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畅销书到舞台剧,话剧《皮囊》将登上现代戏剧谷舞台

从畅销书到舞台剧,话剧《皮囊》将登上现代戏剧谷舞台

00:00
04:25

2014年,80后作家蔡崇达创作的散文集《皮囊》出版,8年过去,这本非虚构文学作品已经销量超过400万册。去年,该书被首次改编成同名话剧,由抓马艾克斯、大麦“当然有戏”联合制作,并在北京首演。舞台上,作者笔下那个有着人间真实的闽南小镇,成为了舞台上人来人往岁月变迁的东石小镇。

4月25日-27日,作为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剧目,话剧《皮囊》将在上海云峰剧院连演三场,这也是该剧全国巡演的首站。

话剧《皮囊》剧目海报

《皮囊》的作者蔡崇达曾是一个媒体人。该书的创作源于蔡崇达30岁时的一次观展经历。展台中摆放的一件件已逝之人的珍贵物品,使他回忆起他8年前已然离世的父亲。他由此用笔追寻起那些已远去的记忆,关于他的家乡——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渔业小镇东石,以及那里的亲人、玩伴与他在那里的成长历程。

《皮囊》剧照张铭恩饰演主人公黑狗达

《皮囊》中收录了14篇散文,包括《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回家》等。作者带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也从中体现了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蔡崇达曾说:“我们这代人需要面对人生的真相、日常生活的真相。”

《皮囊》剧照

然而,要把这样一本非虚构散文集搬上话剧舞台,加之14篇散文之间缺乏戏剧性的情节关联,改编难度很大。为此,主创团队去往东石镇进行了数周的采风,在那片土地上与镇民同吃同住,深入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将其融入创作之中。

《皮囊》剧照

编剧最终选择了其中引发较多共鸣的“盖房子”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并通过这一核心事件串联起原著中的诸多人物。

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黑狗达的青年,还有生活在东石小镇的长辈,小辈,男人和女人。黑狗达心怀远方,并成为一名北漂。然而,父母不断给他施加压力,家里要盖房子,一家人的荣耀似乎都要由他来支撑。他心中的家乡人陌生又熟悉。回到东石的他努力地进行着一场表演,努力地维系着尊严……

很多现下年轻人从中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正是这本书畅销400多万册的原因。话剧《皮囊》基本遵循了原作的思想,创作了一些新的内容丰满情节,同时在其中融入原著中不少人生感悟的“金句”。

《皮囊》

该剧导演王婷婷曾创作了多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包括《钢的琴》《裁·缝》《陶里街二十三号》等。在谈及本剧的创作理念时,她提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观念,不拘泥于用写实的方式来呈现现实主义。视觉呈现上,舞美与多媒体的设计既呼应了全剧“造房子”的主线,舞台布景采用转台,一边是随着演出进程拔节而起的蔡家新房,呈现两辈人的历史;另一边繁衍出其他支线。舞台后区的多媒体除了在多数场景中成为背景的补充,也多次以漫画形式的多媒体呈现为演出增添了不少趣味。

青年演员张铭恩饰演主人公黑狗达,一个“背井”青年人从书中走出,全程不下台,饰演年龄跨度长达8年。

《皮囊》

蔡崇达曾在排练厅探班时表示“我在黑狗达身上看到了‘不适感’,这是很准确的一种表达。我们大部分正在北漂的人,其实跟故乡的相处有很多不适感。

和原作一样,话剧《皮囊》也是一部颇富闽南地方风情的作品。作为本剧的作曲及音效设计,章澍不但创作了多首富有闽南特色的原创歌曲,还搭档歌手孙伯纶在剧中出演了黑狗达的叔叔,在乐手与演员之间跳进跳出。现场小乐队则起到气氛烘托和点题强化功能。观众将在三小时中,和东石小镇的黑狗达,一起直面人生的成长和历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