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20期:静(深度好文)

2023-520期:静(深度好文)

00:00
08:57


《金刚经》里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意思是:相本身不过是人类心心念念的虚妄,本就虚无的,更无法看得清,摸得透。


所以,如果超越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形和相,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悟出智慧。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益处,就需要拿出方法来执行这个目标,去追求这个理想,去靠近这个信念。


而不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或是敷衍了事。


凡事需要一个过程,或者说,不管自己想要实现多么微小的一个目标,都需要找到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向成功的手段。


诚然,一个人走向成功,或是开始走运的迹象就是:静。


01


静以修身


人生之道,在于修身,而修身之道,在于养静。


何出此言?


不跟一般人见识,自然能够落得生活清净;


不争一时得失,能够拥有一份心静的力量;


不纠结于是非,则能够养成一种心静的智慧。


人呢,只有在各种起伏不定的情绪下,才会不断地内耗自己。


而且越是在浮躁的心态下去斤斤计较,反而越是容易让自己失去的更多。


老子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真正心善的人,就如同灵活的水一样,随机应变,既能滋润万物,亦能容纳万物。


此外,静水流深,更能够凸显出水的智慧和力量。


如果我们也能够做到如同水这般安静、沉稳且耐心,就容易滋养成一种与世无争,却令人羡慕的活法。


正如著名作家杨绛曾翻译的这句诗一样: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靠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说到底还是在于思想、眼界、格局上的区别。


这个世间里,之所以有太多的人忘不掉、放不下、气不过,就是因为太执念了。


喜欢事事跟人争辩不休,所以事事没有完结的尽头,时时没有安静的心态。


喜欢哪怕挤破脑袋也要出下风头,所以就在这熙熙攘攘的、追名逐利的过程里,心神不宁,身心疲惫。


杨绛先生懒得跟人争,甚至不屑跟人争,这便能让自己内心一直保持着安静的力量。


读书写作,生活惬意,翻译治学,提升内涵,大开眼界,书中自有令人感到踏实、自在且静默的力量。


一个开始走运的迹象,就是懂得静以修身。


真正心静的人,想的事情少、不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更为客观且深度地思考问题。


虚怀若谷,如同悬崖峭壁上的石头一般,站在高处,屹立云霄,不动声色却依然令人敬畏。


静默的力量,总是能够让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情绪稳定地走到更远的地方。




02


静以养心


很喜欢余秋雨在《山居笔记》里写到的这一句话: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喧嚣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


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说白了,一个成熟的人,内心里总有安静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泰然自若地面对眼前一切高低起伏的事儿。


真正成熟的人,都掌握了“静”的规律,探索出了它的奥秘之处。


而一个真正具备智慧的人,也懂得让自己静以养心。


看到这么一个故事:


小和尚从来没有什么耐心打坐念经,反而常常喜欢找各种理由去后山游玩。


有一日,老和尚从石道里看到了小和尚,看到他一脸的不爽和愤怒,于是走了过去。


原来小和尚已经在河边被太阳晒了几个小时,就是想要钓上一条鱼。


可奈何不管自己怎么做,一直都没能遇到鱼儿上钩。


看到小和尚气急败坏的模样,老和尚随手拿起小和尚手上的钓竿,然后找到一个树下的深水潭。


不到一刻钟,老和尚就钓到了一条大鱼。


喜不自胜的小和尚,抓来了鱼儿,向老和尚讨教。


老和尚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深潭里鱼多,钓竿下去之后,就放在一边,不要多动它。”


看到小和尚还是一脸迷惑的样子,老和尚又加了一句:

“你心不静的时候,自然手就跟着抖动不止,动静大了,路过的鱼儿,都吓跑了。”

静以养心,讲究的就是养一种稳定的心态。


小和尚一开始抱着完美的心态去钓鱼,反而越是在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心情越是焦急。


焦急的人生,从来都是痛苦的,也是没有效率的。


正如毛姆在《总结》一书说到的那样:

“完美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很容易乏味。”

说白了,我们本以为能够快速地取得一个完美的结果,却发现丢掉了一个理应享受到底的过程。


很多时候,完美只不过是你脑子里的一种虚妄的执念。


你若是太认真,就会丢失更多。


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03


静以致远


一个人能够走到多远的地方,取决于精神的力量。


我们可以相信,一个人能够做到足够的安静、独立且深沉,就能够做到思想深邃,志向远大,亦能成全人生。


如同诸葛亮在《诫子书》所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的理想、卓越的抱负,以及宏大的目标,都需要静默的力量去达成。


浮躁、焦虑、莽撞的人,只会在各种小事上纠缠不休,不断地耗尽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其结果也可想而知,便是在各种浪费和纠缠上,错过了大好时机,也亲手丢掉了各种可能性。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明明可以过得更好,却偏偏被自己亲手埋葬掉。


凝神静听,持续专注,致力于心中信念,追逐于所思所想,矢志不渝地坚持、努力、加油。


总有一天,能够收获一番作为。


《沉默的大多数》里有句话说得非常好: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
假如还想学到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正所谓不在沉默里死亡,就在沉默里爆发。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一段漫长的、静默的时光里,不断地积蓄自己的能量。


不是为别人,甚至也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要让心头上的那一丝不甘、不弃,从而势必要活出价值。


于是,在戒掉了埋怨、放掉了仇恨、放下了执念、扔掉了吵闹。


将自己的生活模式,开始调到“静音模式”,宁静致远,深度思考。


如此,我们才能做到:


在急事面前沉着冷静,巧妙地想到应对之策;


在大事面前泰然自若,沉住气来以不变应万变;


在小事面前淡然漠然,拿得起也放得下。


唯有如此,方能事事从容,静而不乱,静而不争,活出智慧,拥有坦然惬意的一生。


你若喜欢,为有书君点个在看,一起共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