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深切缅怀厉以宁先生

北大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深切缅怀厉以宁先生

00:00
24:59

厉以宁先生

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思想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先生去世的消息在北京大学师生校友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北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厉以宁先生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厉以宁先生手书的“敢当”石下,师生用鲜花寄托哀思。

“风雨同舟爱为伴,两界相隔长相忆”“厉以宁先生千古”“沉痛悼念厉以宁先生”……百周年纪念讲堂大厅内,一副副挽联情真意切,表达深切哀思。

百讲灵堂内摆满鲜花。李香花 摄

3月4日上午,学校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布设的厉以宁先生灵堂正式开放。讲堂大厅摆满厉以宁先生亲友、北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和挽联。圣洁如雪的白花铺满灵堂中央,淡淡菊香寄托幽幽哀思。鲜花丛中,厉以宁先生遗照高高地挂在灵堂正中,目光如炬、眼含笑意。

上午9时许,龚旗煌、王博、顾涛、孙庆伟、宁琦等校领导缓步走入大厅,对厉以宁先生的遗像深深三鞠躬,将手中鲜花轻放在厉以宁先生遗照下方的平台上。

师生吊唁缅怀厉以宁先生。李香花 摄

讲堂门前,前来吊唁的人群排起长队,大家依次将白花佩戴胸前。在低回婉转的《送别》旋律中,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依次步入灵堂内,致鞠躬礼,深切缅怀、表达哀思。其中,既有白发苍苍、满面沧桑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青年。有的人在鞠躬致礼后久久不肯离去,有的人行叩首礼以表沉痛哀思之情。

大厅一侧的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厉以宁先生生前的学术著作、教材文集,前来吊唁的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驻足观看,凝神思索。讲堂出口的屏幕上,播放着厉以宁先生生前接受采访的影像。画面中,厉以宁先生勉励北大学生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他睿智的目光、亲切的声音、和蔼的面容,让一些驻足的师生眼眶红润、陷入沉思……

“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厉以宁先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开拓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深入一线扎实调研、躬身践行的探索者。作为中国“非均衡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积极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和“非公经济新36条”,并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垦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我国改革开放相关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厉以宁先生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多部著作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出版,为世界了解中国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窗口,显著提升了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全球影响力。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厉以宁先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注重调查研究,在工作中扎扎实实,在生活上严谨宽容,是厉先生的很多学生对老师的印象。

北京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于鸿君是厉以宁先生的学生。他在回忆厉先生的文章中提到先生是具有宽广胸怀的学者。在于鸿君的回忆中,这位在大家心目中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理论贡献的经济学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严格的自律意识。厉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大家都有贡献”“要公私分明”,时常教导学生“担当大任,需要胸怀”。这些都对后辈学生的治学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厉老师所有基于中国问题的研究都是在通过深入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厉老师常常讲,通过深入调研、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事实才有说服力和针对性,才是最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尽管年事已高,但厉老师除教学工作和重要的会议以外,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获益良多。”

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刘力从1990年初开始在北大任教,跟随厉先生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悼念厉先生的文章中,回忆了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作为工作小组成员,参与厉先生主持起草的《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情景。“厉老师有一个非常突出和可贵的特点,就是他的学术研究和改革设想,总是能够结合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在大量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不仅有理有据,而且还要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厉先生非常注重调研。”在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教授黄涛的回忆中,也都是先生带队踏踏实实调研的情景。黄涛认为,厉先生的一生可谓“行走一路、思考一路、笔耕一路”。“厉先生直至耄耋之年依然常年天下行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正是这样才让先生有了对这纷纭世相的洞察,才有了身体尚可时即坚持日落千言形成的等身著作。有言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厉先生一生行健,学问念念于心,直到最后一息。”

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此前写过很多文章,里面提到了和厉以宁先生相关的回忆。“厉老师的去世是我们北大的一个损失,也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损失。”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厉老师是比较早地把现代经济学方法引进中国的……我也是他的硕士生,我们都是在他的引领下进入经济学大门的。”

