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未成年“氪金”退款难,“职业退费人”并非破题良策

正观快评:未成年“氪金”退款难,“职业退费人”并非破题良策

00:00
03:26

12岁孩子用“通缉犯”信息通过游戏实名认证,一晚“氪金”6930元,13岁孩子用已故叔叔手机充值消费8000元……近日,未成年人私自大额充值游戏、申请退款被拒事件屡见报端。风口之上,一些专职接受委托,代办大额游戏充值退款事务的第三方机构和“职业退费人”应运而生,生意火爆。

我们都知道,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的行为无效,家长可以向游戏平台主张追回。8岁以上的青少年可以适当充值,但对于大额的充值,如若家长不同意或不予追认的,同样行为无效,家长可以主张返还,这是法律的明文规定。

但市面上,知法违法的游戏公司不在少数,大多以“缺少证据材料”“已通过实名认证”等各种理由拖延或拒绝。在退款门槛高、举证过程繁琐两座“大山”面前,许多家长只能知难而退、自认倒霉。但有需求就有市场,得益于退费代理机构的帮助,退费过程不仅方便、省心,成功率也很高。

不过,看待“职业退费人”需回归理性。毕竟,代理退费仍是新兴行业,未经市场深度考量,如若不提早预防、规避行业风险,反而会埋下诸多隐患。一方面,收费标准待敲定。代办费收多少、退费成功率有多少,退款失败该怎么办,这些都应经过通盘考虑后,全面告知消费者。另一方面,行业规范待树立。是私商经营还是手续齐全的第三方机构,是良心企业还是“钓鱼”黑产,唯有划定红线、底线才能将其引入发展正道。

“职业退费人”兴起,更加说明,遏制未成年游戏充值缺少强有力的防治措施。从法律层面看,《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青少年模式”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主要手段,虽初见成效,但难防孩童借他人手机、身份信息充值游戏的情况。结合多起“氪金”案例,敦促以案说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络防沉迷条款尽快完善是应有之义。

网络游戏平台要采取有效措施,绝不能为未满8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对于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则有的放矢,限制充值金额、充值认证从严、从繁,并且依法依规地建立未成年人退款机制,简化退费流程,提升退费纠纷处置效率应由完备阐述。有关部门须加强对企业的前端监管、整治,重点打击诱导青少年打赏充值的相关灰色产业,还以清朗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拓宽维权投诉渠道,制定“退款协议样本”,统一申请退款的材料和流程,设置官方援助机构,解除广大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孩子私自充值固然有错,但作为监护人,家长始终是监督教育的“第一道关”,既不可“一刀切”地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电子产品,也不可“心大”到任由孩子沉迷手机,而是应该以更高层次的监管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监护人也要保护好支付账号与支付密码,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避免消费纠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