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眼中,对中美两国都有着复杂的情感。印度希望美国介入印太事务遏制中国的一飞冲天,但美国主导的四方机制和提出的印太战略明显想要当主角,这就导致印度对美国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而中国则被印度视为竞争对手,但两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同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让印度还是惺惺相惜,在“对手”加“朋友”的影响之下,印度对中国的态度也就格外别扭。
在中印边境对峙后,印度的对华态度似乎迎来了转变,和美国不断上演“你侬我侬”的狗血连续剧,做出一副与中国不共戴天的架势,但真到摊牌的时候,在印军的一番操作之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说明印度根本就没有和中国再来一次“62自卫反击战”的勇气。
而印度之所以屡次在藏南问题上挑衅中国,更多的还是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梦以及散装的历史。
印度作为全世界独一份的被长期殖民的“大国”,最终在甘地的率领下,印度以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取得了国家的独立。
但问题在于没有经历过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轻松建国,印度社会未能与旧社会来一场彻底的切割,导致“劫后余生”的印度与英属印度别无二致。
这造就了印度惊为天人的世界观,那就是印度精英普遍不将这段屈辱的殖民史作为“振兴印度”的座右铭,反而以此为荣将自己当做是大英帝国正儿八经的继承者。
然而实际上,历史上的印度并非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和南亚次大陆这种划分依据十分相似。甘地凭借“非暴力不合作”成功拖死了垂垂老矣的大英帝国,才成功建立“印度”这个国家概念。
虽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实现了对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分而治之,但“散装”的历史导致印度的国内同样是一盘散沙。
由于缺少大一统王朝的传承以及可歌可泣的历史,导致印度各地的身份认同不能说是一团乱麻,简直是乱七八糟,直接体现就是作为印度官方语言的印地语的使用率只有不到3成。
另一方面,成功建国后的印度虽然披着“民主国家”的外衣,但作为封建残留的种姓制度依旧得以在印度这块土地上疯狂肆虐,并且愈演愈烈,社会阶级固化严重。
语言的差异造成印度社会横向的撕裂,而种姓制度又造成纵向的撕裂。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印度社会可能连“散装”都称不上,更像是一个低配版的“欧盟”。
这种现象反馈在印度政坛那就更加“壮观”,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整合整个印度的力量,中央政府任何的动作都会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再平衡。这意味着莫迪虽然是印度的最高统帅,但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莫迪想要维持一个“团结”的印度,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和日本一样给自己找一个太上皇,另一条就是给自己塑造出一个强大的敌人,凝聚国家力量。
前者显然走不通,大英帝国度已经被赶下神坛,甚至GDP已经被印度反超,给自己找这么个“爹”显然不合适,而这也与印度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相悖。
所以从印度建国到现在,对外政策一直所奉行的都是后者,树立一个强大的“外敌”从而塑造国家凝聚力。从建国开始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到“62自卫反击战”再到“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这一招可以说是屡试不爽。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印度为何在藏南问题上阴魂不散了。
但印度精英也不蠢,如果再次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大打出手,大概率还会和62年一样吃一记闷棍,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的和中国放手一搏。
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是中印之间心照不宣,连美国也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毕竟美国一直在拱火印度,希望印度一雪62年的前耻,美国人铆足了劲裤子都脱了,结果印度就给美国看了个这。
所以美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逼宫印度,最好激起印度政客在藏南问题上的不满,和中国斗得你死我活。思来想去之后,能够让印度动怒的,貌似只有藏南问题了,于是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承认麦克马洪线为中印之间的正式分界线,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作为印度不可分割的“领土”。
虽然这事表面上美国在支持印度,但实际上是给印度上了一个阳谋。印度如果表示认同,那就必须要在藏南问题上继续对中国发难,毕竟美国给了印度面子,印度有了面子只能干点脏活累活。
如果印度不认同,那等于打了印度政坛的脸,莫迪没办法交代,在各方压力之下问题还是会回归到藏南问题上,所以无论印度怎么做,美国都是两头通吃。
不过这个问题的重点并不在“麦克马洪线”,而是在美国的“印太战略”。毕竟在62自卫反击战中,美国就改变了在这一问题上的中立立场,转而承认麦克马洪线,参众两院的这项决议只不过是重申美国在“麦克马洪线”上的立场。
所以美国重申承认”麦克马洪线”更多的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这份声明得到后半部分才是重点,该声明指出中国已经都“自由民主”的印太地区构成威胁,并且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说人话中国已经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成挑战,那印度就应该冲上去和中国掰扯。
但让美国没想到的是,一向喜欢在国际事务中跳得老高的印度既不认同也不反对,反正就是不接茬。而印度这种态度的转变,也反映出了印度内部在国际政策上的一些深层次变化。
在印度看来,美国抛出这一问题的时间极为特殊,此时正是美国全面围堵中国的关键时间节点。
在这一段时间内,印度成了美国眼中干的香饽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印度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庞大的体量,能够在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具体体现就是四方机制、印太战略都将印度纳入到怀抱中去。
印度《经济时报》认为,美国的这种做法,反映的是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中印交好,因为印度已经被纳入到了美国对华战略中去。而目前中印两国的关系不能说是好,但总体上是稳定的,尤其是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承认中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印度很难与中国进行正面对抗,这如同宣布战争不是印度在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最佳选择,这无疑是戳中了美国的软肋。
与此同时,印度国内也抛出过更为激进的观点,印度有观点认为,如果中印之间的边境纠纷能够由俄罗斯出面协调解决,也许能够形成一个中俄印的国家集团,加上中印两国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将伊朗沙特联合起来,足以形成抗衡美西方的影响力,不过这种观点显然有些牵强,毕竟这些国家虽然一致反美,但各自都心怀鬼胎。
静夜史认为,印度之所以不接美国的茬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印度的GDP成功超越宗主国,拿下世界第五的宝座,在印度前面的除了中美两个大国,剩下的就是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无法对印度构成“威胁”。
虽然印度的这点增长并不意味着印度成功“脱亚入欧”,但至少还有当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希望,因此印度一定要想方设法树立和中国一样的“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而不是跟在美国背后亦步亦趋当一枚棋子。
另一方面,印度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追求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所以在所有国际事务中,印度总给人端着的感觉,就是两边都不站,但两边都不得罪。而美国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虽然表面上给足了印度的面子,但实际上就是在拉印度“入伙”。
在这个问题上,印度已经吃过亏了,印度再傻也不会再去吃一遍。当初美国提出印太战略中时,就将印度纳入到其战略中去,印度想要借着印太战略一展雄风,借着这个平台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但是聊着聊着印度就发现,本来属于印度的主角角色被美国横刀夺爱,印度不仅没有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梦,甚至连“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被美国绑架,甚至还成为了中美博弈棋盘上的棋子。
回过头来一想,与其当炮灰还不如继续在南亚次大陆当自己的老大,所以对于中美关系这一块,印度完全不感冒,甚至刻意与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