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53条条文争议条文)

130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53条条文争议条文)

00:00
37:02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京城黎老哥

    能不能把精力全放在讲课上,也是对听众的尊重!

    冠淳先生 回复 @京城黎老哥: 张胜兵老师花了那么大精力,免费讲了那么长时间的课,我们应该感谢。怎么能随便黑人家呢?

  • 1235小螳螂

    老师的讲课喜马拉雅上居然带文稿了

  • 张胜兵品伤寒

    太阳发汗表仍在, 误下成痞表里虚, 阴阳两伤仅里证, 误用烧针伤心液, 心神被扰见胸烦, 土虚木乘面青黄, 阳虚失养肤瞤难, 真武加减可去寒, 如若微黄手足温, 土气渐复病易愈。

    听友221669790 回复 @张胜兵品伤寒: 怎样联系掛号

  • 我从田间地头走来

    讲者答应听者两年内品完《伤寒论》,由此看来十年内也难完成。当然能免费讲到130条亦算难能可贵,可否从北京、上海、广洲挤点时续讲,收入固然重要,可是大师级的人物播下灵魂的种子同等重要。查看我的每期留言都是正能量,唯本期不同,当然这不妨碍我对讲者的尊重。就像讲者对刘渡舟、胡希恕等大师与伤寒部分条文理解不同但亦然很尊重他们一样。

    ZYLYCQ 回复 @我从田间地头走来: 病人需要,学者也需要,固然不会停,相互理解,对自己也是一种自律的素养,张老师肯定会讲完,而且是严格要求讲课内容是对得起听众,也许并不是我们表面看见的问题呢?

  • 邻山邻水520

  • 庸胜堂助手梦雪

    3、这个肤瞤是什么意思,和瘈疭有什么区别?

    庸胜堂助手梦雪 回复 @庸胜堂助手梦雪: 瞤是指跳动,肤瞤是指肌肤,肌肉跳动。仲景在指阳虚失养才会出现瞤动,才用瞤这个字。瘈疭是指肌肉抽搐,因热或者热极生风,热而伤阴引起的肌肉抽搐,仲景用的是瘈疭。这是两者的区别。

  • 禅心堂主

    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解读153条,供诸位参考。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发汗表证仍在。 “因复下之,心下痞”:表证不解,误下成痞证。 “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表为阳,里为阴,阴阳二气本一气,异名而同体,同体而分工不同。 “无阳则阴独”:表证去,里证独存,即心下痞。 “复加烧针”:烧针试治心下痞。 “因胸烦”:热扰心神,有里热。 “面色青黄”:面青肝郁,或挟瘀血,面黄脾虚。 “肤瞤者”: 阳虚肌肉跳动,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难治”:观“手足温者”而思“手足厥逆”,胃气已衰也,加之上热下寒,清上热而增下寒,温下寒而添上热,阴阳分裂,故为难治。

  • veronica01

    面色有青黄到微黄,手足渐温,病退

  • 庸胜堂助手梦雪

    2、为什么说这条条文是有争议的,争议在哪里?

    庸胜堂助手梦雪 回复 @庸胜堂助手梦雪: 很多医家把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这个遂字解读成于是、就的意思,成了太阳病医生用发汗来治疗,于是就出现了发热恶寒。认为是于理不通。于是就有各种争议。其实这个遂还有继续、因循、仍然的意思,这样就完全可以解释得通了。即太阳病,医生使用了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发汗之后,患者仍然还有发热恶寒

  • 庸胜堂助手梦雪

    1、本条条文应如何解读?

    庸胜堂助手梦雪 回复 @庸胜堂助手梦雪: 太阳病,医生使用了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发汗之后,患者仍然还有发热恶寒,这个时候,医生误用了攻下的办法进行治疗,导致了表邪趁虚而入,脾土受伤而出现胃脘部但满而不痛的心下痞证。出现表里都虚,发汗伤阴,误下伤阳,阴阳都虚,没有表证,只有心下痞的里证的这种情况。医生又用了烧针法来进行治疗,强行发汗,出现了心胸部烦躁不安,面色青黄,肌肉跳动,这样的情况很难治疗;如果表现为面色微黄,手足温暖,则较容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