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至此,我省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达53项,继续领跑全国。
2022年
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经多年的考古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井”字形城市主干道路网络,初步显示了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居中的“九宫格”式布局框架,并据宫殿区、作坊区外围存在墙垣的情况,推测其他网格的各贵族居住和墓葬区外围也应有墙垣围护。二里头都邑遗址的新发现,不仅丰富了遗址的内涵,深化了对网格区域的认识,也为先秦时期其他都邑遗址布局、结构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里头都邑中心区西南路口的新发现航拍示意图
二里头都邑祭祀区以西的非正常墓葬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
殷墟考古90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晚商文化遗存,大型宫殿建筑、商王陵、甲骨刻辞、青铜器和玉器等冠绝当时,实证中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早到距今3000前的商代,也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辉煌文化、国家政治形态以及技术水平,在古代世界中彰显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风格。
2022年商王陵及周边考古发掘三地点鸟瞰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轴线御街与大运河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时称“州桥”,五代称“汴桥”,宋代改称“天汉桥”,因“正对大内御街”,又名“御桥”, 至明末崇祯十五年被黄河洪水灌城后的泥沙淤埋。“州桥明月”被誉为汴京八景之一。自2018年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州桥遗址开展了持续性的考古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州桥遗址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117处,种类包括河道、水工设施、桥梁等。
这是9月21日拍摄的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大运河故道西壁剖面。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州桥东侧汴河北岸石壁效果图
2021年:
南阳黄山遗址
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
2020年:
巩义双槐树遗址
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淮阳时庄遗址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伊川徐阳墓地
是2600多年前从中国西北迁往洛阳伊川的陆浑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首个戎人遗存。
2019年:
淮阳平粮台城址
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是国内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
淮阳平粮台城址鸟瞰图
2017年:
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是历史上对郑韩故城城门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全面揭露了春秋战国时期城门的构造、16条春秋至明清时期道路的走向,而且还印证了史书中对郑国“渠门”的记载,同时还发现了战国时期带有防御体系的瓮城城墙,这在中原地区东周时期王城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郑国三号车马坑,是继郑公大墓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坑内残存4辆拆车葬式的木车,加之之前的发掘,郑公大墓出土的车辆和马匹之多,在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
这是考古发掘现场
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确定了朱仓M722陵园遗址的内、外园陵构成,在白草坡村东汉陵园遗址首次发现陵园道路和疑似阙台遗迹。
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发掘现场出土器物上的“光和三年造”题记
2015年: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
确定了该宫城墙垣的四至范围与时代序列,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该宫城中枢区轴线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宫城最重要核心建筑太极殿宫殿建筑群的布局结构有了崭新认识。
2014年:
郑州东赵遗址
发现有大、中、小三个城址,包含从龙山到东周多个时代,延续时间长,年代序列相对完整,文化遗存丰富。
2015年1月6日 河南郑州东赵遗址内发掘现场
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
隋代回洛仓遗址的发掘展示了隋代都城具有战略储备和最终消费功能的大型官仓的储粮规模和仓窖形制特征等。隋代黎阳仓遗址的发掘显示出依托大运河而具有中转性质的大型官仓的性质特征。
回洛仓C47窖情况状况
2013年:
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作为西汉时期洛阳与西域连通的第一道关隘,距今2100余年的汉函谷关遗址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2012年:
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
因在洞穴中发现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而入选。这是继发现“南京人”化石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2011年:
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现非常繁荣的旧石器文化和人类居住情况,表明4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长期居住,不仅为研究史前考古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也将中华文明探源向前推进了3至5万年。
这是老奶奶庙遗址古人类用火遗迹。新华社发
2010年:
新郑望京楼夏商时期城址
发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出土过一批青铜器和玉器等贵重文物,其中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夏商时期最大的一件。
2009年:
新密李家沟旧石器至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址
该遗址发现了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
印证了文献中对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具有准确年代的标尺,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这是考古发现的“曹操高陵”前室拱门。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2008年:
荥阳娘娘寨遗址
从2005年5月被发现,至今已发掘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1700多个,遗址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铜器、玉器、骨器、蚌器、石器等。它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郑州地区西周文化遗存几近空白的缺憾。
新郑胡庄墓地
一组战国末年韩国带封土王陵级大墓,墓为南北向,规模之宏大国内罕见。在2号墓封土距地面约3米高的半腰上还发现了“中”字形冢上建筑,这在国内属首次发现。
2007年:
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
位于许昌灵井镇。2007年12月17日,获得“许昌人”头盖骨化石重大考古发现。这是河南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我国继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后古人类化石的又一重大发现。
新郑唐户遗址
发现距今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房屋遗址60余座以及大量的灰坑、排水沟等遗迹,表明该遗址是国内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房屋遗址最多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
荥阳关帝庙遗址
发现大量房基、墓葬、陶窑、祭祀坑等文化遗迹,出土大批包括青铜、铁、陶、瓷、石、骨等质地的文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
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
目前,邙山地区古墓冢的文物普查工作,与洛南陵区的考古新发现结合在一起,东汉帝陵的基本情况逐渐明晰,为探索东汉帝陵的地望、研究东汉时期的陵寝制度创造条件。
景陵地宫内甬道
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
