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兰珍:陈独秀末任妻子,夫妇年龄相差29岁,却风雨同舟十二载,41岁悄然离世

潘兰珍:陈独秀末任妻子,夫妇年龄相差29岁,却风雨同舟十二载,41岁悄然离世

00:00
06:29

1932年10月,53岁的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关进了法租界巡捕房。

几日后, 他又被转送至南京老虎桥监狱,开启了一段长达五年的牢狱生涯。

这间牢房,陈独秀并不陌生,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入狱了。

彼时,陈独秀已被除籍,前两任夫人也均已离世,仅剩老家的几位血亲在世。

然而这一时期,却有一个20几岁的女子时常打点狱卒,偷偷前来探望。

这个女子,名叫潘兰珍。

陈独秀正值如此落魄之际,她为何会选择生死相随呢?

1908年,潘兰珍出生在江苏的一户贫苦人家,年仅四岁便被父母带离家乡,来到上海讨生活。

潘兰珍是个苦命女子,早早就被父母卖进纱厂做童工,没日没夜地搬东搬西。

由于身后无人可以依靠,她在纱厂经常受到工友的挤兑,就连十七岁时遭工头强暴,竟也无处伸冤。

直到22岁这年,潘兰珍终于遇到了这个改变她人生走向的男人。

1930年,因为发表了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恶行的文章,陈独秀又一次被国民党当局通缉。

为了保命,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在上海熙德华路石库门弄堂里租了间房,暂时躲避追捕。

无巧不成书,这间房隔壁的租客,正是潘兰珍。

过去五年间,潘兰珍为躲避工头纠缠,辗转换了几份工作,住处也搬到了石库门的弄堂里。

一天夜里,潘兰珍从工厂下班回家,远远看到隔壁空置已久的亭子间里有了光亮,便主动敲门问候。

只见此人50来岁,长衫加身,像个知识分子。

在外闯荡多年,性格爽利的潘兰珍主动与对方攀谈起来,得知此人姓李,以教书为生,有时也写写文章。

从那之后,潘兰珍便常去李先生家帮忙打扫卫生,清洗衣服被褥,有时送上一些刚做的饭菜。

李先生也投桃送李,有空余时间就教她认认字,读读书。

渐渐地,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找到相互的依靠,水到渠成般走到了一起。

而后两年,潘兰珍一边继续在工厂,贴补家用,一边像妻子一样,精心照顾李先生的饮食起居。

李先生则在家写写文章,托潘兰珍寄寄稿子,有时收到稿费,两人就开个荤,打打牙祭。

可是好景不长,一日潘兰珍下工回了家,李先生却如人间蒸发一般,不见了踪迹。

找遍了所有李先生可能去的地方,直走得两脚起泡,潘兰珍依旧一无所获,只得垂头丧气地坐在路边叹息:

“李先生这是离家出走,抛弃我远走高飞了…”

可没过多久,她竟在报纸上见到了李先生的照片。

定睛一看,潘兰珍这才明白,过去两年间同自己朝夕相处的“李先生”,竟是鼎鼎大名的陈独秀。

原来,“李先生”不是抛弃她走了,而是被逮捕后押解去了南京。

惊愕之余,潘兰珍立即打定主意,马上辞职去南京。

来到南京后,她赶忙拿出积蓄打点老虎桥监狱里的守卫,请求守卫善待陈独秀。

一番周折后,潘兰珍终于见到了陈独秀,递上带了一路的衣物和食品。

陈独秀顿时大惊,规劝潘兰珍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上海安稳地生活。

可潘兰珍却一个劲地摇头,她一定要陪在先生身边。

从监狱一出来,潘兰珍就老虎桥在附近租了房,安了家,隔三差五地为陈独秀送饭送菜。

为了生计,潘兰珍替有钱人家洗过衣服,也做过一日不歇的住家保姆。

再苦再累,她仍不忘去看望陈独秀。

这一守,就是五个春夏秋冬。

1937年,在多方努力之下,陈独秀终于被释放出狱。

其出狱第一件事,是立即登报宣布:我与潘兰珍女士已结为夫妻。

此番重获自由,陈独秀携潘兰珍来到武汉,此后又辗转去往四川小城江津定居,住进了一座石墙小院,过起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人生的最后四年里,陈独秀的生活条件已然十分拮据,只能靠卖字画挣些生活费。

书画无人问津时,夫妻俩还无奈地当掉了过去收藏的花瓶,换点粮食度日。

对此,潘兰珍毫无怨言,依旧如往年一般,尽心尽力照顾陈独秀。

直到1942年5月,因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脏病,陈独秀猝然离世,享年63岁。

弥留之际,陈独秀为妻子留下遗言:

“兰珍吾妻,我走之后,你务求生活自立。

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

徜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谨遵丈夫的遗愿,来到四川一个农场参与劳动,始终靠着微薄的工资自给自足。

直至临终之前,潘兰珍从未利用“陈独秀遗孀”的身份麻烦过任何人。

1949年,潘兰珍病逝于上海,年仅41岁。

这位穷苦人家出身的可怜女孩,就这样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毫无疑问,身为时代先驱的陈独秀,必将成为一面永远昂扬在历史长河中的旗帜。

但站在其背后竭力托举的潘兰珍,又何尝不能言其伟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