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一封由中央发往山东省的“平反报告”,几经辗转交到了一位80岁的老人手中。
同年,5月30日,这位老人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终于放下了背负38年的历史包袱,面容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这位老人是谁呢?为何说他的地位相当于陈老总?建国后他为什么没有被委以重任?今天要说的这位共和国功臣,就是素有山东根据地元勋之称的黎玉。
1906年,黎玉出生在山西崞县,原名李兴唐。年幼时在家乡读过私塾,小学毕业后考入崞县中学,在校期间不仅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而且还积极参与学生运动。
1925年,黎玉在学校组织进步学生,积极发动反帝爱国运动,并在校刊上积极发表介绍爱国思想的文章。
1926年9月,黎玉经人介绍加入共产党。两年后,22岁的黎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平大学。
在校期间,黎玉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的革命身影遍布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地。为重建被国民党破坏的党组织,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934年,河北唐山爆发了反帝大罢工,黎玉是这次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此后,黎玉在直中、直南、冀鲁豫边等地,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1936年,仅有30岁的黎玉被组织派往山东担任省委书记,成为了最年轻的省部级领导。他抵达山东之后,为恢复和重建山东省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黎玉在主政山东期间,曾遭遇过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抗战前夕因叛徒出卖,好不容易恢复的山东省委再一次遭到破坏,之后黎玉只能转入地下,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抗战爆发之后,黎玉历经千难万险,再一次重建了山东省委员会。期间,黎玉为了消灭日本侵略者,在当地积极宣传和发动了多次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1月,黎玉以政委的身份亲自领导了“徂徕山起义”,至此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领导抗战的序幕。
此后,黎玉担任了山东分局委员,并在八路军山东纵队担任政委一职、
1940年,黎玉和徐向前、罗荣桓等开国元勋,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一起创建和巩固了山东根据地,说他是山东根据地的功勋一点都不为过。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中,黎玉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率领山东纵队和八路军115师,对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期间,黎玉身兼数职,不仅要抓战斗还要管财政,甚至还要负责筹集粮草和支前等工作。对恢复山东党组织、重建山东省委员会和军队建设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重大的贡献。
但在解放战争时期,黎玉却遭到了康生和饶漱石的错误批判。
1947年大鲁南会议结束之后,遭受不公正对待的黎玉,除了继续负责支前工作之外,不得不被迫停止手头的其他工作。
不过黎玉却能从大局着眼,“一切为了胜利”考虑,默默地承担了所有的责任。
这也是导致他在建国之后,本应该和陈老总一起被授予军衔,但却没有被重用的主要原因。
即使黎玉在蒙冤之后,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默默付出,但内心的压力却丝毫都没有减弱。
1986年,已经年逾80岁的黎玉,在临终之前才等到平反的消息,此时距1947年已经过去了整整39年的时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