首次在故邺城周围发现东魏、北齐平民墓地,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因为是平民墓葬,对其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准确的揭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为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特别是北周墓葬的出土,在这一地区也是首次发现。
2006年:
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
为对仰韶文化中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有更深入的认识。2005年和2006年的第五、六次发掘揭露了仰韶文化中期晚段墓葬34座,出土大量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随葬品,这是在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带第一次发现该时期墓地。
2005年:
鹤壁刘庄遗址
遗址面积30余万平方米,发现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出土陶器反映了以卷沿鼓腹陶鬲为主体特征的先商文化在发展进程中融合、吸取周边地区多元文化因素的历史特点。
工作人员在整理河南鹤壁刘庄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
内黄三杨庄遗址
是目前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性质明确的大规模汉代农村类遗址,是汉代考古中的一次历史性发现。
内黄三杨庄汉代建筑遗址
2004年:
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
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布局开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都城遗址中心区多网格式布局示意图
2003年:
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二里头文化城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夏代的城市发展、探讨夏代晚期夏商文化关系、夏商交替年代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
禹州钧窑遗址
此种窑炉既不同于北方常见的馒头窑,也不同于南方流行的龙窑,为目前所仅见的一种烧瓷窑炉形制。
禹州钧窑遗址出土的白地黑花瓷罐
2000年:
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
在城内东北部还发现了我国龙山文化城址中十分罕见的宫殿、廊庑建筑基址,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新颖的资料研究价值。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宋元时期一处规模较大的汝瓷官窑遗址,总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为河南瓷窑址所罕见,烧造的御用瓷器以天青色釉为主。汝宫窑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特别是对于两宋官窑瓷系的发展,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1999年:
焦作府城商代早期城址
建筑结构在商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经考证,府城遗址是一处商代早期军事重镇。对研究夏商周断代以及夏商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
1998年:
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及古黄河栈道
为我国古代建筑、黄河漕运、军事守备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1997年:
偃师商城小城
有内城、外城之分,大城是在小城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建造。内城的发现对商文化上限的认定、夏商文化分界和偃师商城布局、年代及性质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
是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发现了以348件郑国公室青铜礼乐器为代表的大批珍贵文物,成果极丰硕。为研究战国文字和仓廪管理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对我国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度、古乐器学、考古音乐学、乐律史、音乐史和科学技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996年:
洛阳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位于孟津黄河岸边,发现有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多样,对王湾二期文化石器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平顶山应国墓地
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共发掘墓葬300余座,出土铜、铁、铅、锡、金、陶、骨、玉石、贝蚌、木等各类文物达万余件。尤以铜器、玉器为大宗。其中西周早、中期墓14座,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25座。
1995年:
郑州市北郊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
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300~4800年,是迄今中原地区最早的史前城址。为研究仰韶时代豫中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特征、文化性质、聚落形态、社会组织、丧葬习俗、生态环境、与周边文化关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详尽的实物资料。
郑州西北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
目前所发现的处于郑州商城和安阳洹北商城之间的惟一一个白家庄期的、具有都邑规模和性质的遗址,是夏商周考古学上的一个新突破。
1994年:
邓州市白庄村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完整地揭露了一批保存较好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和半坡晚期的房屋基址,为深入研究这一时期聚落的布局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辉县孟庄遗址
重要发现有仰韶文化遗存、龙山城址、二里头城址、商代晚期城址等,为研究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夏商更替等主要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
永城汉梁孝王寝园
梁孝王寝园是迄今发掘的惟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汉代寝园建筑基址,为研究汉代建筑和陵寝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1992年:
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
位于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浙川淹没区内。共清理春秋、战国楚国墓数十座,出土文物千余件,为探索丹江流域的埋葬习俗、楚都丹阳地望和深入研究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
是北宋时期的遗址。是中国古城中首次发现宋代园林,为研究宋代大型官府衙署的园林建筑布局的整体风貌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1991年:
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
发现856片甲骨,其中龟甲骨839片,刻辞甲骨170片。这批甲骨属殷墟文化第一期,对研究甲骨文分期及“非王卜辞”及商代历史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仲墓
共出土文物3600多件,是虢国墓地墓葬最多、级别最高的一组,其所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有不少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空白。
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王后墓
位于芒砀山之保安山北峰,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1990年:
殷墟郭家庄160号墓
填补了殷墟研究中缺乏第三期较大铜器资料的空白,对了解商代贵族生活与葬俗,提供了很好视角。其铜器成分的分析,对研究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三门峡上村岭周代虢季墓
发掘所得的大量实物资料,尤其是青铜礼器和组合玉佩饰的出土,对认识西周末期与春秋早期虢国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增进了对诸侯国贵族埋葬制度及丧葬礼俗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礼乐制度提供了依据。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
应天门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隋唐东都城门建制特点提供了珍贵资料。从建筑史的角度看,它对后代都城建设也有深远影响,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