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曾撰写《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论厉以宁的经济学贡献》一文,他在文章中通过“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与股份制改革设计”“厉以宁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厉以宁的三种调解机制与三次分配理论”等内容详细阐述了厉以宁先生的经济思想贡献。“学习总结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学人自己的经济学成果,包括像厉以宁教授这样的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继续探索真理,是有益的。”平新乔指出。

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在痛悼恩师的文章中,特别提到了厉先生作为经济学家诚实严谨的学者姿态和科学精神。“所有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为核心也最为艰难的部分。厉以宁先生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始终以诚实严谨的学者姿态阐扬自己的所有制改革理论,充分表现了一个经济学家巨大的理论勇气和科学精神。”“厉先生晚年对于中国农村的研究、关于减贫的研究,以及他的田野调查方法,对我的影响都很大。他的走遍天下、将理论根植于中国大地的方法论,深深影响了我的研究。”王曙光写道。

20世纪90年代曾在深圳担任领导职务的张思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作为深圳人,我们怀念和感激厉教授。”张思平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在探索,国有企业如何发展如何改革都有着各种争论。“厉先生提出可以组建股份制形式的企业。他又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大声疾呼,社会上有质疑的声音,但是他不卑不亢。”后来,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均有了显著发展。“深圳奇迹的创造有多方面原因,但从理论界、思想界来讲,厉先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发表悼念厉以宁先生的文章。他在文中表示,厉以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老师”,“和厉老相识近30年,我多次听他的课,我们一块讨论、调研”。刘永好在文中回忆了2003年厉先生与自己及多位政协委员、金融机构和企业人士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在广东、辽宁、四川等多个省份调研的经历。“2004年,调研组将一份长达17页的调研报告《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送到了国务院。”这份报告直接推动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学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对厉以宁先生的评价。他在缅怀厉先生的文章中写道:“那一代经济学家筚路蓝缕、以身许国,把自己的才华、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推进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还有人们日渐丰裕的生活,离不开老先生们的付出……厉以宁老师千古,精神永存!永远怀念您!”

厉以宁先生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离世也收到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哀悼。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Srikant Datar,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院长Antonio Bernado,法国ESSEC商学院院长Vincenzo Vinzi,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业、经济与法律学院执行院长Andrew Griffiths等致信光华管理学院,他们对厉以宁先生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国际友人们回忆了与厉先生交往接触的情景,认为厉先生的去世是“巨大的损失”,“他的角色和影响力为光华管理学院的国际声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精神遗产将会在光华管理学院永存”。在悼文中,他们也表示了愿意进一步“作为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培育天下英才”的愿望。

“一介书生,经纶家国,敢当无惧。九十三年,文章载千古。未名湖水,映独立、危崖高树。身许!天下寔怀,未须臾辜负。光华万缕。二月桃枝,葱茏试倾吐。芬芳不忘照煦、感相遇。登望白云舒卷,恰似温存师语。把风烟收好,最爱先生诗句。”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周长辉的这首《惜红衣·缅怀厉先生》,表达了大家对先生过世的深切哀痛和怀念。

“化身红烛守书斋,照见窗前桃李已成材”

厉以宁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者和卓越的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学习、工作超过70载。1951年7月,厉以宁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留校,以优异的成绩留在北大经济学系工作,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在“学者”身份之外,“老师”的身份是厉以宁先生格外看重的。他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化身红烛守书斋,照见窗前桃李已成材。”无论是讲座还是大课课堂,现场永远是“一座难求”,甚至过道上、讲台上都站满了勤奋求学的北大学子。直到晚年,年近九旬、行动也不是很方便的厉以宁先生依然热心为北大师生作讲座。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在表达深切哀思时就回忆了自己在历史学系读书期间,与同学们慕名选修厉以宁先生有关世界经济史和学说史方面课程的经历。“我们经常课后向厉以宁先生请教问题,先生都会热情、耐心地给予解答。听他的报告是一种享受,那些抽象、专业的经济术语和政策条文,经厉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豁然开朗。他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观点新颖、语言生动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至今难忘的印象。”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法学院教授吴志攀评价厉以宁先生是一个“开门见山”的人,他在《追忆厉以宁老师》的文章中写道,厉先生讲话从不“穿靴戴帽”,开场都是直接讲话或者作报告。“厉先生走了,不但给我们留下了学术思想和治学经验等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还给我们留下了‘开门见山’的讲话方式。这不仅是一种雷厉风行的表达方式,还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勇气、敢于逆潮流而动的胆量,以及不浪费听众时间和对听众生命的尊重。厉先生千古!”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刘伟教授在怀念文章中深情回忆了与厉先生交往的情景,在他的心目中,厉先生是“学识渊博、思想睿智、辛勤耕耘、锐意改革、充满爱心”的人。他回忆道:“我入大学读书期间,厉先生是在北大经济学系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给我们讲授的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后来我读硕士研究生时,厉先生又开设了‘比较经济史’课程……厉先生的课在当时的北大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待我硕士毕业留校任教时,厉先生又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课程,并且还曾给研究生主讲过‘资本论’课程。这些都是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大跨度的融会贯通,让我们‘听得来、学不来’。”

