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7专升本《美学》考点串讲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00037专升本《美学》考点串讲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00:00
09:20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单选、简答]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
本身的独特性质。
(2)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单选、简答]审美理想的特点。
(1)审美理想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特点。
(2)审美理想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
而重要的作用。
[多选、简答]审美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内在关联。
(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审美理想是主体全部人生实践的结晶。因此,审美理想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
[单选]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单选、简答]审美趣味的特征。
(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简答]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
(1)是否充分反映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健康良好的趣味总是与对象的属性较为一致。
(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单选、多选、简答]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简答、论述]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
(3)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单选、简答、分析说明]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1)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2)审美活动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简答]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论述、分析说明]审美活动是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简答]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1)审美对象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3)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4)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单选、多选、简答]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状态。
(1)惊异。它具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审美惊异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②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2)体验。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生体验为审美体验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正因如此,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真正的澄明之境。
(3)澄明。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多选、简答]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1)色彩。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2)线条。
(3)形状。客观事物形状各异的体态,是审美对象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单选、多选、简答]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
(1)审美对象的形式组合原则有整齐一律、均衡对称、节奏韵律、对比调和等。其中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多样统一"就是寓多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脉的一致性。
[论述、分析说明]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过程。
(1)审美对象只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才现实地生成并显现出来的。(2)超脱了功利性,摆脱了抽象的分析,审美对象也就得以现实地生成。
(3)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既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也超越了自己狭隘片面的生命状态。
(4)主体的非现实化,使审美对象获得了现实的生命。[单选、简答、论述]审美对象的特点。
(1)非实体性。审美对象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
意象。
(2)开放性。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
[单选、多选]生物本能说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
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等。
[多选、简答]生物本能说的缺点。
(1)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
(2)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单选、多选]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代表人物有卡·
毕歇尔、普列汉诺夫。
[多选、简答]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说观点。
(1)"劳动先于艺术"。(2)"原始狩猎者的心理本性决定着他一般地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而他的生产力状况、他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则使他恰好有这些而非别的审美的趣味和概念"。
(3)人的审美能力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单选、简答]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3)人类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了认识自然,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4)工具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单选、简答]巫术活动是原始审美发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单选、多选、简答]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原始意识的主要特征:
(1)原始意识在具体中包含着抽象。(2)原始意识在蒙昧中渗透着真实。
(3)原始意识在神秘中凝聚着创造性。
[多选、简答]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
(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可分为装饰化的器物造型和器物装饰。(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可分为固定装饰和非固定性装饰。
(3)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与特征。如雕刻、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