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在巴赫穆特,究竟在“磨蹭”什么

俄乌在巴赫穆特,究竟在“磨蹭”什么

00:00
14:14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

好久没写俄乌战争了,今天补上一篇,谈谈目前双方战事陷入焦灼的巴赫穆特局势。

巴赫穆特这个地方,本来只是乌东地区的一个小镇,俄乌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这里的居民也只有7万人左右,可是随着俄乌战事的陷入焦灼,这里现在突然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尤其是中文互联网上,你现在点开相关的报道看一下,有无数亲俄或亲乌的自媒体现在指着每天播报这里战事混饭吃。

亲俄博主当然热衷于反复宣称俄军现在在该处“胜局已定”,已经或者几乎完成了合围,即将在这里围歼多少多少万的乌军。

而亲乌的博主则会告诉你乌军在这里完成着多么艰苦卓绝的抵抗,并引用乌方数据,告诉你,今天俄军又死了多少人,合计俄罗斯已经损兵十几万,即将崩溃在即云云。

其实双方的论述,都没有办法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巴赫穆特这场仗要打这么久。

实际上,若从去年8月1日俄军正式对巴赫穆特发动地面进攻算起,双方围绕这个小镇的争夺已经持续了半年多了,如果从去年5月俄军开始炮击预热算,几乎已经打了一整年了。

俄军最开始想要拔下这座小镇,本来是为了会并同依久姆方向的军队对乌东的乌军构成钳形攻势,试图合围包夹后者——也就是亲俄博主们心心念念的“包个大饺子”。

但其实在北约的帮助下,俄军的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对乌军都单向透明,这种工业时代战争成规模的围歼根本是无法达成的。

何况巴赫穆特打了半年多,伊久姆被俄军占了又丢,钳形攻势中的一头已经被掰断了。俄军在巴赫穆特从铁壁合围变成了单打一,此战对俄的战略价值在哪里?除了中文互联网亲俄博主现编的那些,已经完全找不出来了。

乌克兰方面的应对其实也很奇怪,早在去年十一月份,北约方面在侦测到俄军加大对巴赫穆特的投入后,就曾建议乌军撤守这里,当时这里的仗已经打了一个季度了,乌军阻遏俄军“合围”的目的已经打成了,北约方面的意思是,你可以“转进”一下,撤出来再打么。

但乌克兰方面在防守巴赫穆特问题上却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决,上至总统泽连斯基下至坚守此地普通一兵,一再表示他们不会轻易弃守这里:“巴赫穆特就是乌克兰!”他们这样说。

于是双方就这样耗着,进入三月份,外界普遍预测的俄罗斯“周年攻势”逐步缩小为了朝巴赫穆特这一地攻坚的努力。我看前几天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的表态很有意思,他说:“现在,巴赫穆特之战的象征价值远大于其战略价值。对俄罗斯来说,占领巴赫穆特是必要的,但不足以支撑俄军进一步在乌克兰推进。”

简单的说,就是俄乌双方在巴赫穆特现在就打了个志气——双方都要在这座小镇争口气。

这其实是非常奇怪的,俄乌战争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落幕以来展现最为宽广的一场战争,在约3000公里的接触线上,理论上说任何一点都可能爆发冲突,可是俄乌最终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这个正面只有十几公里宽的小镇上较劲,倾泻士兵的生命和弹药,后世写战史说到这一段,估计也堪称一段奇景。

那么俄乌各自的心思究竟若何呢?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眼下这个时间点其实非常微妙。今年1月至2月这段时间内,乌克兰在外援方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和德国终于相继松口答应为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M-1主战坦克、豹2坦克等关键技术装备。很多亲乌博主因此乐观的认为只要援助一到,俄军会立刻望风披靡,甚至大胆预言春季到来后乌军会立刻组织“春季攻势”结束战争。

这种判断我觉得过于乐观了,像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战争打了一年,西方目前提供的迟到的关键武器的援助,对乌克兰来说只能算是“开始的终结”与“终结的开始”,关键武器的到来有助于让乌方弥补与俄军之间的装备代差,让俄军很难再“啃的动”了,但距离能让乌军“打回去”其实还远。

事实上,梳理二战后美国及北约的对外军援史,你会发现北约的制式武器虽然看上去技术先进,但对战局很少起到那么魔术性的变化。真正拿到北约军援后能屡战屡胜的,其实只有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其他,比如什么朝鲜战场上的韩军、越南战场上的西贡军队、埃索冲突中的索马里军队、2021年美国撤军之后的阿富汗政府军……

