但华 工科技是公司的发起设立人。目前芯片进展很快,云岭经过几年的 积累进步,水平在国内排2-3名。目前芯片从无线到接入网到数据 中心,基本上全部覆盖,且通过了华为的认证。800G是硅光和EML的分界点,800G用硅光可能在成本上没有优势,但到1.6T是硅光的天下。EML现在云岭可以做到100G. 56G基本上已经量产了。 公司现在在做法上有了一定创新,理论设计能力和工艺的结合比较紧,要实现功能、保证质量还要成本低。


问:400G相干板块业务启前产品价格很高,未来是否会有降价压力? 随着DCI需求提升,各大厂产能如何?新晋厂商的供需缺口是多少?
相干降成本目前不是最大的诉求,像ZR、ZR plus ,公司是第一个 推出的,我们认为有长期的需求,在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把激光器的功率做大、灵敏度做高,客户不需要增加CAPEX。通过 新技术、新材料达到性能和设计,在算法、信号管理器上做了工作。 整个相干产品产能不足,仍在提升,比普通的客户模块复杂很多, 相当于一个小型设备,整体过程(包括关键部件、电子芯片)周期 额外多3个月。今年刚开始增长,对产能和供需可以满足。到今年 第四季度、明年,随着北美一些AI启动、市场回暖,产能可能会吃紧。


问:200G AOC今年的大致体量,未来批量供应的概率有多大?
200G AOC已经在测试阶段,顺利的话在第二季度会有结果;供应 量8-10w ,公司预计份额30%-40%o上周谈到800GFR4产品, 公司在做认证。预计公司会成为新一轮800G供货的厂家。


问:如何看待CPO、LPO技术趋势?
首要问题是功耗,尤其现在行业提到"Optical is coming , Electronic willpast"其中CPO是把光引擎与ASIC靠得更近或是 集成在一起。回到20年前的情况——光模块是设备内板上的部件。 还是通过整合缩短单板距离,最主要是解决功耗问题。但是整体良 率、返修成本等也非常有挑战性。LPO核心用光替代电。用Linear 套片去替代DSP,但是指标性能也会有所下降,也同样挑战很大。 这两种技术,都需要从产业链上、中、下游,一起来推进。尤其在 1.6/3.2T速率以上,目前来看互有优势和挑战。
目前在北美,100G、200G、400G、800G在客户上有没有实质性 的突破? 800G硅光是否会有一定斩获?
美国公司4年运行,国内市场很卷、美国市场非常更看重技术。客 户非常关注1.6T能带来什么,不希望所有产品都是一样的。在 Microsoft ,公司的100GEBO是全球第一个发布的,现在200G 准备真正投入商用,EBO能带来运营成本下降。如果Microsoft 推行200G EBO,在光、连接方面都能带来很大改变,使运行成本 下降。相干业务方面, 在小型eBay也拿下一些订单。在相干产品上,已经有10-12家客户送样,包括在 英特尔、诺基亚的IPR对我们公司的100GSR4、200G、400G送 样都有规划,对于相干ZRPIus、ZRPIusPr。有明确的送样计划, 虽然相干的测试周期相比普通的数据中心模块更长,但公司目前已 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问:车载通讯超级网关的未来市场空间、未来想做的产品形态,目前进展如何?
在座舱领域 基于车内连联接 从L2到L3速率会从2.3G到8.5G/S , 我们把VIU做更多的集成功能,并与国家的北斗标准对接,也正在 准备新的产品。
智能激光大灯业务的未来布局?产品未来前景?公司在产品中承担的角色?
激光大灯以及光源产,最早欧司朗、利亚德等公司在高端车型中都 有在做并且做的非常好。但车灯还有很多智能化空间,比如,对方 显示、照远、示宽等,很多已经形成刚需。目前的渗透率不高,有 非常大空间。正源之前是做的光,在光的不同波段范围都有涉及。
目前车中用得比较多的LED、MicroLED、ATV MicroLED ,公司都 有合作伙伴在做方案,今年公司已经完成在车灯内应用的光电模组, 目前在尝试和车厂交流,未来是否可以从车的模组去延伸资源和技 术的优势来做整灯、大灯。公司定位是:第一步先做出模组配套给 Tierl ,然后再找整车厂去做。
公司在400G相干光模块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除了模块集成以 外,是否会往器件层面拓展,比如调试器等?
核心部分:1 ) DSP芯片,目前有两家公司在做;2 )硅光ICTR : 公司在硅光领域有4-5年的积累,除了在数据中心800G/1.6T要 把自己的硅光导入外,也在瞄准相干领域新项目;未来在公司的中 央研究院也会有新项目。我们认为ICTR和ITLA会慢慢形成自己的 优势。


问:除了英伟达以外,公司在北美厂商(Meta、Google )是否会有超预期表现?
去年很多北美厂家成立了新部门,把AI和Network成为两个不同 的部门,都有对光的需求。目前英伟达确实有增加需求,之所以来 qualify公司800G需求,是因为的确存在新的增量需求。Meta也 已经送样800GFR8。其他客户目前还没有提出类似需求。
车用温度传感器目前有热泵和PTC两种方案,公司怎么看? 热泵和PTC各有优劣,采用热泵制热的劣势:第一就是成本,当前 一套热泵系统,所需要的压缩机、热泵、阀、管路等,比普通PTC 加热器的成本高。第二,热泵在极寒天气下的运行效率相对PTC 是较差的,另外,当车外温度较低同时空气中含有较多水分,则空 气中的水分会在车外表面结霜,导致热泵空调无法继续工作,所以 一般热泵系统在-以下便无法正常工作。相对而言,PTC制热的特点就是成本低、结构简单、出热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因此从入门车到高端车都普遍在使用,PTC加热器的缺点主要是能耗 较大,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车型采用的多是热泵+ PTC的解决方案,启动时用PTC快速加热,再通过热泵持续续航,两者不冲突。随着 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PTC制热还有非常大 的市场空间。公司PTC汽车热管理系统已进入国内外主流车企、造车新势力,预计今年也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牙齿冒汗

    人工智能 对很多常用词组的发音不正确:良率(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