“先生教书育人,立德立言,简简单单的文字很难表达我们对他的哀思。”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在得知厉以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他悲痛地回忆起厉先生生前为中国教育和致力于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建立完善所作的巨大贡献。“厉先生在上个世纪曾大力呼吁提高教育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这些年,我国教育支出一直保持在GDP的4%以上,4%这个数字的得出,就是厉老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跨国比较研究得到的。”在他心目中,厉以宁先生作为教育家的另一项突出贡献就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同时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厉先生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创院院长,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光华从寥寥数人和一间水房改造的办公室发展成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商学院,厉老师开放办学的理念、强调以研究滋养教学引领教学的远见卓识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基因。”刘俏认为,“敢当”二字正是准确表达了厉先生和老一辈光华人对学院学人精神气质的期待和塑造。“他们希望光华师生能够对世界打开自己,展现行动的勇气,做那些难但是重要的事情,赋予这个时代所需要的重量。”

在学生们的眼中,厉先生作为知名学者,学问做得好,没有架子,会为学生的前途,甚至一项成果而付出大量心血。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回忆起40多年来自己与厉以宁先生的交往充满感激和感动。“1981年,我申请赴美留学,厉先生亲自为我修改成绩单的英文翻译,1995年我回国后,厉先生也一直非常支持我在当时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再后来,我们在深圳创办《北大金融评论》,厉先生也一直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他多次来学院作讲座,还担任《北大金融评论》的顾问。无论学生走到哪里,身处什么位置,都是厉先生永远的学生。”

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在悼念感怀先生时回忆道:“我们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的这一代人是读着厉老师的书、聆听厉老师的讲课成长以来的,他是我们的思想启蒙者和人生引路人。”在周黎安看来,厉以宁先生作为“学者”和“师者”都是后辈人的榜样和楷模。“在厉老师的身上凝聚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梦想组合:著书立说、经世济民、特立独行、桃李天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张一弛在哀思中,回忆了30多年来厉以宁先生的《体制、目标、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学》等著作对他的影响。“书中专业思想的深邃与缜密以及字里行间的人文理念就深深地打动过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才逐渐懂得需要向老师学习的不仅是经邦济世的博大情怀、严谨治学的专业态度与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而且还有修身齐家的品格修养与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从前就知道您影响了一个时代,后来才明白您其实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蔡洪滨教授师从厉以宁先生。他在追忆厉先生的文章中,指出了厉先生对在深化改革中稳定经济的追求,也提到了先生在世时对教学的热爱与追求。“随着厉老师的年岁越来越大,学院也发展得越来越壮大,项目不断增加,厉老师的课不减反增,有时排得还特别紧凑。这时何老师就会劝厉老师减少一些课程,我也请同事们多注意不要过分辛苦厉老师。但厉老师都自己坚持要给每个项目上课。”“对他而言,大的坚守也好,小的选择也好,传道授业、为国为民是坚持一生的追求。”蔡洪滨这样痛悼恩师。

