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学科,是学习中医学的人门课程。中医学基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从整体、联系、运动的观念出发,认识和解决中医学的相关问题。中医学基础以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原理法则,客观地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的基本规律,指导着临床实践和药物学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有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养生、预防、康复及护理等。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凭借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用来解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而且与中医学理论相交融,业已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2.藏象藏象理论是研究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和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环境相互联系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3.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既是生命活动的产物,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些精微物质的生成、输布、运行、生理作用的发挥等,均与脏腑、形体官窍、经络等关系密切。
4.经络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脏腑、形体官窍等共同构成完整的人体结构。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通路系统。
5.体质体质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生理上的身心特征。中医体质理论可用来说明人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耐受性和发病的倾向性,可用以阐释发病原理和解释病理变化,并可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和养生康复。
6.病因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学一般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六淫、疫气)、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和其他病因(外伤、药邪等)四类。中医学认识病因的思维方法主要是"审证求因"、因此中医病因学着重阐述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以及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
7.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疾病变化的本质所在,是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临证中必须要探寻和把握的关键所在。中医病机学包括发病原理和基本病机,主要阐述发病的基本原理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等基本病机以及疾病的传变形式和规律,兼涉内生五邪。
8.诊法诊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是诊察疾病、搜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9.辨证辨证是医师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诊断过程。中医学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外感病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10.治则治则即治疗疾病的原则。扶正祛邪、标本先后、调整阴阳、正治反治和三因制宜等治则,均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治疗原则。
11.养生、预防、康复、护理养生就是保养生命。顺应自然、形神兼养、摄养有常、保养脾肾,是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既重视既病防变,更重视未病先防,防重于治。病后康复,辨证施护,早日恢复健康,也是中医学十分重视的内容。
二、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中医学基础的内容丰富,研究范围较广,涉及中医学的名词概念、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和特有的思维方法,囊括了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物质基础、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预防,以及养生康复等多个医学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全面地认识和领会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药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习中医学基础,应注意以下三点:
1.多读经典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是中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多读、精读、细揣经典原文的深刻内涵,在中医学习中是必不可少。如中医学"四大经典"等著作,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书籍,只有仔细研读,才能得其要旨。中医学的成才之路业已证明,非经典名著滋养,难得大成。
2.勤于实践中医学基础的内容广泛,既有生理,也有病理;既有理论,也涉及临床。因此,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勤于实践,重视能力的培养。古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此之谓也。
3.思维培养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广泛受到了我国古代哲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中医学基础课程时,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切实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重视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学习小结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历代以来,各学术流派如"金元四大家"寒凉、攻邪、补土、滋阴学派的兴起,及基础医学、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等方面医书的问世,丰富、发展、深化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本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结果。
学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史之要,在于对中医学说形成的源流、内涵、发展演变、突出成就及其对后世影响的把握,并了解不同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与规律,以扬长避短,为当代及今后中医学发展提供借鉴。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学习要领就是对其概念、内涵、运用的理解和把握。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
2.病、症、证三者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3.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论治思维说明了什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