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摆拍类视频需显著标注,有些账号要小心了

“演绎”摆拍类视频需显著标注,有些账号要小心了

00:00
03:23

3月30日,为进一步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抖音更新了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则,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避免作品被误解。对未注明“演绎”标识,又刻意利用虚假摆拍获取流量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将从严处罚。

这一举措,赢得了不少网友叫好。可以说,用户“苦演绎视频以假乱真久矣”。原本,演绎类短视频并没有原罪,它们不过是继电视剧、电影之后,在短视频平台兴起的又一影视艺术创作方式。但关键在于,即便达不到“艺术”的标准,但至少不要滑向“假恶丑”。

譬如有一类短视频,经常会配一种“电话采访”式的画外音,刻意包装成新闻的模样。当你去仔细审视,会发现不仅新闻“五W”要素不全甚至没有,连出处和来源也缺失。这类短视频被大量生产、野蛮生长,甚至形成一种固定模式,一句“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随手拍下来,没想到火了”总是让懂的人会心一笑。

还有的视频不仅“演绎新闻”,更是怎么夸张怎么来,怎么刺激眼球怎么来,以获取流量甚至变现为目的。如不久前,安徽阜阳一女子被前夫“家暴”的视频引发关注,然而警方介入调查发现,完整版监控视频显示,两人多次预演,拍完还有说有笑一起看电视,所谓“家暴”其实是摆拍,并在直播时谎称报警。

这些以假乱真的短视频,对于有一定媒介素养的人来说,或许很容易辨别,但是很多普通用户却会不自觉将其当作新闻,进而引发误解并传播。可以想象,当这类视频大行其道,它们破坏的不仅是新闻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还以无中生有的方式刻意激化社会矛盾、制造对立情绪,甚至传播畸形的价值观,危害深远。

因此,给“演绎”摆拍类短视频打上标识,分类治理短视频乱象,既有必要性,也迫在眉睫。新闻资讯就是新闻资讯,生活日常就是生活日常,演绎摆拍就是演绎摆拍,不能混杂在一起,扰乱视听,浑水摸鱼。

值得一提的是,3月28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关于短视频生态治理的问题时也指出,“全面清理通过伪造场景、编撰细节、虚构经历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误导公众的短视频”是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新事物总是会伴随新问题,新问题总是需要及时治理。而现在,对“剧情演绎”类短视频的规范治理,已在弦上。

当然,这并不是不鼓励剧情演绎式的短视频创作,也不是一刀切地限制其发展。这次抖音同时强调,将开通申诉通道,若创作者认为自己发布的虚构作品无责,仅是被不合理曲解或者其他原因引发视频被处罚,可向平台提出申诉。我们也期待,对“劣币”的持续打击,也让真诚的内容创作者们,迎来春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