美国军援在这些军队手中,并不像是哈利波特的魔术棒,而有点类似烧火棍。

这倒并不是说,美国和北约的军援不香,而是说北约的制式装备并非单纯的武器,而是一个系统。与苏式装备飞机上的零件都是不锈钢的、AK47步枪从烂泥里拎出来抖落抖落就能用,天生就是为了“零售”给穷国打仗的不同。北约几乎所有武器装备都需要依附于其背后那个强大的后勤补给、维护系统才能够发挥应有的战力。

比如像M-1主战坦克这种装备,从发动机燃油到零件供给都是单独的,光给你一辆坦克其实什么用都没有,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

可能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去年西方对乌克兰只进行有限支持的时代,美国更多鼓励的是波兰等前华约成员的盟友将自己库存的苏式武器提供给乌克兰。而转过年来,西方真正决定系统、大规模援助乌克兰了,他们要把乌克兰纳入这个北约军事系统需要相当的时间,人员需要训练,装备、零件需要输送,甚至乌克兰的指挥、后勤系统都正在经历换血。

当然,这个过程的意义是巨大的,一旦这个过程完成。就算将来的乌克兰自己想再次与北约拉开距离也将不可得——因为它的军事系统已经“生长”在了这颗大树上。从长远看,俄罗斯打这场战争其实等于加速将乌克兰推入了西方的怀抱。

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从目前算起,至少也需要三个月至半年左右的时间。

在换血完成之前,乌军如果头脑还清醒,是不可能如很多人乐观推断的那样迅速发动反攻,把俄军赶出其国土的。

那么乌方怎样去填充这段“垃圾时间”?

指望“东线无战事”肯定是不可能的,不仅对面的俄军不允许,俄乌战场上如果陷入“静坐战”,也会让这个热点在西方迅速“冷”掉,而不利于乌方寻求更多如F-16战斗机的更多军援帮助。

所以乌方需要对俄军的进攻势头做一个“定向爆破”——保持 俄军的攻势以强调战事的紧迫,但又不能与俄方过度对耗提前消耗自身的实力。

正好巴赫穆特攻势正猛,于是这里就被乌克兰所选中了。所谓“巴赫穆特就是乌克兰”这个口号,对乌克兰来说更像一种危机宣传,提醒西方和自己的国民,战争仍在继续。

那么俄军为什么要配合乌克兰搞这次“定向爆破”呢?这问题就更有意思了。

严格意义上说,眼下在巴赫穆特担当进攻主力的,其实并非真正的俄军,而是一家私人“安保”公司——瓦格纳雇佣兵团。从去年8月至今,俄军在巴赫穆特已经占据了大约55%的城区,其中绝大部分是该雇佣兵团一个建筑一个建筑敲下来的。这支部队确实很能打。

当然,战损也相当惊人,这是前两天流出的瓦格纳佣兵团墓地照片。

城市攻坚战对进攻方来说,是一种非常消耗士兵生命和士气的军事行动,而以目前俄罗斯正规军和乌东俄族民兵的士气而论,这种硬仗他们是很难啃下来的。所以无奈之下俄方只能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卢布战士”,被金钱所驱动的瓦格纳雇佣兵团去担当主力。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瓦格纳雇佣兵团不属于俄军正规战斗序列。

从叙利亚战场上的经验看,与俄罗斯正规军一切命令遵从指挥不同,俄军与瓦格纳公司之间搞的合作是“项目制”,军方会有一个评估组,在下达目标之前先评估一下这个任务需要多少佣金,然后再由的瓦格纳佣兵来“接单”,完成这个任务。

8月俄军对巴赫穆特进攻不利后,给瓦格纳佣兵团的“订单”很可能也是这样一个项目——瓦格纳雇佣兵奉命完成这个任务,然后获得若干的赏金。

但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瓦格纳佣兵团在巴赫穆特碰上硬茬之后,这个项目的成本开始“失控”了。瓦格纳雇佣兵团已经为拿下这座小镇付出了相当的沉没成本,这个时候你要让人家再撤下来,账怎么结会是个大问题。

而且从2月份开始,瓦格纳佣兵团在巴赫穆特外围取得“重大突破”,攻克此城指日可待的消息就不断传出。这时候如果俄方最高层强行让瓦格纳佣兵的攻势停下来,之后俄国防军把这个临门一脚完成了。那算不算国防军在“摘桃子”呢?会不会触发本来已经矛盾十分深重的正规军与瓦格纳私兵之间裂隙的加剧呢?如果造成这种态势,那以后的“特殊军事行动”还怎样继续?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这就造成了俄军目前在巴赫穆特没法完全拿下、又不肯撤下来的尴尬处境。其实从俄方角度看,在还能保持攻势的一方,在巴赫穆特现在耗费的那些弹药和补给,俄军如果能换一个方向进行突破,也许反而可能获得更大的进展。国防军与瓦格纳佣兵,正规军与私兵这种尚未理顺的关系摆在那里,导致了其必须把主攻方向固化在这个被选定的战场上,途耗兵力与战机。

