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魏有你,倾心相遇。
在这个专辑里,我会把古往今来那些栖居在诗词里的真挚情感讲给你听。与有情人邂逅,与主人公清谈,纵然时空交错,我们因为爱而怜惜,因为懂得而铭记。
现在,你只需沏上一壶茶,闭目养神,跟随我漫步故事长廊吧!
上一集我们讲到,745年的秋天,李白和杜甫畅游东鲁结束后,在鲁郡东尧祠石门依依不舍地分别。
临行时,李白为杜甫写了送别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我们痛饮后大醉而别,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我们重新畅饮开怀呢?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吧,饮尽杯中酒,期待再相逢!
杜甫为李白再次写下了《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壮志难酬的你只能痛饮美酒,虚度春秋;但你在我眼中依然是天上谪仙,酒中豪杰,诗坛巅峰,堪称人间狂客!当世之雄,舍你而谁!
有学者考证,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七绝。
潋滟的秋波在眼前荡漾,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鲁地的秋景是如此明媚动人,但是,李白和杜甫却如“飞蓬”,又要各自飘零。杜甫对李白的感情之深,以至于后来屡屡在诗里回忆起这段经历。
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李白旅居沙丘城。在那些寂寥的日子里,他不由地怀念杜甫,写诗寄赠: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此时,杜甫在李白的心目中已有很重的份量,李白说:鲁国的酒很有名,可是总是喝不醉人啊;齐国的歌也很有名,可是听了没有感觉呢!这里透露出的,是李白的寂寞。为什么寂寞?因为他想念知己杜甫。他的思念之情,就像浩荡的汶水,日夜不停地流向杜甫所在的地方。
李白又在《戏赠杜甫》中,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询问他别后的情况,幽默诙谐: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问,怎么分别后你又瘦了呢?杜甫答:都是因为从前作诗太苦的缘故呀。形象又贴切,胜似兄弟情。杜甫曾在诗里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李白就调侃杜甫:你作诗好苦呀!他们把对彼此的想念、担忧和相见的想象都写在了诗里,是那样动人。
他们分开后不久,唐朝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带着妻子宗氏一路南逃避难,隐居于庐山。杜甫投奔肃宗,结果被叛军押回长安,与他一同被关押的还有诗人王维。杜甫因为没有名气,不久便被放了。燃烧的战火,弥漫的烽烟,使得杜甫和李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散入了茫茫的人海中,从此,他们再也找不到彼此了。
【思念】
杜甫把李白当作兄长一样,对他念念不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怎奈路途遥远,音讯不通,只得用诗歌表达这段忘年之情。有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等十余首之多,而且几乎每首都是呕心沥血、情真意切的名作。
758年,当肃宗在北方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已经动摇了玄宗手中的皇权。玄宗为了制约肃宗,暗中授意永王李璘与肃宗进行对抗。永王于是三顾庐山,邀李白相助,毕竟李白的名气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李白头脑一热,就进入了永王麾下。而肃宗对永王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连忙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随时准备应对永王的兵变。
不久之后,永王发动兵变,李白为此专门写了一首《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李白的诗句豪气冲天,永王在战场上却一败涂地。兵败之后,李白被关进了监狱,后被流放夜郎。此时的杜甫被困长安,为李白担惊受怕,夜不能寐。
那时,李白很多原来的朋友都袖手旁观,生怕连累到自己;而杜甫,一直坚定地相信李白,他写《天末怀李白》为他伸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听说李白在流放途中生病了,他也寝食难安,为李白的怀才不遇感到非常可惜。
冬天里,杜甫在冷寂的书斋里写下《冬日有怀李白》:
短褐风霜入, 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 空有鹿门期。
春天来了,杜甫想起和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写下《春日忆李白》: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在李白杳无消息的日子里,杜甫不是偶尔想起李白,在他的梦里,频频出现的都是李白的身影。
