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经悄悄地发展核武器了吗?

日本已经悄悄地发展核武器了吗?

00:00
10:21

目前,只有美俄英法中以印巴朝这几个国家成功研制并公开装备了核武器。有能力制造装备氢弹的强者,就只剩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了。但是对于核武器跃跃欲试的国家却很多,其中某些国家距离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之遥。你猜对了,我们今天就是要说日本。

徒劳无功的早期尝试

日本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关注和研发核武器了。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安田武雄少将,应该是日军高层里关注核武的第一人。安田曾上书东条英机建议展开相关研究。之后研究的任务落到了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教授的身上。

1943年5月,仁科芳雄向陆军航空兵司令部提交一份报告,指出制造原子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东条英机随后指示,陆军航空兵司令部以仁科报告为基础批准了一个秘密计划,代号“仁方案”。但是由于日本本土缺乏核武器的铀矿石,多方寻找无果后只能向德国求助。

作为靠谱的盟友德国在1943年底派出一艘潜艇运输1吨铀矿石前往日本,结果由于密码被美军破译,导致潜艇在马六甲海峡被美军击沉。之后德国在欧洲战场陷入被动自身难保,再也无力支持日本的核武开发计划。

到1945年,在东京有很多熟人的柯蒂斯.李梅将军指挥B-29轰炸机每天光临日本。当年4月13日,航空技术研究所49号楼在美军轰炸中被摧毁。其中的“仁方案”实验室和铀同位素分离器都被炸毁。至此“仁方案”搁浅。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仁科芳雄带人前往调查,确定美军投放的就是核武器。此时的仁科芳雄明白大势已去,对日军高层直言“哪怕再给6年的时间都造不出原子弹”。之后日本战败“仁方案”破产,日本军方下令在战败时销毁所有的相关文件,以掩盖当年的罪责逃避惩罚。日本二战前的核武器发展之路到此为止。

我们知道核武器的燃料主要是铀 235和钚 239。天然铀矿石很稀有,其中铀 235仅仅占0.7%,剩下的铀 238无法参与链式反应。要达到浓缩出高纯度的铀 235就必须分离铀 238。

但是因为两者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只能采取物理方式分离。比如离心法、气体扩散法。离心法通过工作原理类似洗衣机的高速离心机,在高转速下可将铀 235提纯到90%以上。气体分离法的原理简单,但在实际操作时难度极大,稍有失稳就会导致装置损坏。

钚 239没有天然矿石的形态。一般由铀 238经中子照射后转换而成。需要依靠人工方法对核反应堆废料进行处理后才能提取。通过控制重水反应堆的链式反应,就可以在反应堆发电的同时制造出武器级钚 239。这种生产方式避开了分离铀 235和铀 238的技术难关。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出了核武器的材料。

以上信息,对具备想要拥核的国家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想要成功拥核的国家还需要具备能建造相关设施的能力,并且要能获得核原料再加上具备充足的资金投入才有希望成功。

朝鲜能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制裁封锁下开发出火星 15和增强型洲际导弹就是一个例子,当然朝鲜本国地下就有大量铀矿石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普通国家往往卡在了这几个环节,即难以像朝鲜一样获取足够的核材料或者缺乏资金。

对于日本来说,虽然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在2010年被中国取代。今天它依然是位居世界第3的超级经济体,资金对其核武发展属于最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日本本土并没有核武所需的铀矿,故而战后大力发展本国的核电产业,藏兵于民。

核电站主要有三类,石墨反应堆、重水反应堆和轻水反应堆。日本的大多数核电站都是石墨反应堆和重水反应堆。这两种反应堆发电过程中产生钚-239,提纯之后能制造核武器。通过发展核电,日本既掌握了与核武相关的技术,又储备了约45吨的钚 239,还在“发展核电”的借口下进口天然铀1300吨、氧化铀4000多吨,其中隐藏的危险动向不言而喻。

日本曾花费10年时间,投入60亿美元,在1995年建成“文殊”中子增殖反应堆。国际反核组织指出,“文殊”反应堆中1吨以上的钚,可以制造超过120枚核弹。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受到《和平宪法》的制约,法律上不得拥有军队,无权开发航母、核武等大杀器。但是在美国的庇护和纵容下,日本早就已经重新武装了自己,突破了许多限制。加上近年来日本社会整体保守右倾,军备发展也是不断加速。和开发核武的套路类似,日本将能搭载弹头的弹道导弹的开发融合进了航天火箭的发展之中,已经拥有了不能小觑的能力。

1970年2月,日本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赶在中国前面,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之后的第四个进入太空的国家。搭载卫星的L-4S火箭当时没有安装导航设备,等同于一枚多级无控固体火箭。

L4S火箭是日本二战后最早的火箭,在此基础上又诞生了M系列火箭。其中最先进的M 5发射质量达到137.5吨,超过了美国的“和平卫士”导弹的水品。完全有潜力改造成为射程不低于1.5万公里,可搭载2吨重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2006年9月22日,M5固体运载火箭退役。性能更胜一筹的埃普西隆号迅速接棒,该型火箭发射准备时间大幅度缩短。相比M-5的41天发射准备,埃普西隆只需要6天。在发射场完成载荷测试后,只需150人的团队就能在3小时内发射。

加上网络遥控技术,紧急情况下,火箭可以不依赖测控大厅,通过一台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即可遥控发射。这些技术让其具有发展成车载弹道导弹的潜力,若能安装小型化核弹头足以改变世界格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日本在核武开发上的各种小伎俩层出不穷,能突破的环节基本都已经尝试过了。在技术上基本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难题。但是对于日本来说,真正影响其核武开发计划的核心问题恐怕还在技术之外。

1967年12月,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演说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无核三原则”,即核弃绝核裁军、对美国核威慑的依存以及核能的和平利用。佐藤还因此获得1974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唯一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日本首相。

当时的日本刚刚摆脱二战的阴影,“小男孩”和“胖子”留下的阴影还没有消散。二战后美国独家出兵占领日本,日本的内政外交不得不跟随美国的指令。但是其实早在1964年佐藤荣作就曾表示日本的科学和产业已经达到了制造核武器的水平。而且佐藤一开始设想的“无核三原则”的时间期限限定在自己的首相任期里。

没想到日本群众对政策非常拥护,亲身体验过战争残酷的民众反战热情高涨。导致1971年11月,日本国会表决通过,使“无核三原则”成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所以日本作为一个本国有外国驻军的国家,就算是技术上没有阻碍,核武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毕竟美国如果不高兴了的话,东京地检署特搜部的检察官们可以直接闯进日本首相办公室搜查的嘛。

核武器的工作过程十分复杂,即使是美俄等技术强国,对核武器动作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和掌握也远远不够,其核武器的设计至今依然强烈依赖于人员的经验。安理会五常都是过去进行了大量核爆试验才积累了相应的数据,保证核武器的小型化,同时为使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来进行核武的后续开发打下基础。这些实验数据都是大国间的不传之秘,美国根本不可能传授给日本。

美国虽然传授给日本火箭技术,对其储存大量核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日本发展核武的关键核心环节依旧拿捏地死死的。除非这些限制彻底解除,否则日本发展核武的潜力大概就只能是潜力。除非世界格局发生彻底性的改变,否则那种“日本几个月之内就能造出原子弹”的剧情只能出现在像石原慎太郎这样的日本右翼分子的YY里。

就算退一万步讲,未来某一天美国愿意彻底解除对日本发展核武的限制。日本身边“东亚怪物房”里的几位重量级玩家会不会坐视不理呢?这就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14482550

    美国不可能让日本拥有核武的,除非美国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