弄懂了这一点,你也就能理解前几天瓦格纳老总、普京的密友普里戈金在社交网站上公开发布的那段视频的画外音。在视频当中,普里戈金先是夸耀了自己的佣兵在巴赫穆特的战功,暗示该城马上就能拿下了。随后却又说:如果他的雇佣军退出巴赫穆特,“国防军会崩溃,乌军会迅速到打俄罗斯边界,克里米亚很快就会沦陷。”

你看听这段视频,会觉得这位老板前言不搭后语 ,这哪儿跟哪儿啊?前脚刚说形势一片大好,后面怎么就又谈“崩溃灭亡在即”了呢?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俄军内部现在肯定有很强的声音在反对瓦格纳雇佣兵在巴赫穆特这样“单打一”,消耗了俄军大量宝贵的弹药和时间。普里戈金其实是语带威胁的在给这帮人上眼药——我撤了,全线立马就会崩溃!你敢让我撤吗?

当然他这样一说,俄国防部立刻就没声了。倒是曾经和他一起怒喷国防军无能的“战友”、前俄罗斯特勤局官员、曾在2014年俄拿下克里米亚过程中建立奇功的斯特列科夫·吉尔金这次跟他唱了反调。吉尔金公开反对目前俄军在巴赫穆特用力过猛的空耗,他直接说“出于战争规模的考虑,在顿巴斯的一个小镇上的激烈战斗既不是一般性的,更不是决定性的,只是作战战术性质的,只会导致战斗人员的巨大损失。”

吉尔金的思路很明确,用孙子兵法的话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巴赫穆特这个明显被乌方选定的地方,打他们选定的战争有什么意思呢?战机一共就剩这么点了,俄国防军赶紧抛弃瓦格纳佣兵团,寻找别的突破口打开局面吧!

这个吉尔金确实是个将才,屡出神预言,可惜说了不算了。

这个思维不能说不对,但俄军一定不会按着吉尔金的说法去做。因为俄军现在遭遇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是手段绑架了目的,是原本被叫来打下手的佣兵团打着打着喧宾夺主成为了主力。那么整个战局就只能以其为轴心转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已经失控了。

遍览世界战史,当一个国家国度依靠佣兵来打仗的时候,这种手段与目的的倒挂、最终导致战局失控的例子是很常见的。中世纪意大利城邦争霸过程中就屡见不鲜,马基雅维利就对此深恶痛绝——雇佣兵虽然在战力、士气上先天高于正规军,非常方便拿来解一时之急,但用多了就是会出现很多难解的问题,让整个战略出现变形。

佣兵难治,这是欧洲在三十年战争时就已经获得的共识。

这就是眼下巴赫穆特战场上正在发生的事,简单的说,这是一场乌克兰和俄军都“需要”的战役——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乌克兰和瓦格纳雇佣兵都需要的战役,双方正因为达成了这种“合意”,才让拉锯在这个小镇上持续了这么久。

而更形象的去看,这场拉锯让我想起了西班牙斗牛场上的某些场景——

当蛮牛冲入斗牛场,撞倒了骑士,最初的蛮力卸去之后,斗牛士会亮出一块红布在蛮牛的眼前挥舞。

蛮牛兴奋的、不断地去顶撞这块抖动的红布,却忘了它的目的本来应该是顶翻那个抖布之人。

与此同时,每一次交锋,斗牛士都会在牛背上插上一把标枪,给它放血。

当红布终于从蛮牛的眼前撤去的时候,它的生命也将随着这华丽而血腥的舞蹈走向终结。

现在,

巴赫穆特,

就是那块红布。

全文完

本文5000字,感谢读完,对于俄乌战争,我不太想像很多号一样每天都播报,我觉得那个工作比较搬运,不是我的长项,但我会隔三差五的发一篇局势观察,不一定对,但尽量保证对大家观察战局有所启发。

喜欢请给个三连,并关注我的三个号,我会为您写更多足够提神醒脑的文章。

也可加一下我的知识星球,答疑兼防走散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皂角子

    建议:社保全覆盖,企业和事业并轨,居民和职工并轨,农村和城市并轨,全国统筹,体育彩票改成养老保险彩票,福利彩票改成医疗保险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