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文为邻
《续资治通鉴》有言:“不怕念起,惟恐觉迟。”意思是说,不怕不好的念头生起,只担心自己觉醒得太迟。
好的人生,需要一次次掌控不好的念头,而后又一次次地自我觉醒。
要想自我觉醒,就得不断向内探索,养德精进,提升自己,活好自己。
一个成熟睿智的人,往往都懂得:自省、深耕、自愈。
常自省
《论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成熟的人,都懂得以人为镜,善于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用别人的毛病来反思自己。
年轻时的王羲之,曾有过一段顿悟觉醒的经历。
王羲之热爱书法,也很有天赋,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停滞不前,无所进步。
一天,王羲之观摩了书法家张芝的作品后顿悟,张芝的作品,一笔一划尽显沉稳,饱含静气;自己的作品,一笔一划异常浮躁,满是飘忽。
此后,王羲之静下心来,勤加练习,将自己的精气神,灌注于一笔一划之中。
最终,他突破了自己的瓶颈,成为了一代大家。
品德修养高的人,由此感悟,要常知惊恐惧怕,勤于修身自省。
简言之,做人常怀敬畏之心,凡事自省自律,便能顿悟觉醒,趋吉避凶。
《中庸》中讲:“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向内自省,问心无愧,赶走恶念,德行就会日渐精进。
能深耕
《史记》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和李树,虽然默默生长,不言不语,但它们的花朵和果实,却让前来的人们将树下踩成了一条小路。
品德高尚之人,从不向外炫耀,而是默默地向内深耕。
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常年无雨,气候恶劣,可谓是动植物的梦魇之地。
然而,在沙漠的深处,却有一片胡杨林兀自生长,傲然挺立。
这些胡杨,之所以能够逆境生长,肆意地向上伸展,是因为它们先向下生长,吸吮水分,壮大根系。
胡杨的向下生长,向内深耕,无疑是一种坚韧和智慧。
其实,做人就该如胡杨,虽然掌控不了滚滚风沙,但是活着的姿态要握在自己的手里。
要知道,没有谁天生就自带光芒,所有的成绩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自胜。
宋代刘过说:“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学习就如农人耕作,努力不努力,是勤奋还是懒惰,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没事勤学习,遇事多思考,即便不能惊天动地,最起码可以优于从前的自己。
《警世贤文》里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复磨砺,宝剑才会锋利无匹;寒冬煎熬,梅花才会清香扑鼻。
要想自我觉醒,品行高洁,就得默默努力,向内深耕。如此也才能笑迎风雨,行稳致远。
懂自愈
秦岭淮河以南,有一种植物叫马尾松。正常情况下,马尾松树皮呈红褐色,枝干光滑,没有异物。
但是,当伐木工砍去马尾松的枝条时,伤口就会分泌出含油的汁液,来阻止脏物和细菌入侵,促进伤口的愈合,这便是马尾松的“自我修复力”。
人生在世,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遭遇大大小小的磨难。
面对磨难、挫折,弱者会沉溺其中,破罐破摔,结果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强者则能够把磨难,当成自己的“磨刀石”。
生活的风把我们吹到哪里,我们便在哪里生根发芽,不沉沦,不悲观。
杨绛先生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无休止的抱怨,只会让人在生活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放下糟心事,学会自我排遣,才能一寸一寸地把自己拉上来。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总喜欢外在的浮华,而忘却了内在的觉醒。
要想觉醒,就得向内求。
向内自省,就能修正不足;向内深耕,就能筑牢根基;向内自愈,就能转换心境。
余生,愿你我凡事向内看,做好自己,悦纳自己,不负流年,不负本心。
主播:李慧
主任播音员
学会倾听,秉持操守,忠于良知,择善而从
文章来源:走心夜读(ID:zxyd999520)
作者:与文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