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万人的军队,为何丢掉一个整编第74师,就全军震动?

400多万人的军队,为何丢掉一个整编第74师,就全军震动?

00:00
09:22

之前我们谈了乌克兰军队机械化旅的原装版与现装版的区别,有一位网友说得很好,即乌军其实会像以前的国民党军一样,保持一些机动旅当精锐使用,其余的则是领土防卫旅这样的单位,主要用于填线守备。反过来说,现在的俄军其实也差不多。

实际上就俄乌两军的一些情况,跟历史上的国民党军很像,我们之前专门介绍过其相像之处。当这样比较像的军队僵持起来,那可不就是现在长期对垒的消耗战了。双方都用大部分兵力填线对峙,又都集中一部分的机动精锐用于进攻。

当这样的机动精锐战力耗尽,它的进攻能力就会丧失,等一段时间力量再积蓄出来了,那就再攻一波。由于双方都没有将对方的机动精锐整建制消灭的战例,因此战场上就打成了回合制。

这篇文章我们先不细谈俄乌,而是以国民党军为参照,讲讲机动主力部队对于一支总体比较保守的军队,有多大的意义。

在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时,国民党军对各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当时其有86个整编师,还有海空军特种部队等,总计兵力有430万人。

此后其兵力虽然屡屡损耗,但也在不断补充中。在1947年一整年,其兵力都保持在400万人以上,甚至由于扩充力度很大,一度还接近过500万人。

当时的国民党军部队,是经过了从抗战后期到胜利前后一系列整军之后的状态。相较于抗战中期大量缺额的状态,此时其满编率相对较高,由于裁汰了大量老弱,因此士兵的精壮程度也较好。

另外就是抗战前后国民党军除了接装大量美械武器外,还接装了100多万投降日军的武器。使得其除了美械部队外,还有大量日械部队,原有的国械部队则充实给了剩余的单位。

总的来说,当时的国民党军处于齐装满员、武器充实的状态。而且在士气上也不低,认为我军都是游击队,不堪一击。

我军当时全军兵力有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兵力数量上处于劣势;武器装备方面,除东北部队接装相当一部分日械武器外,其余各区装备仍以抗战中缴获的武器为主,轻武器尚不至于太缺乏,但重武器和弹药很少;在作战方面,由于此时以正规战为主,我军很多部队是刚升格为主力,正规战经验相对不足。

因此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中,我军的仗打得并不轻松,是在“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战略下,主动放弃大片解放区,使得敌人兵力高度分散后,再集中我之主力部队陆续围歼冒进之敌,在总体艰难的作战环境下,逐步去扭转双方实力对比和战场态势。

简单点说,解放战争初期的仗其实是最难打的,但是我们却发现,即便“最难打”的仗,国民党军各路正规军却打不出什么歼灭战来,所占领的不过是一座座空城罢了,并未在整体上对我军主力造成多大损伤。

这实际上就暴露出了国民党军部队很大的一个劣势,它整体上其实并不擅长进攻作战。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主要是打正规战的,但是这个正规战主要以防守作战为主。虽然经历了大部分的防守失败,但国民党军也赢得了一部分防守反击的成功,总的来说各路部队对于防守作战,还是比较有心得的。

但是进攻作战,国民党军打的并不多,成功的经验很少。甚至于久而久之,绝大多数的国民党军部队是不太会打进攻战的。

可是一支军队不会进攻,那怎么成呢?

国民党军的办法是集中优势资源于某些主力部队中,使得其具备进攻能力。全面抗战前期,比较典型的就是组建了第5军。该军曾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军第21旅团,但自身伤亡亦达17000余人,代价十分高昂。

抗战中期,国民党军集中资源在各战区捡选精锐,打造攻击军。这样的部队有较多的火炮配属,兵力补充和弹药补给也较为即使,因此具有一定进攻能力,比如第74军即是这样的部队。

在驻印军之前,第74军是国民党军部队中最具进攻能力的单位。不过这样的单位,在整个国民党军系统中少之又少。

当时国民党军有100多个军,勉强能打进攻战的不超过20个,其余则只能承担守备任务,有些甚至连守也守不好。到抗战胜利前后的国民党军整军中,最后通过精简整编留下了86个整编师,其中有所谓的“五大主力”。

这“五大主力”其实就是国民党军部队中,公认具备较强攻击能力的单位,其中有驻印军的新1军、新6军,原机械化部队底子,前一批远征军主力的第5军,陈诚“土木系”的基干整编第11师,以及第74军改来的整编第74师。

不过以随后解放战争的实战来说,新1军进攻能力远不如新6军,第5军的攻击效能也较为有限,整编第11师则被胡琏带成了“铁刺猬”,吃它不容易,可它也承担不起进攻战的大梁。

也就是说在所谓的“五大主力”中,只有新6军和整编第74师有很强的进攻性。在“五大主力”系统之外的部队中,国民党军也有一些精锐,其中傅作义的第35军、桂系的第7军还有中央军系的一些单位也有能打进攻战的单位,但威胁度要低不少。

在这种状况下,整编第74师这种单位的存在,对我军的威胁度就很大。

粟裕将军就曾谈到,在1946年9月两淮战役时期,我军还不具备歼灭此敌的条件。后来之所以能打它,是经过宿北、鲁南、莱芜三个大歼灭战,在装备、技术大发展,积累了大歼灭战经验后,才以5倍兵力,达到了全歼该敌的目的。

1946年9月到1947年5月,只不过短短8个月的时间,对战场态势不敏锐的人,对双方实力的转变不会有快速的转变和认识。

我们之所以认为张灵甫的实际指挥水平不行,是因为此人察觉不到这种微妙变化,此前整编第74师冲得很猛,是以该师本来的实力损耗为前提的,并不是张本人能力多强。

到1947年战场转移到山东后,连李天霞都能察觉出情况不对,怕整编第74师吃亏,反倒还被张灵甫参了一本,吃了瓜落。

而王耀武更是连发张灵甫两封电报,提醒其多加注意,结果张不以为然,致使8个月前还可以横着走的整编第74师,竟在短短3天内全军覆没。

这一仗打掉的仅仅是国民党军一支建制部队吗?当然不是,它打掉的是整个国民党军的士气和积极进攻的心态。

据俞济时发给王耀武的电报称,“此次七十四师之损失,整个国民党军均受影响,外间舆论甚为激烈”,甚至老蒋都“心痛甚”,到徐州对顾祝同“责备甚历”,娘希匹是没少骂。

对孟良崮战役这种结果,谁不会想想呢?连整编第74师这种单位,都能在三天内被全歼,其他的又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整个国民党军系统的攻势作战,此后谁都得小心点,宁可自保,不要突出。这样实际上就给我军的活动空间,大大开拓了。我们知道后续的作战中,国民党军有一些防守成功的战例,可在优势兵力状况下,却只能防守,守到最后,就是淮海战役的结局了。

而整编第74师这种最具机动力、进攻力的单位被全歼后,根本无法复制。该部重建后的战力也不是很弱,但距离给整个华野造成威胁的水平,可就差远了,说到底也就沦为了最多防守有余,进攻不足的地步了。

战场上想打赢,光靠守肯定不行,关键靠的是进攻。只不过具有进攻力的部队培养起来更难,这一点老蒋和整个国民党军也都知道,否则老蒋也不会专门跑徐州骂人,整个国民党军也不至于“均受影响”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阳台上的小花园

  • _一枪干掉你_

    涨知识了

  • 1356985reos公正

    枪毙美国总统

  • 1356985reos公正

    一一枪毙美国总统

  • Z锦家照明

    👌👌👌

  •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