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没消失“人才红利”正形成,总理记者会回应“人口负

“人口红利”没消失“人才红利”正形成,总理记者会回应“人口负

00:00
04:06
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那么我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我国人口增长由正转负,有人担心人口红利会不会就此消失,我看没那么简单。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李强说。
李强表示,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当然,我们对人口增减可能带来的问题还要作深入的分析研判,积极应对。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含不满60周岁)超过全球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总和。同时,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介绍,我国仍然是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结构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主要还是大龄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数量下降较快,而青年劳动力数量还是稳中有增。据测算,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规模是创近年新高,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表示,人口数量不仅有劳动力供给问题,同时还有劳动力质量、结构的问题。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劳动力素质也不断提高,劳动产出效率也不断提升。同时,我国老龄化在不断加深,这也说明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比如过去60岁就算老了,但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现在确实算不上老,或者说可以推迟退休时间,这样对劳动力的供给压力也可以大幅缓解。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口红利问题也引起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说,人口负增长是自然规律,人口波动是正常现象,意味着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发展阶段,需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匹配。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迁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来依靠人口红利支撑产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和优势正在衰减。随着高质量发展的不断加快,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就要求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效率,要求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建议,一是利用人口结构调整时间差,加强区域与城乡教育合作共享与协调发展,重点扶持人力资源水平最薄弱区域。构建区域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协调区域内外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与教育资源需求矛盾区域之间的教育合作,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合作共享。二是前瞻布局老年教育资源,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未来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将比较丰富,目前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率和开发率偏低,教育资源供给仍然无法满足老龄人的教育需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