759年的春天,李白在奔赴夜郎的途中,突然接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的消息,他喜出望外,乘船返回家乡时,作了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时,杜甫还不知道李白已获赦免,秋风起,天又凉,很久没有李白的消息了,杜甫以为他凶多吉少,无限感伤地写下《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笔落仍满腔忧思,遂写下《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认为,李白不管是不是阶下囚,总会“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非常确认李白会在历史上留下声名。而这么重要的判断竟然还是在李白流放期间做出的,可见杜甫对李白的情谊之深。
后来得知李白侥幸逃脱劫难,杜甫喜极而泣,写下《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一方面为李白的狂放不羁、自惹祸端揪心不已,一方面又死心塌地地爱着李白的旷世奇才。世人皆知李白狂,只有杜甫透过李白“佯狂”的面具看到了他壮志难酬的痛苦;当世人都想对李白“杀之而后快”的时候,只有杜甫愿意站在李白身边,继续欣赏和赞美他的才华。君子相惜,和而不同。真正的友情从来不是以时间长短来论断的,即使只见面三次,但因思想和才华高度契合,李白杜甫仍然是彼此生命中的知己。
杜甫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作为迷弟的杜甫,就是喜欢李白的这幅醉态,迷恋李白的那副狂劲儿。
对偶像无条件地崇拜,也就只有杜甫了。
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送严武入朝,到了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正赶上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作乱,于是转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他获悉李白正在当涂养病,就写了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寄给他: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诗中再次对李白的诗才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赞美,回忆了两个人相识相交的往事,重温了他们的深厚友情,还有对李白受到的不公平对待的愤慨不平。
但就在这一年,李白与世长辞,杜甫听说后伤心欲绝,两个知音终归没有再能见上一面。
李白去世之后,杜甫的生活异常艰难,他的儿子饿死了。八年后,杜甫再度遭遇战乱,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期待落叶归根。可是,在回家的小船上,杜甫贫病交加,那条风雨中的小船,终究没能带杜甫最后看一眼家乡的风土人情。
郭沫若说:“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长相忆】
自古以来,在同一领域的巅峰人物,有很多终生难以相见,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只有李白和杜甫,同处一个时代,并且他们彼此遇见了。
他们的遇见,被载入了中国文学的史册,成为无数中国文人心底永恒的浪漫之梦。
李白具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这一点正好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相契合,所以他们一见如故。
李白爱憎分明、行侠仗义、平等待人的性情,更是深深感动着杜甫。
而最终使他们心灵相通,不能相忘于江湖的,是他们对文学、对诗歌艺术的探讨。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或许都需要一个偶像,让我们膜拜,让我们仰望。更需要一个偶像知己,谈笑于天地间。
不知李白初见杜甫的时候,有没有料到,这个和自己如此投缘的年轻人,有一天会和自己在诗坛齐名。
在浩渺的宇宙中,他们遇见了;在漫长的时空中,他们遇见了;在熙攘的人群里,他们遇见了。
那一场遇见,是那样动人,那样美好。原来在这人世间,有些朋友渐行渐远,有些朋友从未离开。
唐诗世界的两位巨擘,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人在年少时,不知愁滋味,喜欢追求浪漫,胸怀李白那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
人到中年,历经风雨,看淡世事,才知人生无常,情谊可贵,向往人间烟火的温暖滋味。也才读懂杜甫那年登高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疏旷秋意。
那个似乎并不遥远的大唐盛世,在李白和杜甫的诗里,丰富多彩!
李白让人觉得,生命可以发亮;杜甫让人觉得,生命的光可以照到最角落的地方。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李白的部分和杜甫的部分——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和对卑微生命的同情悲悯。
人生如旅,一段路程一片风景。
人生也如书,一页故事一份意境。
我们今天的诗词就讲到这里。爱上诗词,遇见深情的自己!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有怦然心动,请分享给更多友人。让我们在这里温暖相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