“毋庸讳言,厉老师是一座学术丰碑,他在经济学的诸多领域都有建树;同时,他知行合一,用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智慧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经济学院原院长孙祁祥教授回忆道。“厉先生在北大为学为师的一辈子,有很多年是在经济学院度过的。2012年经济学院百年华诞时,我请厉先生写篇文章。先生写好之后我去家中取。当厉先生拿出那篇他工工整整手写的、近40页篇幅、题为《难忘的大学生时期》的文章时,我真的特别感动!我至今仍保留着这篇回忆文章的复印件。”后来,孙祁祥又请厉先生为经济学院百年院庆题词,厉先生欣然允诺,写下了“立足中华、胸怀世界”的题词。“我想,这两句话既是百年经院的真实写照,也是厉先生一生的抱负、情怀、使命的真实写照。”

在经济学院原党委书记雎国余教授的回忆中,厉以宁先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教大家如何做人、如何发展,并带着学生们成长,对学生成长的每一项成果都很在意。“记得有一次在北京体育大学南门前一个生产大队参加‘三夏’劳动,我和厉老师在麦垛旁席地休息,他从姚雪垠历史小说《李自成》谈起,谈到英国经济史,谈到人类历史变迁……厉老师当时笑着说‘我最后一本著作或许是历史小说’”“还有一年劳动节,我拿我的一篇关于经济预测的译文请厉老师校正,老师居然利用整个五一假期作了认真的校正,厉老师那么忙,却对大家的成果都特别上心”。

“恩师已去,先生在北大课堂上纵横捭阖的风采,他对晚辈学生言传身教的恩德,他对中国经济学和中国改革的卓越贡献,却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王曙光在悼念文章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厉先生当年课堂的“盛景”:“厉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教室的讲台上、过道中都挤满了学生,厉老师踮着脚来到讲台,他怕踩到学生,然后在围坐的学生中侃侃而谈,底下的听者如痴如醉。”

“厉家菜”也是厉老师的学生们所无比怀念的。经济学院教授何小锋的悼念文章里,“厉老师做的腊肉”让他至今回味。“过去我们有一个传统,每年11月底的时候,弟子们会找一个周末给厉老师和师母庆贺生日,坚持了30余年。2010年,厉老师八十大寿的时候,弟子们一起写了回忆文章,最后汇编成了《我们的老师厉以宁》,我记得那本书的封面选了师母何老师画的腊梅。现在,这本书成了对老师的纪念。”

北大校园里的年轻学子也在述说着他们的哀思。他们中有的有幸上过厉以宁先生晚年的讲座或课程,有的并未聆听过先生的讲授,却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先生的名字,在上大学以后读到了先生的著作。

光华管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翟颖佳说道:“惊闻厉以宁老师千古,光华学子的内心都悲痛万分!还在读高中尚未进入北大时,厉老师是课本里描绘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杰出推动者与践行者,来到燕园学习经济学之后,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厉老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刻洞察,对研究工作孜孜以求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发展倾注的大量心血。我们要谨遵厉老师的谆谆教诲,不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以实际行动践行经世济民的初心。”

历史学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周伯洲回忆了5年前,在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一次活动上聆听厉以宁先生教诲的情景。“先生非常温和,逻辑又非常清楚,没有任何场面话。”作为研究经济学史的青年学子,周伯洲对厉先生长期以来对经济学史的研究和了解敬佩不已。“正是先生早年甘坐冷板凳,将经济学的历史脉络研究得明明白白,才有了后来改革开放后,先生对中国现当代经济研究所结出的累累硕果。对厉老最好的纪念,就是以闻鸡起舞的奋斗姿态、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把经济学史研究好。”周伯洲说道。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浩铭表示,作为一名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对厉以宁先生的认知始于父辈的学生生涯,发展于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关注,但对先生深厚学识的学习与求索永不会终结。王浩铭非常喜爱厉以宁先生的诗词,认为其诗词很好地彰显了先生的风骨。他敬佩于先生的“千弯百折不回头”,孜孜以求地探寻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道”,敬佩于先生的“兼容并蓄终宽阔”,一生谦虚平和,胸怀宽阔坦荡。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认为,厉以宁先生是一位深受晚辈后学爱戴的“大先生”,他毕生在北大学习、从教,把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北大,奉献给了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事业。“在6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厉以宁先生始终把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要以厉先生为榜样,牢牢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北大人新的更大贡献。”

厉以宁先生的逝世,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是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北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沉痛悼念厉以宁先生、深切缅怀厉以宁先生。

厉以宁先生千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