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成都市政府与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共同召开成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国内城市领域多位造诣深厚、成就卓著的专家齐聚一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下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路径,为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脉支招。
成都作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具备哪些优势?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提出共建经济圈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展开深度对话。
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成都优势重在文化要素
3月27日,成都市统计局对外公布2022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26.8万人,比2021年增加7.6万人,增长0.4%。
作为一座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成都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备哪些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在今年年初,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0: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该报告提出,在制度文化要素方面,成都的优势可总结为:弘扬传统商业精神,激发主体内生动力。
倪鹏飞
倪鹏飞认为,在弘扬消费文化上,成都传承了从古至今的消费与生产平衡的文化,嫁接古代工作与休闲文化为现代的创新文化,发展古代盆地外向文化为现代的国际化文化,弘扬古代重文为现代商业化文化,不仅激发了市场主体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且较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如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为国人皆知的成都名片。”倪鹏飞说,工作与生活平衡,不仅可以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而且可以培育有力的工作和劳动供给。李白曾写:“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平原自古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历史上丰衣足食的经济使得成都形成了良好的生产与生活平衡的文化传统,有工作有休闲,能生产能消费。
在创新文化方面,倪鹏飞认为,历史上,成都虽然具有休闲的元素,但是由于创新任务不明确,因而很少真正形成创新氛围和创新的文化。而在创新迫切的现代社会,休闲文化的基础上则可以加速培育和形成创新文化。成都正是满足了上述两个要素,在休闲文化基础上,培育形成包容多元、无拘无束、平等交互等创新文化。
2015年以来,“双创”大潮下成都成千上百的各类创业孵化器落地开花,数不胜数的资本对接会、社群活动在创业咖啡里上演。2020年,成都提出“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截至2022年1月底,成都本地的科技“双创”载体达268家,国家级载体74家,省级载体92家。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2021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073.84亿元,同比增长14.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4%。
在重视文化发展方面,倪鹏飞认为,成都近年来强化了城市软实力的宣传,利用文化、环境、政策,吸引人才,通过软硬实力相互促进,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文化设施方面,2021年,成都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6个、“城市阅读美空间”24家,全市22个文化馆、22个公共图书馆全部达到一级馆标准。
正是有着消费、创新的文化,成都才能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富裕的同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消费的提升、创新的激发,从而形成生产与消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成都应从三方面着手,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张牌
近年来,许多地方提出共建经济圈,例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在此背景下,成都应该如何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张牌?
对此,倪鹏飞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备全球巨型城市区域的基本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发达的人文环境等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成都的势头发展得非常好,目前在全国发展的绩效评价都是较好的且处在发展的第一方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点。在促进“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亚洲内陆重心的成渝地区将有更加突出的战略意义。该经济圈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支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中国西南的综合经济中心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西南经济发展、长江一线经济发展、中国全方位的开放而言,意义重大。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是中国的战略纵深,负有生态保护、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等多重大使命。
而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因此成都有可能成为竞争力强大的新型世界城市。虽然成都是内陆城市,但其文化是包容开放的,这是成都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倪鹏飞在过去曾多次做过全球500个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指数分析,成都曾经排名全国第五,其排名仅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另外,它的增长速度在全球也是排在靠前的位置,因此倪鹏飞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因此,手握如此优势好牌的成都,应积极谋求与重庆的良性竞合,奋力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中国第四超级国际经济区和全球重要巨型城市区域。
要达成此目标,首先成渝之间要克服“瑜亮情结”,促进良性竞争,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规模效应,在共同繁荣中提升每个城市在全球的地位。要规避两个思维:“画地为牢”的小农思维,打破非胜即败的“零和思维”,避免陷入“囚徒困境”。
其次,要建立良性竞合的政策机制。实现良性竞争,关键是建立“亲兄弟明算账“的机制。一是建立“议价”机制。建立常态化各种事项的议价规则,通过算细账和讨价还价,形成参与各方均能接受最优方案。二是建立协议机制。按照谁当前投入得多,谁未来的收益大。三是建立抵押担保机制。在商定合作时,确定相应的资产或稳定收益作为合作的抵押担保,留作违约的补偿。
此外,还要坚持良性竞合的战略原则。一是靠己扬长处:每个城市都有自身优势,要充分深化加强优势。二是借力补短板:每个城市也有自身弱点,可以借鉴其他城市优点补短板。三是共同抓关键:拥抱智能化、全球化和群网化。人类进入城市星球时代,智能化、全球化、大都市化等将成为关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所有城市都要抓共同关键,与周边地区合作形成大都市区内一员。四是携手打基础:建立高水平的市场制度,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硬件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城市之间要尽快完成基础设施的联通加密和提升。制度文化软件方面,需要打造共同市场,让市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第一规划建筑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